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是教育學界專家精心編寫和設計的,既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特點,又滿足了教師的教學需求,尤其是教材中加入了許多有趣而生動的插圖,既給課本增添了色彩與趣味性,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動力?;诖?,本文將圍繞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插圖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44-02
引 言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小學語文教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體現了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而且這些插圖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插圖來輔助教學,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課本插圖應用的主動性不足
結合教學經驗和調查數據,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不使用教材插圖的現象,很少有學生能夠利用插圖來幫助自己學習和理解課文內容。一方面,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插圖的功能和價值,只將其作為裝飾,沒有仔細觀察和應用。另一方面,即便在教師的引導和提醒下,學生會關注插圖,也只將其當成普通的圖片,不能將其與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結合。插圖的功能不能受到學生的重視與充分利用,就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價值。由此可見,學生利用插圖的自主性與主動性不足,會直接導致插圖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1]。
(二)教師對教材插圖的利用不到位
除學生對插圖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充分利用外,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真正發(fā)掘出插圖的價值與功能。在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不少教師將精力和重心放在文本的研讀和發(fā)掘上,沒有對插圖進行有效分析與利用,在課堂教學時只是讓學生看一下,甚至直接忽視。尤其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師認為插圖對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技巧沒有太大幫助,所以無須占用課堂時間進行講解和應用。這種錯誤的觀念也會導致插圖教學不到位,難以發(fā)揮插圖的輔助作用。教師對插圖缺乏重視,學生也不會加以關注,那么插圖的意義和功效自然得不到體現與發(fā)揮。
(三)插圖的應用方式較為單一
插圖的高效應用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很多教師已經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并積極地加以應用。但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對插圖的運用方法較為單一,運用效果也有待提高。教師大多是在講解課文時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而沒有發(fā)揮插圖的其他功能和作用,插圖的價值沒有得到最大體現。
(四)過度利用插圖
部分教師忽視了插圖的教學功能和價值,很少在課堂上加以應用;還有一部分教師則是過度依賴插圖,導致教學過程本末倒置。在教學中,一些教師讓學生圍繞插圖來學習和理解,而不對文本做細致的講解。這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學生對插圖的細節(jié)和情境有全面的理解,但對課文內容很陌生,沒有仔細地揣摩和研讀文章內容。這種過度地利用插圖進行教學,容易讓學生的思想停留在插圖上,從而對文本的理解不到位。
二、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插圖完成課堂教學導入
正所謂“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做好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合理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采取恰當的方式展開教學。結合語文學科特點來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插圖來導入新課,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來引導他們思考和探究相應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對插圖的看法,或者讓學生結合插圖對課文內容進行猜想。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插圖,并通過自己的觀察來描繪圖片中的內容,并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通過對插圖的觀察與分析,能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利用插圖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知識
生動形象的插圖、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也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及思維能力[2]。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學習能力有限,對于復雜的知識,他們通常難以理解,而借助插圖則能夠更好地輔助自己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結合插圖來理解文本內容。例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由于有的學生不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句,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并結合插圖展開細致的描繪和解析,以便讓學生真正理解詩句的含義。
(三)利用插圖教學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理解水平、認知能力還存在不足。如果教師僅圍繞文本內容和字詞句展開教學,那么枯燥的教學內容勢必會影響學生聽課的積極性,甚至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圖文并茂的教學形式,明顯優(yōu)于單純的文字講解,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趣味性和生動形象的插圖來輔助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順利、更高效地展開教學。
(四)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小,處于感知能力提升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他們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實現自身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以往“填鴨式”的授課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和講解,而是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教學目標中??茖W地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不僅能夠輔助學生學習,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材中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插圖,能夠較好地吸引學生的目光。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插圖,然后讓學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心得,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識字數量有限,通過觀察課文插圖中人物、事物、情境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利用插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利用插圖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人們進行溝通的前提,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作為教學任務之一,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日常的人際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插圖都可以成為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素材。插圖的設計和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插圖內容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根據插圖內容及相應的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訓練,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六)利用插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將全班學生視為一體,通過單一、僵硬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這顯然不符合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沒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學效率自然就無法得到保障。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以反思,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充分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要給予每位學生尊重和幫助,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進而變革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結合教學實踐來看,“滿堂灌”的授課模式會使課堂變得呆板、單調,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小學生的理解水平有限,自制力也不強,很難在課堂上一直保持專注,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內涵。呆板的授課方式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而教師利用插圖不僅能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讓學生結合插圖中的信息來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七)利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小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富有想象力,沒有受到太多定式思維的影響。這一特點對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及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尤其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會產生太多的束縛。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插圖有機結合,讓學生對插圖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對文章的理解,或者繼續(xù)繪制插圖,或者在插圖中添加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都能得到發(fā)展。此外,語文教師還可借助插圖來讓學生對本文中的情節(jié)和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與提煉,讓學生積極思考、自由創(chuàng)作、大膽創(chuàng)新,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與課文內容有著緊密的聯系,是對文本內容的另一種詮釋和表現,既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又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但在實踐教學中,插圖的教學價值很容易被教師和學生忽視。因此,在以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插圖這一教學資源,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張俊彩.淺談如何更有效地運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J].學周刊,2015(09):57.
孟繁華.淺談小學語文閱讀的意義及教學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137.
作者簡介:徐靜(1986.10—),女,江蘇泰州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