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分析廣西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優勢和現狀,論述廣西高等職業教育面向東盟的國際化發展路徑:加強政策引導,推進國際化教育向縱深拓展;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優化師資結構,推進教師隊伍國際化;重鑄課程評價,實施與國際平衡的質量標準;加強校企合作,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合作共贏。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 高等職業教育 國際化 東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1-0015-03
積極開展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深化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有效推進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和高水平特色專業(雙高)建設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措施。廣西高等職業教育,應該在國家“一帶一路”背景下,立足廣西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交匯點的區位優勢,面向東盟國家不斷提升國際化程度。廣西高等職業院校深化與東盟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從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水平、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資源和多元化辦學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與東盟接軌,逐步構建廣西面向東盟的國際化職業教育體系。
一、廣西面向東盟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優勢和現狀
“一帶一路”不僅推動了中國經濟、科技的進步,還帶動了文化輸出和工業輸出,同時,也讓廣西職業教育有了國際化發展的契機。
(一)廣西高等職業教育面向東盟的優勢
一是地緣優勢。廣西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國際化的地緣優勢,廣西是中國南部唯一既有海洋資源,又與東盟國家陸地相接的省區。便利的海洋和陸地交通運輸有利于廣西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另外,廣西有著自身民俗文化優勢,這在東盟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廣西獨特的地理和人文優勢,高等職業教育可以打造新的教育戰略支點,形成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主干道的教育合作通道,通過國際通道銜接“一帶一路”經濟和文化建設,為人才培養形成國際化視野提供有效資源。
二是政策性優勢。國家和自治區均出臺相關政策和采取有力措施,深化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廣西實施的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廣西現有的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積極參與區域教育一體化的建設進程。要更深入地打造國際化教育合作交流基地,建立國際化的教學科研合作平臺。廣西實施了職業教育區域(國際)合作工程,使得廣西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特別在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推動著廣西經濟、文化和教育的國際化進程,搭建起國際化人才市場,為職業人才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廣西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盟國家留學生總量較大,參與國家數量較多,體現出來桂留學人數總量大、國別范圍較廣等特點(詳見表1和表2)。
(二)廣西高等職業教育面向東盟的發展現狀
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浪潮下,廣西高職院校與國際接軌的領域越來越廣,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廣西教育國際化發展歷程較長,據調查發現,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廣西在教育領域就開展了國際化的合作,但廣西高等職業學校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明顯落后于本科院校,其主要原因是中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高等職業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歷程雖然較短,但廣西高等職業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目前已經與新加坡、越南、泰國、老撾、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盟國家開展深入交流與合作,合作領域涉及農林生態、水利電力、交通運輸、加工制造、財經商貿等7個專業大類,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和技術培訓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與交流學習。近幾年,在教育部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已成功舉辦5屆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成為中國—東盟重要的教育交流合作平臺,可以說,廣西職業院校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通過這一重要平臺以及在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廣西與東盟各國高校簽訂了系列合作協議,逐步進行職業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共同發展。此外,每年開展的“留學廣西”國際教育展也充分發揮了重要平臺作用,截至2020年,廣西有來自東盟各國家長期留學生和短期訪問生共計6580人。其中職業院校招生人數為1080人,占總人數的16.4%(詳見表3),雖總數排全國各省區前列,但職業院校招生人數比例較小,留學生就讀專業集中,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廣西面向東盟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特點
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進程中,廣西高等職業教育從政府、學校和企業三方面向廣大的東盟教育市場開放,逐步與東盟教育機構、企業構建國際化的職業教育模式?,F有的國際化職業教育模式主要表現為校際合作交流盛行,人才培養以短期專業培訓形式為主,校際和校企之間的合作辦學成為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主流。
(一)校際交流合作盛行
目前,廣西高等職業教育國際交流中校際合作是交流主體,在展開國際合作過程中,廣西職業院校均設置有國際辦公室、國際交流合作中心,為職業教育提供保障。在校際合作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會定期遣派教師進行互換交流,通過往來參訪考察、學術研討和短期培訓等活動方式進行專業交流與學習,既能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也讓教師了解東盟各國的教學理念和跨國文化特色。有部分高職院校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展特色語言教學活動,如教師在交流中學習越南語和泰語等,每學年定期派遣留學生進行跨國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跨語境的學習和相關職業體驗,提高自身職業技能與水平。
(二)短期培訓形式較多
短期培訓成為廣西職業教育的一種特色,職業院校的教職工充分利用教學設備及互聯網平臺,將自身的專業技術和專業優勢帶入東盟國家。設置一批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班和東盟旅游產業合作研修班等,既促進雙方的交流合作,也能傳播廣西的民俗特色文化。但短期培訓的形式相較于校際交流合作而言時間較短,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只能淺顯地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知識,專業技術技能方面也難以真正進行深度交流和有效學習。因此,可以利用互聯網教育平臺,跟蹤短期培訓的效果,促進培訓成果向教學實際的轉化,除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可以通過互聯網課程資源及直播錄播等形式進行實時輸入與輸出文化、知識和技術。
(三)合作辦學成為主流
目前,廣西高等職業院校主要以“N+N”的模式與東盟國家聯合辦學,也就是分段式進行合作學習。在聯合辦學認證之后,學生會被委派到對方院校學習,學分得到互認,在畢業后可以獲得本院校和對方院校的雙重文憑、雙重證明。這種模式在目前的高職院校中比較常見,院校之間不僅實現課程共建,也實現學分互用。在留學期間,學生也可以選擇到當地的企業參與頂崗實踐活動。有一部分高職院校憑借自身的特色,大力開展學歷教育和進修專業教育,擴大專業面積,豐富專業知識。
三、廣西面向東盟的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路徑
(一)加強政策引導,推進國際化教育向縱深拓展
政府在國際化教育發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政府可以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通過集中區域內職業院校的資源,避免國際化教育的區域不平衡。繼續舉辦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舉辦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職業技能大賽,充分發揮論壇重要平臺作用。要在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在管理方面給予戰略指導,讓職業院校取得國際化的辦學自主權,開創國際化特色教育模式。要激發職業院校的辦學活力,同時在區域內構建有關高職教育的展覽會、介紹會和宣傳活動等,通過中外教育主體的積極參與,擴大高職教育在東盟各國的知名度,增加合作交流的機會。
(二)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實施“走出去”策略
目前,廣西高職院校在與東盟國家展開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以語言類專業為主,也就是說除語言類專業,其他專業如建筑專業和農業礦業等領域的合作仍然處于空白狀態。因此,在進一步深化廣西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職業院校需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托,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滿足人才發展的多樣化需求,開闊人才的國際化視野,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國際化技術人才。高等職業教育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過程中,需要樹立開放性的教育思想,通過讓人才走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提升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院??梢栽诂F有的基礎上,強化院校領導、院校教師、院校學生的國際化意識,考慮與學校辦學特色相適應的東盟國家文化和經濟,利用民族化的教育和國際化的教育,既保留學校的辦學特色,也能發揮國際教育的作用。例如,可以選派廣西優秀教師實地指導,向東盟國家輸出廣西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積極構建職業教育資源共享機制,開展院校之間合作辦學,真正把“走出去”與“引進來”緊密結合。由于部分東盟國家與廣西的民俗相近,語言文化相似,而且東盟國家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華僑逐漸增多,院??梢酝ㄟ^互聯網和東盟國家的媒體拓展教育路徑。
(三)優化師資結構,推進教師隊伍國際化
廣西高等職業學?,F有的教師隊伍已經無法滿足日益深入的國際化需求,因此,為更好地提高辦學質量、擴寬辦學層次、提升國際化視野,各院??梢詫嵤耙M來”戰略,通過引入國際職業教師,引進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外籍教師,優化現有師資結構,推進師資團隊的國際化發展。選擇或短期聘用優秀的外籍教師,參與學校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的構建,通過特色教師的建議,讓專業內容更符合國際化的標準和要求。吸納有教學經驗、有留學背景和有教師資格證的國際化專家,還可以聘用青年教師,通過培訓與交流煥發青年教師的活力。聘請外籍企業專家和學者,在高職院校兼職的過程中給予指導。為學校重點學科專業的教師提供進修培訓和交流實踐的機會,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和國際項目合作,積累實干經驗的同時豐富國際化的理論知識。
(四)重鑄課程評價,實施與國際平衡的質量標準
高職院校在國際化合作的進程中需要引進國際化教材,改造舊有課程,增設國際化課程。通過國際化的課程設置、國際化的教材編寫和國際化的教學理念,高職教育與國際接軌的領域將增大。同時還需要引入有關企業的質量標準,重鑄課程評價體系,建立完善的課程評價機制和學分機制,擴大教育國際化程度,不斷突出專業的交流和互動,滿足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
(五)加強校企合作,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合作共贏
企業作為學生實踐的主體單位,也是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職院校在展開國際化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可以與外國企業進行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通過學生的輸出,人才將具有國際化視野。另外,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廣西區域性的企業可以與高職院校合作,攜手東盟國家開展合作辦學,共同建立實訓基地,培養技能型人才,既能節約辦學成本,減輕企業的運行壓力,又能為人才提供實踐學習和就業的機會。
綜上所述,目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日趨深入,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尤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展開了深度的合作,在此背景下,廣西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系統中的重要部分,需要尋求新的拓展方向,尋求新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劉亞西.中國—印尼產能合作背景下的職業教育合作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6).
[2]張成濤,張秋鳳.“一帶一路”視域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的現實透視與策略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0(23).
[3]王忠昌,李曉娟.“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校企共同體建構[J].職業技術教育,2020(34).
[4]楊琳,羅敏.“一帶一路”背景下軌道交通類高職院校留學生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20(35).
[5]王屹,梁晨.定位與應對: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時代命題與脫困路向[J].職業技術教育,2020(22).
[6]藍潔,唐錫海.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的現狀及前景[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作者簡介】唐燕艷(1982— ),女,廣西桂林人,教育學碩士,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培訓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外語培訓中心)項目主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和教師培訓。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