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 要:物理作為初中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中考中占據了較大分值,會對初中生升學產生較大影響。這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對物理教學引起高度重視。在復習階段,教師應不斷探索復習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復習效率,使其有效提高物理成績。本文對深度學習下的物理復習策略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初中生物理復習質量的提高帶來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物理;有效復習;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0-0042-02
引 言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復習教學與新知識教學存在很大的區別,很多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往往會感到有一定的困難,這是因為在復習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知識,不會像剛接觸新知識那樣充滿好奇與樂趣[1]。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成為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深度學習理念走進廣大教師的視線,深度學習是指一種學習狀態,包括投入程度、認知體驗及思維層次等方面,強調對知識本質的理解。深度學習不僅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還是一種更加先進的學習理念[2]。其對問題的解決及知識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復習中有效應用深度學習理念,能夠幫助學生克服效率低、學習較為被動等困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充分了解深度學習理念,并將其運用到物理復習教學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復習效果。
一、夯實基礎,發展能力
在初中物理復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章節知識展開復習,使學生更有條理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形成較為扎實的知識基礎,從而具備一定的解決物理難題的能力。所以在進行物理復習時,教師應先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習深度,循序漸進地為學生奠定扎實的基礎[3]。例如,在復習“運動和力”這一內容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摩擦力”等物理概念進行復習,在學生充分理解這些知識后,引導學生運用知識,使其在解答與運動和力有關的題目時能夠快速找到解題方法,在不斷的練習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夯實物理知識基礎對初中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還要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物理知識,使學生通過形象的實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從而提高復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復習壓力。
二、系統歸納,把知識點轉化成知識網
在教師講解新知識時,一些學生難以認識到當前所學知識與今后將要學習的知識的聯系,沒有形成系統歸納知識的意識[4]。但學生通過分析和整理相關考試題目便可以發現很多題目會對不同年級的知識點進行綜合性的考查,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物理復習教學時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和歸納所學知識,使其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進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自身解題能力。例如,在復習“電路”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系統復習電壓、電流、電阻、電功率、歐姆定律及焦耳定律等知識點。由于電路這部分知識涉及的概念較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感到迷茫,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整理這些知識點,從而厘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5]。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形成有關電路的知識體系,當遇到有關電路的題目時就可以根據思維導圖快速調動相關知識點,輕松解決問題。在物理復習中,學生要想具備系統思維能力,便要在前期物理學習中建立科學、完備的物理知識體系,在復習階段將每個獨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通過習題練習,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并深刻領會每個物理知識點在課程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從而更好地提高復習效率。
三、復習課堂多樣化
初三物理復習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教師若讓學生對同一內容進行反復復習,將會使學生感到疲憊,從而降低復習效率[6]。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注意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找到與物理知識相對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復習方法。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比存在聯系的知識點及具有相似性的知識點,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從而實現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提高復習效率[7]。由于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較大,教師應找到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幫助學生節約時間,提高復習效率。例如,教師可以將物體本身具有的屬性,如密度、電阻、慣性、比熱等知識進行歸納,降低學生記憶物理概念的難度。而在對壓力和重力、漂浮和懸浮、內能和機械能及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等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將二者的概念進行對比,并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知識,鮮明地體現知識點之間的異同,使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復習效率。
四、注重復習方法的引導
當前,大部分學生習慣采取題海戰術進行復習,但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想實現高效的物理復習,學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8]。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復習方法,對初中生物理復習做好分類指導,及時掌握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在系統復習的同時,做好對物理復習的細節歸類,有針對性地提供指導[9]。首先,很多學生會因為粗心大意沒有認真審題,在某些細節上產生認知錯誤,導致出現錯誤。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審題錯誤及其他失分的原因,并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法。例如,在復習時,教師可以選擇那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讓他們進行練習,使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有意識地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進而不斷提高審題能力[10]。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應讓學生養成邊復習邊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復習時不斷總結知識點,從而在二輪復習時能夠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提高二輪復習的效率[11]。最后,初三的復習過程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學生容易在長時間的復習中產生抵觸情緒,教師應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復習心態,使其由淺入深地學習,進而透徹掌握知識點[12]。初三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長期繁重的課程學業壓力會給學生帶來較重的心理負擔,教師應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復習心理動態和學業效果,因時而異、因時而新[13],張弛有度地做好學生的復習安排和節奏把握,從而取得理想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