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重九
摘 要:現如今,在這個全面信息化時代的影響下,學會使用計算機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所以從小學開始就全面開啟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計劃,讓學生過早地接觸計算機、了解計算機,而讓學生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前提就是要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教學;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習慣是可以伴隨我們一生的,擁有一個好習慣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容易成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他們容易受到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擾,在機房上信息技術課時,他們難免嬉戲打鬧,所以這時我們就必須培養他們上課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們有秩序、積極地上好信息技術課。
一、學生擁有良好習慣的重要意義
好習慣是從小開始培養的。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從當下看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地提高成績;從長遠來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具有啟蒙作用。因此我們提出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實施
1.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計算機使用習慣的培養
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時,教師要使用計算機教室為學生上課,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計算機使用習慣進行培養。在進入教室的時候,教師要嚴格地約束學生的行為。例如,讓學生有秩序地進入機房,按照座位就座,老師講話的時候要坐端正,不碰計算機,老師讓上機操作的時候再打開計算機,下課時將計算機關閉,用過的物品放回原處。教師還要教導學生規范、正確地使用計算機,例如,如何正確地開機和關機,還有一些快捷鍵的使用方法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計算機的結構,從而使學生知道如何去保護電腦。以至于有效延長機器的使用時間,保護機器內部的數據等。目前大部分的小學都開展了信息技術的教學,培養好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習慣可以有效地保護設備,更可以為其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習慣
團隊協作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更能促進同學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因此教師在上信息技術課的同時也要教會學生在小組內積極地討論問題,積極地幫助他人,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簡單的制作電子課件的題目,然后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在選出一個組長,負責給組員分配任務,遇到不會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探索。最后做好的課件在課上展示,做得優秀的、合作得好的小組會給予小小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一起學習、一起討論的習慣,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大腦的發育階段,這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黃金階段。老師在給學生上信息技術課時,要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的鍛煉,要讓學生勇于嘗試,教導學生要充分地調動大腦,學會舉一反三。在學習中,老師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優秀的一面,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經常調動大腦,發散思維會讓學生變得更聰明,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有效率、更輕松。養成在遇到問題時積極調動大腦,從各種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習慣,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環境的好壞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好的學習環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樂地學習。
所以學校更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更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課,要加大使用機房的頻率,這時候學校就應該為機房制定一個嚴格的規章制度,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學校應規定在機房不能亂扔垃圾;不能追逐打鬧;去機房上課要排好隊,整齊地走到教室門口,等待上課。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并設立一些獎罰準則,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推動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總之,良好習慣的養成是艱難的,然而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擁有良好習慣的人也對這個社會有著積極向上的影響。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很好養成,因此我們要抓住這個最佳時機,在小學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這對以后學生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好處,也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保護機房的計算機,提高計算機的使用壽命,為以后的教學減輕壓力。
參考文獻:
[1]吳玉成.興趣激發活力 習慣成就人生:信息技術課堂不良習慣探究[J].考試(教研版),2012(7).
[2]孫云曉.良好的習慣:人生的基石[J].師道,2004(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