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廣大教師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將課堂還給學生,教育逐漸向“以人為本”的方向靠攏。新課改要求課堂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其主觀能動性。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教師應將創新教學方式導入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文章從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和不足、創新教學的優勢和如何將混合環境下的教學創新進行實踐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混合學習環境;小學數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33-02
一、小學數學的重要性及現狀
小學數學是小學初級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學校教育質量的優劣直接受到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學隨著新課改的潮流開始慢慢改變,新的教學方式逐漸替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學生占有主體地位,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更大了,教師的工作不只是教授知識,而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來帶領學生進行學習。但是現行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卻無法做到多元化,導致教學效果停滯不前。除此之外,一些不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對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習環境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所以要理解并思考創新教育的必要性,再論述與思考如何在混合環境下進行創新的具體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模式
(一)貫徹“以人為本”觀念,教師角色轉變
“以人為本”的數學理念在新課標的影響下逐漸滲透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學習思維固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難以做出更多的改變,想要進行課程和教學方式改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應該努力探索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為教學創新做鋪墊,完成教師的角色由講授者轉化為引導者的轉變,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學數學教學新模式[1]。
(二)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模式的優勢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強烈求知欲,進一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可以營造一個和諧而又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有一個流動性強的好的學習環境。有了好的學習環境,就為進一步教學提供了客觀基礎。例如在進行“認識多邊圖形”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多邊形,是做什么用的?使學生在思考的同時產生疑問,疑問會帶給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可以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進而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促使師生關系產生有機轉化。教師的角色從課程的講授者變成了教學的引導者,講求不直接灌輸給學生大量的理論知識,而是用引導的方式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之后得出結論。學生不再是課堂中單純的知識接收者,他們不僅需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同時在課堂上擔任著推動課程發展的重要角色。教師不再需要推著學生走,學生不再是之前只會做筆記記錄所講內容的學習機器,而是變成了學習的主動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激活,從而可以更加高效率地進行學習。譬如,教師利用“問答法”,在客觀上極大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學生表現自我,有效防止學生在課堂上走神。經過創新之后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有著極大的優勢,因此教師要更加重視模式改革,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創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形成過程
想要形成新穎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課堂伊始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對當日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進而帶著對內容的好奇和求知進入下一環節自我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不同維度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互相交流和學習又得到了新的見解,再進行整合使結論得到完善,最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想結果的表達,從而培養學生在眾人面前表現的勇氣[2]。同時教師在觀看學生展示時也會有所得,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而且孩子的目光往往很獨到,這可以讓教師理解現在學生的想法,為教師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教師的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
四、混合環境中創新小學教學模式的教育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貪玩愛鬧,思維也最為活躍。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課堂改革,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提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題。譬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讓學生自己做一個正方體或長方體,讓他們感受不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從而想要自主探索,探索得出結論,教師再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興趣被激發之后,學生就會進一步地自主思考和探索,因此在新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后,學習質量也自然得到提升。比起學習內容,學習能力更為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高超的學習能力不僅是人生中最寶貴的寶藏,更是今后生活中的必備技能。數學教師要教學的不僅是書本內容,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數學不只是一個只有枯燥公式和無限套用的學科,而是一個需要發散思維和靈敏觀察力的綜合性學科。
(三)將枯燥單一的理論融合在現實生活中
數學理論表面上看起來艱難晦澀、難以理解,但是數學來源于生活,將數學還歸生活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將數學導入現實的有效方式,實踐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可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增強數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
五、如何在混合環境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
(一)注重“以人為本”,符合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