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永林
摘 要: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行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是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對任課教師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個人綜合能力提升的必經之路,教師需要革新教育指導理念,合理安排合作教學內容,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得以全面綜合發展。以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為中心,對其進行深入探究,以期為教育同仁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教學策略
在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應用期間,有很多任課教師并沒有領會到此種教學模式的精髓,僅掌握了初級內容,就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在實際的合作教學過程中,也只是為學生設置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并沒有準確認識到合作學習中的問題要具有啟發性及指向性,使合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未能投入充沛的精力進行小組的劃分,也沒有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合作探究教學的核心目標難以按期實現。針對此種情況,革新教育指導理念,優化創新合作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關鍵,任課教師需要找到恰當的切入點,以引入合作探究型學習模式,并從學生的數學基礎、小組的高質量劃分、成員的明確分工等多方面著手,開展具有趣味性且多元化的合作教學活動,以此為學生營造出自由、愉悅的學習空間,促進其求異思維、邏輯思維的開發,使其得以全面綜合發展。
一、分組教學,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行有效合作教學模式,核心關鍵是分小組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具體而言,任課教師需要先將班級內學生依據數學基礎、理解能力進行分組,再引入小組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為確保此種模式更加順暢、有序地開展,教師應使每一個小組中組員的數學學習水平及能力基本相等,進而使他們有充足的機會參與進課堂學習、思考探究以及交流研討中來。通過在小組內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生將自發地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而在交流與探討過程中,他們能夠進一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組員之間團結協作、取長補短,正確意識到合作的價值意義。以“小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先依照學生的數學水平劃分小組,再創設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合作中深化理解,在分享中汲取經驗,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在相互監督中實現全面綜合發展。通過運用這一新型學習模式,學生能夠發展求異思維能力,樹立團結合作意識,同時也能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優選素材,合理開展合作教學
要想提高合作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吃透課本、優選素材,只有保證素材的開放性、實踐性、可實施性,才能使數學課堂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陣地。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之前,應進行科學且有效的教學規劃,合理安排授課內容,并對所挑選的素材進行系統的學習與探究,找到理論知識的內在聯系,準確掌握學生的數學基礎,在此前提下,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素材,確保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在課堂講解期間,教師可以素材為切入點,引領學生進行思考與研討,或者教師可根據素材延伸出深層次內容,并為學生設置學習任務,要求他們結合素材內容,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對課程內容的學習。通過解讀教材文本,優選素材,合作教學模式的開展將更加順暢,學生也能獲得實質性幫助,數學課堂也將煥然一新。
三、適當引導,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組合作教學期間,任課教師需要對學生予以適當的引導,使他們在掌握課程內容的同時,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合作學習素養,在全面普及素質教育形勢下,這一目標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具體到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教師需要將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等融入其中,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架構起無障礙的交流橋梁,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學習課程內容,并采用富有趣味性且多元化的授課方式,著力于培養學生真摯謙虛、團結協作以及合作學習的品質與能力。通過獨立探究、組內研討、組間分享的方式,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將更加輕松、愉悅,此種學習模式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新奇感,他們會更主動地參與其中,這樣一來,任課教師的引導也會更具教育意義,小組合作教學效果也會更佳。
綜上所述,在全面普及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轉變,以合作探究型授課模式為核心的新型教學形式,逐漸被應用于實踐教學,為學生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此種模式的有效應用,也成為當前任課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方法。為使合作教學模式更具有效性,教師需要以學生實際學情為基石,合理安排講解內容,并采取切實可行的講解策略,以此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空間,使其能夠實現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會花.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合作教學策略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1(2):27.
[2]周冬梅.讓有效教學浸潤數學課堂: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尋[J].華夏教師,2020(2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