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展來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課文中,兒童文學占據了很重要的部分,因為適合小學生閱讀,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兒童文學也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并且兒童文學有助于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小學階段兒童文學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提出幾點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策略
一、兒童文學的有效性
中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學者王泉根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的關系可以用“兩面一體”來形容,兒童文學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有效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兩者能共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兒童文學可以有效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
(一)兒童文學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閱讀新奇的、充滿幻想的、趣味性的兒童文學。兒童文學中的童話故事情節波瀾起伏,還充滿幻想的色彩,這樣的故事會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而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語文綜合素養就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二)兒童文學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兒童文學作品情節波瀾起伏、充滿幻想的特點能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每一個孩子都是愛幻想的,他們正處于愛做夢的年紀,他們渴望成為英雄,渴望自己就是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而兒童文學正好為他們的想象力搭建一個舞臺。例如,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牛郎織女》一課,文中寫到老牛可以開口說話,牛郎披著老牛死后的牛皮可以飛到天上去,這些故事情節充滿神奇的幻想,既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兒童文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充分發掘兒童文學的魅力
教師要學會創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展現魅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朗讀對文本的理解起了很大的作用。對學生來說,朗讀其實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講解。在運用朗讀教學時要有整體性意識,不要單獨抓一個詞出來讀,不能忽略這個詞在上下文中的聯系作用,在一次公開教學中看到一個教師在執教《絲綢之路》,教師抓住“惡劣”一詞,要求學生讀出“環境惡劣”的畫面感,讀“千難萬險”一詞,就要求讀出“千難萬險”的感覺,這就違反了教學的整體性要求。在理解“惡劣”一詞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如文中描寫路途遙遠的句子,寫當時交通工具的句子,寫路上會遇到什么的相關句子,反復閱讀這些句子才能體會環境惡劣,在理解“千難萬險”一詞,可以讓學生找出張騫在回來的路上都經歷了什么?他們是怎么克服的?學生理解了張騫所經歷的危險,才能讀出“千難萬險”的感覺。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才會水到渠成。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把兒歌、繞口令、辯論等引進課堂,不斷豐富學生的表達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兒童文學書籍
首先,指導學生選擇課外兒童文學時要注意區分不同年級,低年級的學生要選擇有拼音的課外書籍,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純文字的課外書籍。此外,還要內容健康、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小學生年齡小,喜歡幻想,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兒童文學書籍時要符合他們的這一特點,可以推薦《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書籍。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有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可以推薦以下幾種方法:(1)精讀法。利用給學生推薦的一些經典兒童文學讀物指導學生全身心投入閱讀,對精彩的片段反復閱讀,不太理解的地方聯系上下文讀,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幫助理解。(2)摘抄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精彩語句和片段摘抄下來,養成摘抄的習慣,為以后的寫作積累語言素材。
(三)多開展與閱讀有關的活動
(1)開展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參加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可以把平時做的摘抄筆記做評比,看看誰做的筆記既豐富又有創意,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做摘抄筆記的興趣。(2)開展讀書月活動。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辦兒童文學閱讀活動月,可以安排每天的早讀課利用十五分鐘的時間來閱讀課外兒童文學。讓學生在同一個主題下選擇書本進行閱讀,閱讀后讓學生寫下自己的讀書心得體會。(3)設立流動圖書角。可以在教室設立流動圖書角,要求每個學生帶幾本自己喜歡的書放入圖書角。這樣班級的圖書就多了,學生可以交換閱讀。在交換閱讀中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也有助于書本資源的循環利用。
總之,兒童文學對孩子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師要利用好教材中收錄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快樂地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兒童文學的影響。充分發揮兒童文學對語文有效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