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榮梅
摘 要:寫作是初中生應具備的基礎能力,但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千篇一律、流水文等情況,無法體現真善美的內涵,也無法體現出人文性的具體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討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精神,進一步做好學生寫作指導工作。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人文精神
一、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2017)》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內容,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秉承人文精神的內涵,在指導過程中積極做好人文精神的滲透,不斷提升學生寫作質量,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感知人文內涵,提升寫作的人文屬性。
二、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一)為學生寫作指明了價值觀方向
初中生的寫作已經從看圖寫話、命題作文中脫離出來,開始注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情感表達,注重文章的立意也就是價值觀、人生觀的內涵。從初中生的寫作實際來看,初中生的寫作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為了成績而寫作的層次,學生喜歡辭藻華麗、素材堆砌,認為只要將好的內容、好的素材應用其中就可以得高分,但至于為什么要用這些素材,這些素材的價值觀是否一致則關注度不夠,這也是很多學生寫作跑題的根本原因。寫作中滲透人文精神內涵可以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站在一定的高度,從價值觀角度出發圍繞具體的方向和內容組織語言、素材進行寫作,從而讓學生將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如實地寫下來,體現學生真實思想的同時也實現了文章立意的提升,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價值。
(二)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初中語文寫作指導過程中,學生通常會面臨不知道寫什么和如何設計素材、應用素材的情況,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素材匱乏且對素材沒有深層次的挖掘人文精神,導致學生對素材的理解和認識比較狹窄。例如同樣是《將相和》,絕大部分學生的寫作中的應用就是寫藺相如如何聰明、如何有智慧、如何謙虛,但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則另辟蹊徑認為廉頗知錯能改、趙惠文王有容人之量,從內容中可以看出學生挖掘了素材的不同人文精神內涵,進一步豐富了已有素材,也拓展了學生寫作的思路和想法,對學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措施
(一)多讀多背,感受人文精神內涵
多讀多背是幫助學生感受人文精神內涵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寫作教學的起步。初中生寫作初期無論是素材的積累還是寫作方法、角度的學習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用于閱讀和背誦,在閱讀過程中感受語文寫作的人文精神內涵,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改變學生寫作的原有想法,積極在寫作中融入人文精神內涵。
以《寫人要抓住特點》為例,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以以“我的爸爸”為例讓學生寫一個隨筆,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從學生的寫作實際來看,學生的寫作大同小異,寫嘴巴、眼睛、鼻子基本用大大的來形容,寫眉毛就寫粗。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幾篇學生的文章用白板掃描后上傳,將內容讓學生進行對比,提出:“看一下同學寫的文章,可以看出什么來呢?是不是寫的爸爸好像都是一個樣子,一個模子出來的呢?”(生哄笑)結合學生表現教師繼續指導:“寫人要抓住特點,但每個人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如何來體現與眾不同呢?”基于問題繼續指導,抓住人物的特點要注重語言修飾、語言應用、描述手法等內容但歸根到底就是要加入自己的情感,也就是人文內涵,來看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是如何描寫“我”的先生:他是個高而瘦……博學的人。閱讀這一段以后可以感受到什么呢?作者在描寫人物特征的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的感受,透露出濃濃的人文精神內涵。講解以后,教師可以繼續提供人物特征的描寫范文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描寫人物的特點,了解透露出的人文內涵,鼓勵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背誦下來,以此幫助學生感知人文精神內涵,在自身描寫人物特點的時候學會加入人文精神的內容,學會從修飾詞、前后文中加入情感內容,提升學生寫作的整體質量。
(二)多積多用,提煉人文精神觀點
初中生寫作過程中對于人文精神的認識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什么是人文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觀點還不明確。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語言素材的積累,通過“素材積累+分析+應用”的方式提煉出人文精神的觀點,幫助學生了解寫作的內容,提升學生對寫作知識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學會提煉人文精神觀點并積累。
以《寫出人物精神》為例,寫作指導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點基本集中在如何引導學生寫出人物精神,包括在寫作過程中學會寫一些抒情的句子,學會利用對比等手法寫精神和學會用細節描寫寫精神等,但對于寫什么精神、人文精神的內容有哪些學生則不是很清楚,因此從學生的寫作精神來看,基本主題就是“父母之愛”“愛國奉獻”等大的人文精神,在寫作過程中也多是泛泛而談無法寫出人文精神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內容,通過素材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提煉人文精神的觀點,如本單元中涉及了鄧稼先、楊振寧、聞一多、魯迅先生、孫權等人物,教師可以以回溯素材的方式讓學生對內容進行提煉,在提煉的過程中找到人物的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不同,從中幫助學生提煉人文精神的觀點,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并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尋找類似的素材和人文精神內容。
(三)多寫多練,表達人文精神內容
多寫多練是表達人文精神內容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質量的重要方法。教師在寫作教學指導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多寫多練,在寫作過程中鼓勵學生加強聯系,圍繞不同的寫作主題、寫作內容、寫作知識進行應用,在練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將人文精神的內容融入其中。
以《抓住細節》寫作為例,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小的例文讓學生尋找問題并修改,在修改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寫作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內容,如教師可以提供“難忘的一刻”,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加入自己對難忘一刻的理解,從表情、動作、思想等多個角度進行描寫,要求學生抓住細節并寫“小作文”,用1-2句話的方式寫出自己的感受,在寫作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學生寫沖過終點線是難忘的一刻,將沖過終點線時自己的心理變化進行細節描寫,有的學生則寫自己在某次活動過程中尷尬的事,在活動中由于自己如何如何(細節描寫)造成了尷尬的局面,將尷尬局面中自己的心理活動、具體的場景進行描寫。在細節描寫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細節描寫的方式,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多寫多練,為學生提供不同主題的寫作內容,在寫作練習中學會表達不同的人文精神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在寫作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