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東盟商務與投資課程教學改革現狀,認為打造“金課”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建議學校應從課程內容、實踐教學、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考核機制以及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打造具備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
【關鍵詞】金課 東盟商務與投資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1-0053-05
教育部于2019年發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雙萬計劃”,計劃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打造五類“金課”。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紛紛積極響應并做好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規劃,圍繞“金課”建設的“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原則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打造“金課”,淘汰“水課”。2019年,廣西認定了自治區級的287門一流本科課程,并推選參評國家級一流課程,在2020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5118門課中,廣西12所高校共51門課程入選。
2019年,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成功申報區級一流專業,在一流專業建設的背景下,需要進行課程改革以便開設凸顯專業特色的一流課程。“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特色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與金融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也可作為金融工程專業、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各專業的選修課程。學院組建東盟商務與投資教學團隊,持續推進課程改革,將“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這門課程建設成符合“金課”標準的一流本科課程,探索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背景下東盟特色課程改革路徑。
一、東盟特色課程建設是培養服務中國—東盟經貿發展人才所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已有10年,促進了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往來。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貿易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中國—東盟的經貿合作卻逆勢上揚,東盟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融合西部陸海新通道、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中國—東盟信息港、中國—東盟博覽會、中馬“兩國雙園”等重大開放平臺優勢,大力推動“一中心、一平臺、一鏈條”建設,集聚資源要素,為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經貿、投資、產業等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務,一系列新機制新政策不斷促進中國—東盟國際經貿合作。廣西與東盟國家水路相通而具備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在共建“一帶一路”、深化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廣西建設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門戶、簽署RCEP協議等利好政策刺激下,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不斷升級,雙邊合作發展勢頭良好,東盟連續20年成為廣西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東盟經貿往來持續深化,人才需求持續上升,人才培養顯得格外的重要。廣西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在中國—東盟經貿合作中具有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廣西外國語學院坐落在南寧,充分利用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全力打造國際化辦學特色。學校開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此專業依照學校辦學要求,設置有東盟商務與投資方向,制訂了服務東盟的人才培養方案,開設東盟商務與投資課程,計劃培養一批服務東盟的專業扎實、具備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外貿人才。
二、課程建設的目標
結合《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建設東盟商務與投資一流本科課程的目標制訂如下,具體的建設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一)樹立課程建設新理念
一流課程的建設需要樹立辯證的教學新理念以支撐課程改革,要以“金課”的新理念推動課程改革。課程建設要注重教學內涵的理解,樹立重視學生的參與度、重視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等教學新理念,這樣能夠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背景下東盟各國經濟概況及與中國經貿關系等相關知識。
(二)豐富教學內容
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讓課堂更加的充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融入課堂、參與課堂互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東盟商務與投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其相關知識,能夠讓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加連貫和全面,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三)實施科學的課程評價
實施科學的課程評價是建設一流本科課程、實施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課程評價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不斷完善評價機制,采用靈活多樣、設置合理的評價方法,充分發揮教育的評價導向、激勵功能,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混合式“金課”而言,把過程指標項拉大,只是挑戰度的第一步,還要嚴格考核評價,增強學生經過刻苦學習收獲能力素質提高的成就感,培養學生掌握東盟商務與投資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四)提高團隊教師教學能力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重要課程,要求授課教師不僅需要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還需要具有經濟、法律、金融等交叉學科的知識,因此,鼓勵教師參與相關培訓,可以進一步提高團隊的教學綜合素質。良好的教學技能、扎實的教育理論都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提高團隊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而提升教學效果以達到培養學生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三、課程改革的路徑
(一)課程內容保持前瞻性
課程應注重更新授課內容,授課教師應關注并把學科最新研究動態、社會新發展等前沿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并且將課外內容作為補充知識,做到與時俱進。緊緊結合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要求,確保授課內容的系統性、前瞻性和實用性,在教學內容上體現“金課”的創新性,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教授的內容是東盟各個國家的經濟與貿易發展概況、投資環境以及中國與東盟各國貿易投資合作關系,這些課程內容的政策性以及時間性較強,不同的時期適用的政策不同,經濟發展狀況也因時而異,一成不變的教學內容并不適用。例如,講授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相關內容,從2004年開始,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在廣西南寧舉辦,搭建了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的平臺,但是每一年中國—東盟博覽會的主題都不同,規模大小不同,舉辦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影響效果也有差異,如2020年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增加了云上東博會,這是往屆沒有出現過的。作為任課教師必須要及時了解實際情況的變化,關注東盟各國的商務與投資環境的變化,保持課程內容的前瞻性。
(二)探索課程內容的高階性
1.以創新實踐教學內容培養應用型人才
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有賴于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是提高知識能力素質綜合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督逃康炔块T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高校實踐教學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提高實踐教學比重,實踐教學成為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不斷地調整授課內容,探討課程內容的適配性,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注重課程的實踐操作性,拓寬學生課程實踐渠道,增加學生到東南亞國家企業調研考察學習的機會,組織學生到中國—東盟邊境實踐考察調研,例如,到中越邊境重要的貿易交易區域之一“中越邊貿第一城”的蒲寨國際商貿城調研,了解中國和東盟國家重要的農副產品特別是水果、紅木產品和日用品的交易情況;到憑祥中國—東盟跨境綜合保稅區見習考察,了解日用工業品和五金產品、機械設備、機電產品、旅游服務貿易等中國—東盟貿易的主要商品和服務的規模及結構,以此獲取真實數據資料,撰寫課程調查報告。課程進一步加強產教融合,安排學生到產教基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不局限于理論知識,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程知識的獲取由以前教師單一教授轉變成學生實踐主動獲取,鍛煉學生收集數據、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的高階能力。
2.以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課程思政是在新時代條件下,對學生實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當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培養出更多專業能力過硬、思想政治水平高的合格人才。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于2020年獲得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的授課過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明確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容,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格品質,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東盟商務與投資領域人才,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者融為一體。比如,在講授盟商務與投資概論有關中國與東盟的相關內容的時候,中國與東盟各國的經貿合作從黃金十年轉向鉆石十年,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和龐大市場充滿吸引力,成為東盟國家投資和開展貿易的熱土,在樹立中華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把握當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國際形勢,明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必然的且正確的選擇,堅定政治立場和思想信念,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襲和誤導,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在此基礎上,堅定自己從事東盟商務與投資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推進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這也是《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實施意見》的要求之一,“互聯網+教育”已經使本科的教學形態發生了變化。進入“互聯網+”時代,混合式教學的概念演化為“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的在線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旌鲜浇虒W模式更強調有意義學習的教學整體規劃,更關注學習活動序列和鏈條的一體化設計。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從2018年開始打造線上課程,課程2018年獲得校級網絡課程立項并初步完成線上課程建設,在學校網站開設線上網絡教學,錄制并上傳十四章網絡課程,制作了教學大綱、教學課件和教案,完善課程試題題庫及案例集并上傳學校網站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登錄教學網自主學習。除此之外,課程于2020年利用學校的智慧廣外平臺,進一步完善線上課程建設,開展線上專題學習、線上案例討論互動、章節測驗以及布置作業練習等,具體的線上平臺教學資源和使用情況如表1所示。在線課程與課堂教學兩大要素構成一個整體,課前、課中、課后各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旌鲜浇虒W通過多種信息化手段,將課堂教學與在線課程打通,以目標設計與活動設計聯結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更高效地實現教與學的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獲取課程評價中過程指標項的數據,符合“金課”的創新性要求。
(四)課程考核機制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考核評價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的金課標準,面向“金課”的建設目標,將課上考核延長至課下考核,實現多元化綜合性的考核評價方法,使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重視學習過程的努力程度。將綜合成績的認定方法為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平時成績由在線學習+章節測試+作業+出勤+課堂表現構成(如圖3所示),加大了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和比重,期末考核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方式,對專業核心課程的專業,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而對選修的專業,考核形式為寫課程論文的形式,給予學生一些選題以及提出寫作的要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獨立完成課程論文,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科學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團隊的建設
建設一流本科課程有賴于教學團隊的建設,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將新理念、新方式、新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的風格、能力、方法的運用,可見,教師在課程建設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重要工作。
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教學團隊擁有團隊成員9人,形成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的梯隊結構。團隊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及相關方面專家和專任教師組成,研究方向集中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區域經濟學、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等方面,在東盟商務與投資方面有較豐富的教學、科研及實踐經驗。團隊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對教學相對薄弱的青年教師,選擇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骨干教師進行師徒結對,幫助青年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實踐,以團隊形式帶動青年教師參與教學改革和科研工作。
四、課程建設的效果
課程受益人數如今達1916名,涉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金融工程專業、經濟與金融專業以及泰語、越南語等東南亞語言專業。以“金課”的標準逐步摸索能有效體現“高階性、創新性、挑戰性”的課程改革實施路徑,打造一流課程,在線上平臺建設、學科競賽、課程考核結果、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年上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課程部分內容采用線上授課的方式,之后部分內容進行線下學習,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模式,課程教學順利開展。
(一)課程考核評價結果
1.作為核心必修課的考核評價結果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東盟商務與投資方向的學生都學習了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這門課程,作為核心必修課,選取2017級與2018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東盟商務與投資方向的學生的課程期末筆試成績做比較(如圖4、圖5所示),兩者均在春季學期學習本課程,考試題型和范圍基本一致,2017級的試卷難度為0.72,2018級的試卷難度為0.69,試卷難易度相差無幾,只是授課的方式有所差別,2017級的學生完全采用線下授課的方式,而2018級的學生采用的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
從期末考試成績來看,2018級的通過率更高(見表2)。由此可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教學,對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效果較為明顯,與2017級的最低分為26分相比,2018級的低分人群成績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是因為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強化了過程性考核的教學改革,加大了平時學習的挑戰性,達到了及格的水平。另外,從綜合成績來看,過程性考核對綜合成績的影響作用明顯,2018級所有學生的綜合成績全部達到中等水平以上,綜合的平均成績高于2017級??梢姡瑬|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效果明顯,課程考核評價機制的改革成效顯著,基本上形成較為合理科學的考核機制。
2.作為選修課的考核評價結果
從圖6可以看到,東南亞語言相關專業的學生該課程的及格率達到99%,占比最多的分布在80~90分的良好階段,達到61.9%,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式效果顯著。
總的來說,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對課程基本的知識掌握較好,普遍反映該課程教學質量好,受益大。學生認為任課教師認真負責,教學內容豐富,授課方式生動、靈活。團隊所有教師在每學期的評教活動中都獲得教學評價“A”等級。
(二)課程科研成果
近5年來,本課程教學團隊教師負責或參與的與東盟商務投資相關的教研教改項目多達10多項,發表與東盟商務投資相關的論文10多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程團隊成員參與“服務中國—東盟的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獲區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服務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獲區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此外,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學生撰寫與東盟商務與投資相關的畢業論文343篇,申報國家級、區級大創項目14項,學生撰寫與東盟商務與投資相關的畢業論文343篇,申報與東盟商務與投資相關的國家級、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4項。
團隊教師把握中國—東盟的貿易政策,關注東盟國家的商務與投資環境,保持課程內容的前瞻性,并探索注重實踐教學、產教融合以及課程思政的授課內容,創新凸顯課程內容的適配性,不斷提升課程創新性、挑戰度,實施加大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和比重的考核機制改革,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授課方式,在課程教學團隊的努力下,以“金課”的標準將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課程打造為校級一流課程,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接下來,作為一流專業的特色優勢課程,課程依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自治區級一流專業的建設,將繼續加大團隊的建設,不斷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線上資源配合課程教學,優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效果,繼續探討東盟商務與投資概論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方案和路徑,以自治區級乃至國家級“一流課程”為目標,繼續推進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張潤杰,齊成龍.人民日報新知新覺: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N].人民日報,2020-2-20(9).
[2]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
[3]司馬朝坦,魯平,孫琪真,等.一流工程學科“金課”課程改革模式構建——以華中科技大學“光纖光學”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
[4]楊金水,袁紅莉,李寶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農業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20(2).
[5]孫閣斐.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改革與資源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2).
[6]毛靜,李瑞琴.“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與實踐方式探索——以《國際貿易學》課程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7).
注:2020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外語類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實踐探索”(2020JGB422)
【作者簡介】冼潤英(1988—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區域經濟。
(責編 龔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