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模式也開始發生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無法很好地落實現在的教學理念,也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需求,所以,教師只有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改進,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參與,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5-0055-02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要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因此,有的教師開始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問題導學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把數學內容直觀、系統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因此,使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
一、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問題
(一)問題內容局限于課本知識
雖然有些教師意識到了問題導學法的作用,但是在初中時期的數學教學中,其設計的問題還是以教材內容為依據,這樣雖然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了限制。這是因為教師的理念比較落后,以教材中的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致使教學問題設計得太單一,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問題缺乏關聯,影響學生的思維養成
問題導學法主要的優勢是嚴密的邏輯性,它可以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慢慢形成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可是,在現在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課堂中設計的問題缺乏關聯性,這樣對學生挖掘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限制,導致無法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而這種現象大部分是很多教師在講課之前沒有嚴謹地備課造成的,致使學生無法快速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缺乏鼓勵引導,造成學生探索能力不足
在課堂中使用問題導學法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可是,在目前的大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重視引導學生探索,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探究精神。部分教師在教學思想上還比較落后,沒有創新,在課堂中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也忽視了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
(四)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足
在初中階段的數學課堂中,大部分的學生都過于依賴教師,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原來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會對數學知識點進行非常詳細的講解,對數學題也會講解得非常仔細,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了解相關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教師可以講解更多知識,可它的缺點也很突出,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部分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形成了只會聽課的意識,不會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學完之后只會解決相似題型,如果換一種形式提問就不會解答了。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擴大課堂提問的范圍
要想提升問題導學法的整體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先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變,在授課的時候,不要過于依賴教材,特別是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之后,要勇于突破教材內容,讓學生開闊眼界。比如,在講解“余角”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設計課堂問題時,不要只檢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還要引導學生拓展相關思維。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元素展開,向學生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會有余角、對頂角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得更加熟練。教師還可以改變講解方式,讓學生思考余角和補角的關系,有效拓展學生的相關思維。
(二)做好課前準備,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就要讓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知識體系。在數學備課階段,教師就要精心地設計數學問題,對問題的關聯性也要不斷強化。比如,進行理數相關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把不一樣的知識內容結合起來,在提問的時候,教師可以規劃明確的線索:相關概念、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等。利用循序漸進的提問方法,學生會對整體的理數知識有大致了解,然后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教師要不被教材內容限制,把各種不同的知識聯系起來。在講解函數內容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用幾何內容去引導學生解決函數的問題,也可以使用函數內容去解答幾何相關問題,這樣,學生可以對知識有更加宏觀的認知。
(三)合理設計問題,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初中數學教師在使用問題導學法的時候,還要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理地設計數學問題,讓在學生鞏固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探索能力。比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相關知識時,因為在初中數學中,這項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教師想讓學生有效掌握這一知識,可以對相關問題進行拓展。如在準備課程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了解。
(四)合理設計課堂提問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充分發揮出問題導學法的作用,教師就要先保證提出科學合理的問題。在研究設計數學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大綱,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只有這樣,學生在對問題進行研究和解決的時候才會使用所學知識,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設計的問題也要有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創設一些情境,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講解方程式時,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春天來了,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出去玩,學校給學生提供了兩種車型,甲型車和乙型車能乘坐80人,而三輛甲型車和兩輛乙型車可以乘坐200人,甲型車和乙型車分別能乘坐多少人?這種問題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時也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