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佳欣


摘 要:通過利用碎紙,創意美術教學。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緊貼教材,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特征,從階段性想象、有技巧添線、豐富主題這三方面出發,最大化發掘碎紙片的價值。教學指導環節引導與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與藝術表現能力。
關鍵詞:碎紙 創意 美術素養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目標:嘗試不同的工具、用紙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觀察、想象等方法,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聯想與想象,是低段學生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其在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基于“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理念,教學中筆者嘗試用碎紙片制作獨特的藝術作品,通過簡單的活動體驗創新的樂趣,以有效喚醒低段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培養學生低碳環保的習慣與意識。
一、梯度化想象,激發創意
為啟發學生留意紙片形狀的變化,開思路,啟迪想象,教師可從學生對形進行聯想入手,提示學生從自身的心理和意愿出發,對碎紙片進行大膽的想象添畫,自由抒發各自的見解和情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和所想,組合成有趣的畫。
1.從規則圖形到不規則圖形,培養想象聯想力
通俗講,聯想力就是看到A而想到B、C、D等。這是審美想象最初級階段,同時也是進行發散性想象的基礎,貫穿于想象的整個階段。如果學生在看到碎紙片,只能想到碎紙片,那就是沒有想象或者不會聯想。教師要做的就是引發學生的聯想,告知學生任何的想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以便學生能大膽地進行聯想。本課中,教師可先進行示范,把不規則的碎紙片撕成想要的造型再進行聯想。如把一張碎紙片從不規則的形狀撕成一個三角形,再進行聯想,教師覺得它像一把三角尺。有學生說:這像一座海島;像一條小魚;像一只風箏……再隨意拿出一張完全不規則的碎紙片,讓學生來進行聯想、再現。
2.從一個空白點到豐富造型,培養想象擴充力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盡可能去激發學生的想象擴充力。在畫面中,有一些是碎紙片無法獨立表現清楚的含義,筆者暫且把它稱為“空白點”。簡而言之,進行合理的想象擴充是豐富這些“空白點”最好的方式。教學中,添畫的步驟就是對想象的一個擴充。如圖1,教師隨意拿出類似于鋸齒狀的一張碎紙片,將碎紙片貼在一張紙上,第一步進行想象聯想,覺得這張碎紙片像一個男人亂糟糟的頭發,再對聯想進行擴充添畫,在亂糟糟的頭發下添畫出一張不開心的男人臉。
3.從一個圖形到多個圖形,培養想象整合力
在想象擴充力的基礎上,同學們覺得很有意思。如圖2,一學生隨意拿了一張類似于多邊形的碎紙片貼在男人的頭頂,讓教師接著添畫。教師用鉛筆在多邊形與男人頭之間加了兩條線,有學生馬上就看出來了并說:我知道這個男人戴了一頂很丑的毛線帽,所以他不開心了。然后,教師把上面的那張碎紙片上畫上羽毛,瞬間它變成了一個羽毛球。這時學生說:這個男人被羽毛球砸到頭,所以不開心。其實,這一步就是想象的整合,把所有能用到的素材來進行一個有畫面感與故事性的整合。同學們開心地談論著,有的說得激動時還手舞足蹈地比劃,此時,學生們腦洞大開,到了靈感迸發的時刻。于是,教師發給學生一張白紙和一堆各種大小與形狀的碎紙片,他們對著各種碎紙片進行思考、想象,不斷把碎紙片翻來倒去,上上下下進行各種比劃打量。
二、多角度添線,完成造型
如果碎紙片要變成一幅藝術作品,如果你的創意天馬行空,但是卻無法表現出來,這時,要進行各種色彩的搭配與線條的組合。在張揚個性的同時,達到一種畫面美化的效果,讓人產生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碎紙片能拼湊出一幅怎樣的畫,需要畫面感,然后在底板紙上拼一拼,試一試。創作中舉一反三,想象無極限。碎紙片添畫作品可用記號筆、 水彩筆快速添畫,畫龍點睛。為使作品的表現上有更多可能性,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多種材質的部分立體添加線條。在示范作品中,有用一張碎紙片進行想象添畫的作品,也有把多張碎紙片打亂重構創作的作品,其目的是拓展學生的思路,探究巧妙利用線條、麻繩、毛線等增添線條的材質,為碎紙片創作表現主題多樣的可能性。
1.添線方式
在碎紙片內部添線,所有的線條都畫在碎紙片里面,此時碎紙片就變成了外部輪廓。線條就像是碎紙片的各種零件部位;在碎紙片的外部添線,線條都要在碎紙片的外部,此時,這個碎紙片就像是一個零件;在碎紙片的內外部都進行添加線條,用線條來豐富整個畫面。(如圖3、圖4、圖5)
2.添線材質
添線工具材料可用水彩筆、蠟筆、記號筆等畫筆;麻繩、毛線、等線性材質;紐扣、輕質彩泥等裝飾型小物件等。如圖6,一學生拿了一張紅色類似于圓形的碎紙片,把紙片貼在畫面的正中間,紙片作為小丑的紅色大鼻子,小丑形象躍然紙上。小丑的頭發是學生用勾線筆畫的卷發,此時,教師可引導他試試其他材質,于是,他拿了一些皺巴巴的毛線一根一根貼上去。小丑一頭卷毛,變得滑稽可愛。可見,這樣做畫面會更加有趣,更加豐富,變得有點立體造型。
3.添線技巧
在用添線時,還需加入線描畫的知識點,讓學生在畫面中注意“黑、白、灰”“點、線、面”的畫面表現。線條排列很密就會變成黑,線條排列均勻像同學們排隊一樣,便是灰。而線條排列特別松散,則會出現白面。各種線條、大小圖案、花紋等都能用來美化作品。
三、多主題聯系,豐富內涵
在題材、內容上,碎紙片添畫的作品具有很強的多樣性,教師沒有規定任何主題,也沒有給學生設定什么框框架架,而且給學生的每一張碎紙片在大小、形狀上都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不一樣的主題作品。
1.添背景情境變成故事
一年級學生比較喜歡具體形象的事物,所以,他們在表現畫面時,像是在敘述一個故事,很多學生會邊說邊添加線條與背景,讓整個作品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類似于他們平時看的繪本;有些學生的作品有很強的觀賞性,就是一幅幅非常棒的繪畫作品。
2.添文字內容變成海報
海報的構成一般是圖文結合的,在已經完成畫面的基礎上,添加標題或者文字,能讓其變成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海報。海報就是需要奪人眼球,而碎紙片添畫的形式非常新穎,能吸引他人目光,目的也就達到了。一年級學生海報見得多,但是真正地自己去做比較少,所以只要提示他們圖文結合的一些方式即可,不需要涉獵太多。
3.添內涵意圖變成事件
部分學生有非常務實的想法,他們把這張碎紙片圖畫折疊成一張賀卡,寫上自己的祝福語;而有部分學生的加上立體造型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恰巧的是,進行該教學活動時剛好在母親節前后,有學生就把這個作品做成了一張賀卡,把簡單的美術作品加入了個人情感,使其具有更加獨特的意義。
通過《巧用碎紙片》一課,可以發現該教學活動著重從一些抽象元素、具體的美術材料的視角出發,利于學生了解生活,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美術學科層面之上還體現了人文精神,合理利用碎紙片有其特有的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1]云亞榮.“廢舊材料”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利用研究[D].長沙:湖南科技大學,2016.
[2]俞晨.讓“綠色”之歌回蕩美術課堂——淺談小學美術教學廢舊材料利用的方法[J].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5,(05):18-19.
[3]薛文平.廢舊報紙創意無限[J].兒童與健康,2017,(04):2-3.
(奉化龍津實驗學校浙江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