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領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高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戲劇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或其他教育領域采用即興表演、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學生在一系列有趣的活動中實現高效學習,進而實現教學高效化的一種方法。該教學方法的核心在于將表演和游戲相結合,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課堂打破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講解的限制。戲劇教學法受到教育領域的廣泛認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本文通過分析戲劇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及現狀,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法,以期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戲劇教學法;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0-0032-02
引 言
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及法制觀念的重要課程,對初中生的思想道德體系建設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調查表明,在目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1]。因此,教師應構建高效課堂,通過戲劇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情景對話中感受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現實意義,并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觀念。這樣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促進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一、戲劇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課堂的趣味性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知識講述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不高[2]。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社會型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僅依靠教師的口頭教授無法有效掌握知識,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知識,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同時,在課堂上,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發揮學習主動性,容易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學習效率較低。戲劇教學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同時,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為主體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例如,在教學“自由平等的追求”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演繹情景劇“向往自由的天空”,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增強課堂的教學實效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核心教學內容圍繞道德教育規范和基礎的法律知識展開,具有一定的理論專業性[3]。對于初中生而言,這種枯燥、專業性的理論知識過于抽象,難以理解,導致其學習效率較低,容易出現厭倦感。通過戲劇教學法,教師能輕松地將枯燥、專業的知識點融入輕松、有趣的話劇表演中,借助有趣的情景表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通過參演情景劇或者觀看情景劇來理解知識點,進而提高教學效率,使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應用戲劇教學法,教師要透徹地掌握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知識,明確某一章節應選用何種情景表演片段或哪些章節適合運用戲劇教學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并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4]。戲劇教學法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能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準確調整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采取戲劇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具備豐富的道德與法治專業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這要求教師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提升自身專業能力。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戲劇教學法的現狀
(一)教師組織能力不強
部分教師認為,開展戲劇教學法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容易分散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雖然學生較為活躍,但學習效果一般。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戲劇教學法,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編排劇本,并進行多次排練。教師往往負責多個班級的教學工作,開展這類教學活動往往力不從心。還有一些教師認為,戲劇教學法涉及較多編劇知識,而自己無法對學生的表演提供有價值的專業指導。一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認為,傳統教學方式效果更理想,因此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二)課堂秩序較混亂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這導致教師維持課堂秩序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而在進行戲劇表演的過程中維持課堂秩序的難度更高。一方面,教師在使用戲劇教學法時,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和日常生活選擇素材,導致學生難以深入理解知識,不利于學生在表演中帶入真實情感;另一方面,一些教師在選取表演劇本角色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意愿,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在排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未能對學生進行有計劃的引導和教學,使得排練效果、效率低下。
(三)戲劇教學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采用戲劇教學法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學習時間十分寶貴,如果過多地在戲劇表演活動中花費大量時間,將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對于教師而言,選取表演素材的過程較為困難,教師既要保證素材與初中生的社會經驗相符,又要確保素材與所教課題緊密結合,且編寫劇本的過程同樣會花費教師的大量精力。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化戲劇教學法的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和一定的法治知識。學校應重視對教師的培養,組織教師參與專業教育活動和講座,提升教師的道德水平,幫助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挖掘教師潛力,進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一些教師不愿采用戲劇教學法的原因在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較深,他們認為戲劇教學法的效果有限,更多的是一種形式化的教學方法。學校應積極引導秉持這類思想的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率。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開展高效教學活動的基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同時學生高度參與課堂教學能夠凸顯其課堂主體地位,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戲劇教學法自應用以來,受到學生的歡迎,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但學生往往只是受到趣味性的吸引,難以快速理解情景劇中的知識內涵。因此,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有效掌握知識點。例如,在教學“友誼之樹長青”一課時,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其中的表演內容,甚至一些學生想退出表演,這時,教師可以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況,為學生講解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情景劇“友情小手”,組織學生進行表演,使表演更有效地帶動教學。
(三)優化教學過程,構建高效課堂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戲劇表演前,教師要整合本節課的知識點,將其合理地融入情景劇劇本中,并選擇合適的表演素材和人物,確保情景劇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開展戲劇教學法時,應全面掌握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課堂秩序下進行表演。實現戲劇表演教學的高效化,能使學生在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有效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例如,在情景劇表演的過程中,為了防止觀看表演的學生無所事事,教師可以設計合理、全面的評分環節,讓觀看表演的學生為情景劇打分,以激發他們觀看表演的積極性。
結 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戲劇教學法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在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打破傳統教學法的局限性,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同時,小組戲劇表演的形式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使學生互幫互助,在合作表演過程中展示自身優點,不斷挖掘學習潛力。教師應通過這一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這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進而以自身帶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籍雪瑩.“情景劇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9.
劉彬.情景劇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6.
劉莎.探析新課改背景下的戲劇教學法[D].武漢:湖北大學,2014.
郝德紅.戲劇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探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朱小琴(1980.5—),女,江蘇泰州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戲劇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