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清香
摘 要:讀書是當代小學生課程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讀書來培育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淺閱讀與深閱讀都是閱讀的重要方法,但大多數的現代教學中將深淺閱讀相互配合,由淺閱讀的表面教學過渡到深閱讀的教學應用中,
達到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目的。外界社會對于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育尤為注重,一種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長期教學的培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線上線下配合更是培育學生讀書優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閱讀素材培育,使學生的閱讀量得到擴充,將閱讀習慣的培育變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漢語的教學是高效培育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科目,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閱讀習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培養
一、 引言
閱讀作為語文科目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因素之一,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教學角色。聽、說、讀、寫四大模板一直是教學的重要方式,閱讀習慣的培養影響著學生一生,外界的重視與家長的期許對于閱讀習慣的培育有著重大的影響。閱讀對于學生有著多種好處。通過培育學生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積累學生的閱讀素材。通過閱讀習慣的培育,更好地幫助學生找準人生目標,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獨立人格的塑造,促進學生整體進一步發展。
二、 培育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比魏我患虑榈拈_端都離不開興趣的指引,如果沒有興趣的陪伴,學生的閱讀水準得不到提升。沒有興趣,學生的閱讀只會變成枯燥的讀書工作,煩躁的讀書積累過程只會使學生機械化地死讀書。學生對于讀書沒有任何期待,不懂讀書的趣味,使讀書變成強制性的課程之一。因此,興趣的存在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素。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興趣這一調味劑的加持,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興趣的培育,對于學生興趣的指導與索引。
例如,在教師進行教學《白樺》這一課時,并沒有像以往一樣進行直接的教學應用。教師在采用教學方式時,為了鼓勵與培育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學生的讀書養成,教師將班上同學進行分組閱讀,讓每組學生進行通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讀完后對課文進行自主討論分析,進行課堂的閱讀交流,讓學生自身進行理解,通過小組的評議,讓學生喜歡讀書,從而將學生潛意識里的閱讀興趣解封出來,讓學生自身感受閱讀后交流所產生的歡愉。
三、 創建良好的閱讀氛圍
環境的好壞是能否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主要因素之一。環境對人的塑造是影響深遠的,優良的環境對于讀書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學生閱讀習慣需要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如果學生置身于嘈雜且沒有引導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并不會想讀書,愿意讀書。良好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為其創建。閱讀應該有一個屬于學生自身的書香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教學讀書的魅力,通過對于教學環境的渲染,讓學生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教師為了讓學生全身心地感受讀書環境,在本班開展了以讀書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此次活動主要分為兩大模板。第一大部分是學生自身走到講臺向座位上的同學介紹自身最喜歡的課本中的一課,向同學分享自身喜歡的原因以及感悟。座位上的同學與教師通過其分享進行相互閱讀交流。第二大模板為繪畫比拼。學生需根據自身喜愛的文章畫一幅簡短的繪畫作品,繪畫作品需符合課本文章內容與主題。由座位上的教師與同學進行投票打分,最后選擇獲勝作品并給予獎勵。此次活動為學生閱讀習慣的培育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學生進行無聲的感染,讓學生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養成有效的閱讀習慣。
四、 有效閱讀習慣培育方法
(一)仔細專心的閱讀
對于讀書來說,專心致志這一詞就顯得尤為重要。集中注意力是讀書瀏覽的重點,仔細專心的讀書一定要將學生自身注意力放在讀書對象身上。如果讀書只浮于表象,其讀書將毫無益處??偠灾?,學生如果能做到仔細專心的閱讀其閱讀習慣的養成將邁向重要一步。如何分辨學生是否專心讀書,需要教師與家長的相互配合。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培育學生的讀書專注度,讓學生養成自主抵御外界干擾的能力。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要盡可能幫助學生自身減少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
(二)規劃學生讀書記錄
培育一個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學生攝取大量的閱讀素材。在廣闊的書籍海洋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書籍類型,需要教師對學生讀書進行規劃,對書籍種類進行篩選,幫助學生規劃和記錄適合學生自身閱讀的書籍。教師需要對符合學生自身需要的書籍進行整合規劃,教師通過教學來掌握學生的閱讀水準。通過對學生閱讀水準的掌握來為學生衡量適合其讀書的種類與范圍,幫助學生找尋到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學生自身也要有一個屬于自身的讀書記錄。對于自身閱讀學生需要將閱讀的書籍頁數進行詳細的量化,完成細節性的讀書記錄。通過每日完成制訂讀書計劃來逐漸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量變,在量變到達一定程度時完成養成讀書習慣的質變。
(三)精略閱讀相結合培育學生閱讀習慣
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為了保證學生可以高效學習會通過各種方法幫扶學生學習讀書。學生讀書習慣的培育有各種方式,精略閱讀相結合是現代閱讀中運用較為廣泛的閱讀方法。
例如,在學習課文《白鷺》時,學生需要通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白鷺的形態特征,了解作者對白鷺賦予了怎樣的情感,這些都是學生需要從精細閱讀中領悟和感受到的知識。文章篇幅對于學生而言相對較長,一些文章概括、句段大意只需要通過粗略閱讀進行感悟。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對課本進行精細劃分,精讀部分與略讀部分進行搭配教學,幫助學生以更加簡潔的方法進行讀書,從而慢慢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布置指定的讀書作業
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年齡較小很少有較強的專注度與集中力。大部分學生可能會進行閱讀,但不排除小部分學生會減少閱讀。為了將閱讀習慣的養成打好堅實的基礎,將閱讀的主體與覆蓋面程度達到較高的要求化,需要教師對此進行強制性的作業要求來確保學生進行一定量的閱讀。因此教師必須布置指定的讀書作業,要求學生按時按量強制性完成。但是教師指定的讀書作業也不能作業量太大,違背學生的讀書需要。在正常階段對小學生每日預留四十五分鐘的讀書時間屬于健康時間。除此以外,教師為學生布置的讀書作業最好以選擇課外閱讀為主,課本閱讀為輔。畢竟課本閱讀是最終要學習的文章,而課外閱讀學生接觸較少,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充足的知識儲備,學生也需要通過課外閱讀來攝取文學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