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高綺夢



關鍵詞:淋浴房 用戶研究 生態設計 仿生設計 情感體驗
引言
隨著第四產業的蓬勃發展,科技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對產品的需求認識。智能衛浴一直是智能家居產品中的重點,智能衛浴產品的改進對用戶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義[1] 。在智能技術引領潮流的同時,生態設計理念也對智能衛浴產品的升級和創新指引了方向。生態理念下的智能衛浴設計應提高人們對于自然的認同感,讓工業時代下的產品通過設計手段擁有對自然的人性、知性、感性。沐浴設施作為衛浴產品中的一個重要的品類,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選擇以生態化設計作為研究切入點,以用戶研究作為理論指導進行基于用戶體驗的生態淋浴房設計。
一、整體淋浴房現狀研究
(一)整體淋浴房產品調研:因國外用戶對整體淋浴房的接受度不如國內,整體淋浴房并沒有形成可觀的用戶市場,故將淋浴設施分為花灑與淋浴間兩類,分別進行設計。在我國,整體淋浴房的市場需求遠遠大于國外,所以在功能的開發設計上也更為深入。對國內具有代表性的三款整體淋浴房的調研如表1所示:
(二)調研結果分析:表中對三款具有代表性的整體淋浴房產品進行了材質、功能及優缺點的調研。通過對更多現有產品進行調研,總結歸納后又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痛點分析:1.功能分析:現有整體淋浴房在功能上十分多樣,有PTC制熱、水流按摩、廣播音樂等。然而部分淋浴房廠家以堆砌功能的方式生產淋浴房,并不注重淋浴房的功能體驗,使得淋浴房有底盆過高不方便進出、有座椅但是空間狹小無法坐下、背部按摩位置過低、水溫忽冷忽熱等問題。
2.材質分析:現有整體淋浴房在材質上趨于同一性:鋁合金作為整體框架,圍欄安裝鋼化玻璃和亞克力,底盤采用亞克力、玻璃鋼等。都是由金屬、玻璃、塑料共同構成淋浴房主體,工業感過重缺乏與用戶的情感共鳴。
3.情感分析:沐浴可以有效緩解人們的壓力。因此淋浴房可以作為一個合理的釋放壓力的空間,使用中的情感體驗也尤為重要[2] 。現有整體淋浴房共有的情感痛點就是工業化的封閉空間導致用戶淋浴時如同關在一個狹小的牢房中,身體享受的同時精神受到了壓迫。
(三)痛點問題解決途徑:1.通過對用戶行為體驗進行分析并規避問題;2.采用原生態材質打破工業制造下材質的趨同問題;3.通過生態設計的方法為封閉的淋浴房帶來自由的情感體驗;解決用戶使用時的情感壓抑問題。
生態設計理念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淋浴房中僅有仿生雨淋技術與空氣注入技術應用到了生態設計中的仿生與可持續理念,現有產品并沒有對于生態系統的相關應用,因此淋浴房設計中應用生態系統將是方案的創新機會點。
二、用戶研究及需求分析
(一)問卷調研:通過問卷法對用戶進行信息收集,共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51份。其中對生態沐浴產品興趣度高的用戶為34人。將他們定位為目標用戶并進一步調研,得到的信息如表2所示,并獲得以下主要用戶特征:1.性別:女性。2.年齡:30-40歲之間。3.收入:中高收入人群。4.生活狀態:工作壓力較大;普遍喜歡動植物;喜歡遠足,熱愛自然。
(二)訪談調研:通過對目標用戶進行訪談,發現用戶對生態淋浴房的舒壓效果最抱有期待。大部分目標用戶從事高收入高壓力工作,飼養動植物以及發展遠足旅游等愛好都有緩解工作壓力的目的。因此在生態功能上,也可以通過生態循環與居家水療達到簡化飼養難度,節省路途時間的目的。
(三)用戶淋浴行為體驗地圖1.用戶體驗地圖概述:用戶體驗地圖是為了記錄并分析用戶在與產品進行互動時的行為流程下的情緒變化而采用的流程分析圖。用戶體驗地圖可以通過更加直觀的平面化表現手法記錄和整理每個階段下用戶的不同體驗,便于對用戶在每一個階段的行為、痛點、滿意度和想法進行分析和有針對性的訪談,了解用戶在每個流程節點的真實需求[3] 。
2.用戶體驗地圖制作流程:(1)召集目標用戶進行行為體驗測試。(2)通過讓用戶回憶并演示淋浴流程,確認使用場景,梳理出來粗顆粒度的故事場景表格,有目的地去對用戶進行訪談、觀察,驗證所關注的場景中用戶的操作行為。(3)明確“淋浴”這一行為流程,對用戶進行測試。將用戶行為流程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打濕、洗發、SPA、搓澡、沐浴。行為記錄從用戶進入淋浴區域開始,到離開淋浴區域結束,記錄用戶每個行為節點并在記錄結束后要求用戶填寫情緒數值。(4)在行為記錄結束后,對所有被訪談的用戶記錄進行格式化的整合和去重,進行數據的整理統計。
最終制作出的用戶體驗地圖如圖1所示。其中,P代表痛點,O代表機會點。通過對體驗地圖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用戶對產品的功能需求、現有產品使用痛點及產品設計的機會點。
(四)用戶痛點分析:對用戶淋浴行為流程的五個階段進行分析,根據痛點提出設計機會點,結果如表3所示。
在記錄行為的過程中發現,小部分用戶采用常開水的方式規避水溫調節與寒冷的問題,對水資源造成了浪費。針對此現象的設計機會點為恒溫保溫和節水省水。
通過用戶淋浴行為體驗地圖可以得出用戶對淋浴房的需求為:1.情感需求,包括審美需求與娛樂需求;2.功能需求,包括恒溫、省水、水療、烘干等功能;3.易用性需求,包括交互引導與維護清潔。
三、生態設計研究
(一)生態設計方法:生態設計理念主要表現為:通過設計將人工產品向自然靠攏一體、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利用生物特性達到某種設計目的。生態設計可以賦予設計造物以生命的象征,讓設計回歸自然,讓用戶獲得自然情感體驗。通過對生態設計進行研究可以改變工業化流水線產品過于趨同的弊端。
生態設計主要包括以下設計方法:1.對設計外觀或結構原理進行自然仿生,達到科技與自然的和諧統一;2.將活體元素融入到設計之中,包括采用可生長的材料或將生態作為設計的一部分;3.通過設計手段減少資源消耗,或采用可循環利用、降解的材料,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4] ;4.就地取材,采用具有地域性的自然材料,達到設計與外部環境的統一。
(二)生態系統設計:生態系統設計是指在運用生物元素進行設計的同時,考慮到生物的生命活動對設計的影響從而進行的一系列利用或維持生態功能的設計。生態系統設計是在景觀設計中經常采用的生態設計方法,通常表現為利用生態景觀的內循環進行有害物質分解、利用植物的蒸騰作用進行環境降溫、設立生物滯留區形成“海綿城市”[5] 或單純地讓設計擁有自然意義。
1.生態要素:生態景觀的建立需要考慮以下生態要素:光照、水源、營養來源。設計方案中的生態景觀設計是以沼澤生態為依據建立的濱水生態系統,構成原理是:靠水中魚類與陸地基質提供營養供植物吸收;植物提供食物維持魚類生命;硝化細菌對魚類排泄物進行分解。
在進行淋浴房的生態系統設計時,光照可以通過全光譜LED補光燈實現[6] ;水源來自于供水系統;營養中的磷元素來自于植物的基質。氮元素則需要將魚類排泄物進行轉化而獲得。在整套生態系統中,植物采用蕨類、菖蒲、苔蘚、水苔等;魚類采用素食底棲魚類;基質采用水草泥鋪底、上用水苔搭配麥飯石種植植物。
2.硝化系統:將魚類排泄物中的有機氮轉化為可被植物直接作為營養物吸收的硝酸鹽的主要作用者是硝化細菌[7] 。在自然界硝化細菌無處不在,因此自然界的水源具有自我凈化的能力。而人工生態系統想要實現排泄物的轉化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通過培育硝化細菌建立硝化系統。硝化細菌作為一種好氧菌需要流水不斷帶來新鮮氧氣才可快速增殖。因此建立硝化系統需要對培菌倉與水流流動方式進行設計,最大程度地讓水流與細菌接觸。
利用濾材培育硝化細菌是目前最常見的方法。優點在于干凈衛生,經久耐用,占地面積小,造價便宜,維護方便。分為底濾、濾桶、頂濾三種模式。通過實驗可以發現,在濾材相同的情況下,濾材體量越大,硝化細菌培養越多,過濾效果越好。而通常底濾所能使用的濾材要多于濾桶與頂濾。因此在淋浴房設計中優先采用底濾進行生態系統的設計。
四、生態淋浴房設計
(一)設計定位
1.目標用戶人群:30-40歲之間,女性的中高收入人群。
2.使用環境:家庭浴室使用。
3.功能定位:(1)為用戶帶來自然情感體驗并緩解壓力的生態景觀;(2)滿足生態設計的可持續理念對電能與水資源進行節約;(3)具有多種出水方式可以進行淋浴與水療的恒溫花灑;(4)提高用戶易用度與維持生態穩定的智能交互控制系統;(5)幫助用戶烘干自身及輔助清潔淋浴房的烘干功能;(6)影音播放等娛樂交互功能;(7)臭氧與紫外線等消毒自潔功能。
(二)方案草圖設計:根據上述設計定位繪制不同的生態淋浴房設計方案并進行設計評價。嘗試采用多種方式將生態景觀融入不同形狀的淋浴房中,圖2為部分方案草圖。在草圖繪制過程中不斷推演生態功能的運行方式與用戶的使用感受,并根據“自然”“水”這兩個設計關鍵詞定位“裁云剪水”這一設計主題,對草圖方案進行細化,方案細節如圖3。
(三)生態淋浴房方案設計:“裁云剪水”意為裁行云,剪流水。
意在體現本方案如同在自然中裁一片云、剪一段水,置入居室。利用“云”“水”將淋浴中的蒸汽和水流與自然進行概念的串聯,在生態淋浴房的設計中通過對這兩個元素的運用,強化這一意象。“裁云剪水”的設計理念為:
1.在AB立面都采用砂石、木料等自然材質,模仿瀑布邊的石壁景觀;在C立面設立有流水循環的生態造景創造身臨林澗的體驗感,運用高低錯落的石墻與植物景觀對使用者進行遮擋,增強使用者的私密性。同時通過D到C立面的材質變化:玻璃——玻璃+石墻——玻璃+石墻+木欄,這種由疏到密的遮擋物變化形成“移步換景”的視覺感受,富有園林設計的美學趣味。方案效果如圖4所示。
2.頂噴花灑的出水模式對自然界的沄雨、瀑布等水的形態進行生態仿生,并通過淡藍色的天花板與對云朵進行概念仿生的白色亞克力頂噴花灑,體現藍天白云的設計意象。花灑造型如圖5所示;
3.地面采用石英石混合物壓制而成,以地漏為中心呈微微凹陷的放射狀肌理,對山巒的形態進行仿生,起伏的肌理具有按摩防積水的功能。地面造型如圖6所示。
4.利用空氣注入技術令花灑普通淋浴模式下節水20%,通過水流發電實現水流自循環;5.設置智能控制系統,通過防水觸控屏幕或聲控進行操控,實現智能恒溫、智能烘干、智能自潔等功能。用戶也可以通過屏幕進行影音等娛樂交互、生態監測,或進行緊急呼救。控制系統主界面如圖7所示。
(四)生態淋浴房設計創新1.淋浴房生態循環系統設計:在柜體中安裝底濾設備,包括水泵、控溫器與硝化細菌培養倉,通過水流流經硝化細菌供氧并降解氨氮。玻璃柜中有監測水質、水位、水溫的裝置,可通過智能系統自動調節水量、溫度濕度,并對氨氮酸堿等數值監測,出現水質惡化現象時及時進行報警。生態循環系統的構造和水循環如圖8所示。
2.生態功能設計(1)水流發電:利用微型的水力發電裝置進行水力發電被稱為水流發電,可以通過水流帶動水輪機轉動從而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如圖9所示,通過在下水管中設置微型水流發電機利用下水的水流帶動水輪轉動持續發電。生成的電力用于帶動水流流動的水泵,讓生態循環通過水的流動實現“自給自足”。節約電能,滿足生態設計理念下的能源可持續要求。
(2)空氣注入:空氣注入技術就是利用文丘里效應,在花灑導流管子上方開小口,水經過水管的流速夠快就會產生氣壓差,在小口附近氣壓很低就會把外界的空氣吸入,在水流中注入空氣。生態淋浴房的頂噴花灑不同功能對應不同導流管,利用空氣注入的為沖淋模式,因此小孔開在對應導流管上。空氣注入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引導用戶節約用水。
3.生態體驗設計:通過對淋浴流程進行生態主題的設計,增加用戶淋浴時的情感體驗[8] 。體驗流程為:1.頂噴出水,進行打濕;2.調節光照亮度,播放蟲鳴鳥叫等背景音,換氣扇進行通風,模仿自然環境;3.播放指導用戶進行呼吸吐納的語音,引導用戶進行冥想,搭配自動切換的流水按摩,達成身心的平靜。
這一過程中,語音、背景音、光照、水流相互配合,從聽覺、視覺、觸覺三方面對用戶進行情緒調節。語音指導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進行調節,搭配不同的按摩模式,通過自然生態進一步增強用戶的情感體驗。
4.材質設計:用富有自然肌理的原生態材質與潔凈的工業材質相結合的方法體現了生態設計追求人與自然共存的理念,玻璃、石材、木材、金屬共同構建了和諧統一的產品形態。立柱框架與外部靠墻部分為鋁合金,結實耐用不易變形。頂部與底部邊框為高密度陶瓷,抗污易清潔。內部采用砂石涂層與鵝卵石,結合石材與玻璃組成的生態墻。粗獷又溫暖的自然材料與細膩但冰冷的工業材料彼此交融,彼此支撐,正如生態設計理念中的“城市綠洲”一樣,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為家帶來生機。淋浴房內部材質細節如圖10。
結語
通過對生態淋浴房的方案設計研究,得出了將智能與生態共同搭載于淋浴房這一設計主體上的方法。將生態設計與智能手段相結合,滿足用戶需求,從設計理念獨特、功能豐富多樣、具有趣味性、低維護等多個方面增強用戶體驗,讓沐浴過程變成了一次身心的自然之旅,以達到設計目的。同時探索了衛浴產品生態化的方法,為生態衛浴產品提供了新的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