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昌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要方法、以教材為學習體驗依據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形成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感悟,而這也成為教育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在這一背景下,體驗式學習逐漸被引入教學實踐中。基于此,本文以小學高年級數學為例,分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驗式學習的教學要求,并結合體驗式學習的教學現狀分析其中的問題,探究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體驗式學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8-0024-02
引 言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基于此,學生自身對數學學習過程的體驗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重點,而體驗式學習也成為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的重要思路。體驗式學習就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特點和規律,主動融入相應的場景或氛圍中,在親歷過程中迅速準確地理解并建構知識、調動情感、發展能力、達到既定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驗式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對體驗式學習的需求,探究、分析相關的教學實踐策略。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學習的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高年級數學實踐中,體驗式學習的應用隨處可見,如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吸引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理解、應用數學知識,并基于生活經驗形成感性理解,進而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建構。
不可否認,在體驗式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明顯調動起來,一些曾經在課堂上邊緣化的學生也參與到自主探究中來,從而提升了數學教學實際效果。但是,從學生整體學習情況來看,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學習中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具體包括以下方面,(1)體驗內容較少,無法滿足學生對體驗參與的實際需求。通過對教學經驗進行分析,以及對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來看,那些實踐性強、可操作的數學課程內容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體驗興趣,并形成良好的體驗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在挖掘教學資源的過程中,片面重視資源的知識性,忽視了資源的體驗價值,使學生主要在數學課程內容中獲取知識,而不是切身體驗,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體驗學習方法比較單一。數學知識偏重于理論,但是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不夠成熟,其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一定的困難。基于此,學生對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建構知識的需求越加強烈。但是,教師在教學引導中,對體驗方法的選擇比較單一,如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但是,情境教學在不斷重復中逐漸陷入機械化的誤區,使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流于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目標。(3)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需要培養與提升。合作學習是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中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式學習的重要方法,但是有些學生團隊協作意識不強,不愿協作、不愿分享,過分強調自我體驗的重要性,忽視他人體驗的價值,從而導致合作學習不能有效進行,影響了體驗學習效果。(4)教學評價片面強調學生的數學成績。一卷定“勝負”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但是,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教師依然習慣于采取靜態的、平面的卷面來考核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這就導致了之前的體驗式學習失去應有的意義,學生在評價中獲得的反饋也難以支撐體驗學習的進一步開展[1]。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思想觀念,突出體驗學習的重要性
體驗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體驗的過程中,教師不是主角,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需要根據自身的經歷和體驗,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進而實現數學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從思想上做出轉變,一方面認識到教與學角色的轉變,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的主體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另一方面重視體驗的價值,從學生的行為、心理和感情等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依據體驗選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合理建構。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轉變數學教學觀念,認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僅僅是知識的接受者,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主體。而體驗式學習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教師應用這種方法開展課堂教學,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高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意識到只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才能真正地讓體驗式學習發揮應有的積極效益。
(二)強調教師主導,引導學生的多元體驗
在小學數學體驗式學習中,學生的體驗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啟發者和引導者,在引導學生自主體驗、促使學生將體驗轉化為理性思考的過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數學體驗式課堂上,教師應圍繞體驗主題,為學生創設生動逼真、說服力強的體驗情境,引導學生在體驗中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2]。
例如,在“百分數”相關知識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根據超市促銷活動,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已知一超市開展促銷活動,全部商品打七折。(1)大衣原價1000元,現價700元。(2)圍巾原價100元,現價70元。(3)鉛筆盒原價10元,現價多少元?(4)橡皮原價1元,現價多少元?學生在分析情境信息的過程中,能夠將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遷移到課堂上,并結合教師的啟發,思考打折與百分數之間的聯系,探究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存在什么樣的關系,進而在互動交流中尋找規律,歸納百分數的定義。這樣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學習的依據,引導學生實現體驗遷移,使其在問題探究體驗中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