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本文結合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困境和筆者自身的教師專業成長路徑,通過“巧用兩大平臺,助力教師成長”“激發主觀能動性,提升核心競爭力”“展優避短,脫穎而出”這三個方面的闡述,為廣大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呈現一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可借鑒的自我成長的全新模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
【作者簡介】阮月娥,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鴻浦小學。
一、引言
近年來,各地區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城鄉之間的辦學條件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以筆者所在的漳州市龍文區為例,在區委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補齊教育短板”的號召下,農村學校迎來了“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各種軟硬件設施配備齊全,特別是多媒體和網絡的進一步完善,讓農村學校也搭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車,飛速前進。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對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內容、方式和制度的變革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該如何抓住教育信息化這一契機,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呢?
縱觀農村小學英語學科的師資情況,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起步較晚,英語教師在農村小學的分布較為分散。有的農村小學至今仍無專任英語教師,有的農村小學因語數學科教師緊缺,將英語老師挪作語數老師用,有的農村小學英語老師還需“走教”(即任教不只一所學校的英語課)……根據省頒課程計劃,小學每周有2節英語課,在規模大一點的農村小學,一名英語老師要承擔整個年段的英語教學任務,有的要跨年段教學;在規模較小的學校里,一名英語老師就承包了整個學校的英語教學任務。因此,小學英語學科校本教研的開展難度較大,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學校,大部分老師都是“孤軍奮戰”,校本教研開展不起來,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少,參加各類比賽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近幾年新招考入職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學歷高,年輕有活力,思維活躍,是一支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他們渴望成長,期待通過專家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在教學道路上和專業發展上取得成績。然而,在多種因素的制約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非常受限的。
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進,不僅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為廣大一線教師的學習成長提供了更多平臺。它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廣大一線教師能做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這對于積極尋求專業發展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好比雪中送炭。
二、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自我成長的有效策略
1.巧用兩大平臺,助力教師成長。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即廣大教師熟知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平臺(以下簡稱“優課平臺”)。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即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空間平臺(以下簡稱“人人通空間”)。這兩大平臺都是教育信息化不斷深入的產物,是教育信息化進程的記錄者、見證者和推動者。廣大一線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只要能充分利用好這兩大平臺,它們就能成為我們專業成長道路上的助推器。
(1)優課平臺。優課平臺的建立可謂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里程碑,它的建立理念是“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它的建立是為了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優課平臺自2014年開展活動至今,已經形成覆蓋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的生成性資源體系,有力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合理、有效應用。
優課平臺篩選功能很全面,可以選擇學段、科目、版本、冊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曬課年度、優課等級、教學資源、學校等。這對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海量的、便捷的學習資源。筆者認為,一名老師要上好一節優質課,首先我們得知道優質課是什么樣的。平臺上的優課來自全國各地,這對于老師們來說不僅僅是看優課,也能學習體會到其他地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視覺的盛宴,更是思維的碰撞,能引發老師們對小學英語教學更多積極反思和思考。當我們還在固守著單詞-句型-課文的傳統教學模式時,福州老師的課讓我們明白語言學習要有整體意識,要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當我們還在按部就班地處理文本時,泉州老師的課讓我們知道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當我們還在糾結于課文文本時,廈門老師的課讓我們見識到將文本與時事熱點、地域特色相結合的魅力;當我們還在抱怨每周2課時不夠用時,江浙老師的課讓我們驚嘆其將繪本閱讀教學帶入課堂的高效……
結合筆者的親身經歷,我自從接觸了優課平臺,便再也離不開它了。閑暇之余,篩選兩節“部優”看一看,品一品。有些精彩的課例,甚至要反復看好幾遍,讓人驚嘆于施教者的巧妙設計和課堂把控能力。看優課,學優課,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會把學習到的先進教學方法付諸實踐,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創造性地加以應用,提高教學效果,總能給自己帶來很多驚喜。在備戰各級各類比賽時,我也時刻記得優課里學到的經驗:好的課,要從課文文本出發,又要高于文本,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并進行積極的思考。優課可以學習,但不能復制照搬。當你要為一場比賽備課時,就不能直接上平臺找出這節課來復制模仿。因為一旦看完這節課,你的思維就很容易被限制住了,再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教學設計了。所以,我的建議是,我們應該通過看優課來學習優課里呈現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高效的教學方法,并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加以運用,而不是生搬硬套。
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得益于優課平臺,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可以足不出戶聽到很多高級別的優質課,打破教研的壁壘,開闊眼界,哪怕是“孤軍奮戰”,我們也能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不斷提升自己。
(2)人人通空間。教師網絡空間創建以“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為主題,充分發揮網絡學習空間在課程資源建設、師生教學互動和學科網絡研修中的作用,依托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創建活動,形成主題特色鮮明、資源內容豐富、實用程度高且各具特色的教師資源空間。
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集體備課不僅能加強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還可以通過研討的方式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而對于大多數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最大的困難就在于集體備課。英語學科教研組人數少,甚至還有很多農村小學無法組建英語學科教研組,集體備課無從談起。
通過人人通空間,我們就可以精選優質教學資源,小到教材圖片、音視頻,大到教學課件、微課資源等,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選用相關的教學資源,或對平臺的教學資源進行改造再利用,還可以將自己的原創優質資源通過人人通空間的同步備課推送到平臺。通過這樣“共建共享”的過程,將集體備課活動搬到“云上”,與其他地區的小學英語老師互通有無,擴大了集體備課的范圍,大大提高了備課效率和資源使用率。這不僅減少了老師們的備課工作量,而且能學習和使用到其他地區的優質教學資源,對于老師們來說,無形中也是一次學習提升的機會。
智慧時代,智者先行。人人通空間的平臺功能多樣化,只要我們能有效地運用到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實踐環節中,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課前導學和課后作業需要手機操作和家長的密切配合,不適用于農村小學。課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一節課的精華,也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將教學環節與互動課堂的工具(隨機挑人、分組挑人、小組評分、計時器、聚光燈、光榮榜、屏幕截圖、學科工具等)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
2. 激發主觀能動性,提升核心競爭力。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有時候甚至連任教本學科都無法保證,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困難重重。所以,我們強調“自我成長”,就是我們自己要有強烈的成長起來的愿望,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核心競爭力。那么,一個老師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呢?教育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就是一個老師的核心競爭力。“十三五”期間,福建省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對全省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化全員培訓。“十四五”期間,福建省將繼續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程度。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師專業成長上的戰略地位。WPS、Office、Photoshop、Camtasia Studio、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希沃白板、優課平臺、人人通空間……小到文字排版,大到課件制作,這些信息化軟件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而且能給我們的英語課堂注入活力。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隊伍較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對信息化軟件上手較快,關鍵是要想學、要主動學,并能在學習過程中找到信息化手段與英語學科教學的契合點,讓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也使我們的專業成長道路更加平坦。
3. 展優避短,脫穎而出。小學英語學科教學類的比賽活動本來就不多,留給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參賽的機會就更少了。機會和平臺這么稀缺,正所謂“勝敗在此一舉”,能否脫穎而出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英語老師,各有各的短處。有的老師語音不美,有的老師口語不流利,有的老師應變能力差……在比賽中,我們要盡量避開自己的短板,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那么,信息技術這個一技之長,絕對能讓你在比賽中吸引眼球,成為你脫穎而出的“利器”。筆者就憑著設計精巧的課件和微課資源等在優課比賽中榮獲部級優課一節(視同省級公開課)、省級優課一節(視同市級公開課);憑著人人通空間平臺的應用連續三次在“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空間”創建活動中榮獲省級示范空間一等獎(獲獎一次視同一節省級公開課);憑著信息化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應用在微課比賽、優質課比賽、三優聯評等各類活動中取得佳績。
三、結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指出:“因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新,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教育信息化2.0時代已到來,老師不僅僅是教授者,更應該是學習者。我們通過信息化平臺可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可以學習到更前沿的信息技術知識,可以不斷在實踐中創新變革,從而提升課堂教學品質。作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緊抓教育信息化機遇,打造教師成長新生態。我們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