陳丹艷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倡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是要加強師生、生生的交流與合作,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構建更加和諧民主的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的關系。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合作探究,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搭建一個更有利的學習平臺。
關鍵詞:合作學習;語文教學;現代信息技術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合作學習”于人們而言并不陌生,在幾千年前,《詩經》就曾告訴人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論語》中也曾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記》中也有這樣的句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古人早就認識到,與個人學習相比,合作學習更能夠促進人的認知水平的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了近現代,杜威、梅依和杜博斯、佐藤學等教育大家更是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與著作讓人們看到了“合作學習”魅力所在?!昂献鲗W習”強調的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甚至是師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力圖構建更適合學生認知發展的教學、師生關系。學生在獨立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通過彼此的交流探討,展示自我獨特的思維過程,在相互切磋磨合中,豐富自我認知。同時,在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合作,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使得成員間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當今社會處于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教育也順勢搭上了信息技術的時代快車。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所發揮的優勢逐漸為人們所認可,信息技術環境更是為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為師生、生生間的問題探究、質疑問難、情感交流構建了一個更加多元的平臺。
一、 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合作學習的概念
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語文合作學習,主要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于課堂,由多名學生組成學習合作小組,針對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探究合作,力求實現教學目標,達到對教學內容更深刻的理解。
二、 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合作學習的優勢
(一)合作方式自由化
傳統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常常受困于時空因素,需要小組成員在課堂上完成面對面的合作交流。而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堂,使得小組成員之間可以更多元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徹底扭轉了傳統課堂中學生只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開展合作學習的局限性,消除了合作伙伴之間的時空障礙。只要合作伙伴有意愿,學習者就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使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也可以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共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
(二)合作同伴多元化
語文課堂中傳統的小組合作模式是由教師分組,而小組成員則多由同桌或是前后桌的幾位同學組成。合作同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選擇合作伙伴的自主空間較小。但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相互學習的同伴更多元了,每個同學都可以進入同伴的學習空間。合作同伴不僅僅局限于班級成員之間甚至是座位附近的幾位同學,可以真正根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尋找志同道合的學習同伴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三)合作模式豐富化
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能夠使學生接收到更豐富多彩的信息從而使知識表征多維化。同時,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性,給學生帶來多重感官觸動,使得小組成員之間更好地創立合作情境。各個成員通過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實現對自我表達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
三、 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1. 合理分配小組成員
語文課堂中傳統的分組形式往往采用座位就近原則,分組方法較為簡單。容易造成成員與成員之間合作不融洽,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合作不平衡等問題。信息技術融入課堂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管理系統,如班級優化大師,充分考慮小組成員興趣、能力、個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力求各小組之間實力均衡,保證各小組成員間各有所長、相輔相成。
2. 合理分配成員分工
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之后,教師要幫助合作小組中的成員明確各自學習任務,教會學生進行分工,明確分工后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讓學生在對自己個人學習負責的基礎之上,還要增強團隊意識、同伴意識,讓學生明確每一位成員在小組內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責任擔當。
(二)重視課前預學
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小組成員都能獨立地認真自學。人只有獨立思考,才能在思考中產生困惑,進而產生通過合作交流來答疑解惑的欲望。遇到問題,產生困惑并且學會尋求幫助,這才是合作的基礎。小組成員間在解決預學疑問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獲得共同進步。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針對基礎目標在小組間展開預學。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課文《蒙娜麗莎之約》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回去先獨立完成預習單,后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統計本組錯誤率最高的字詞。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針對字音、字形、字義互相提問、測評,答疑解惑,自主解決字詞問題。同時,課前也可以讓各小組成員利用網絡查閱相關學習資料,教師既可以直接傳送準備好的學習資料包,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搜索引擎自行查找與課程相關資料,從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閱讀、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等能力。
(三)激發合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共同的興趣與目標可以給合作小組帶來1+1>2的神奇效果。學習是一個人的事,但團隊的力量更不容小覷,每堂課的內容不能保證每個人都全部感興趣,而合作學習恰恰能提高課堂效率。通過信息技術根據教學目標為小組成員提供更靈活多樣的小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根據自身知識水平、能力水平、興趣愛好等更為自由地選擇任務,更容易使小組成員之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為之后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語文合作學習,學生圍繞多樣的任務要求,由小組成員共同探討,并選擇小組成員都感興趣的任務。有了共同的興趣,合作伙伴將以更飽滿的激情投入合作學習,在合作過程中認準目標,在互幫互助,共同探討、團結協作中攻克難關,實現共同進步,實現合作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