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內容,隨著年級的上升,不僅相關知識點覆蓋面更為廣泛,題型也更加豐富,難度也相對更高。小學生要想學好數學,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同時還要對多種類型的題目做到熟悉于心、了然于胸。圍繞這個要求,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思習慣;價值
在中國古代教育理論中就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觀點,即強調不僅要學,還要進行思考,這個思考不僅包括對新問題的思考,還包括對學習過程、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課堂練習,還是平時的作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的“錯題”,或者是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錯誤的方法,如果能夠將這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歸納整理,積極進行反思,作為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那么對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和解題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反思習慣訓練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價值
(一)能夠讓學生明白自身能力短板
通過反思習慣的訓練,在數學老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定期對自己做過的一些題目類型、數學學習的一些經歷進行梳理統計、總結分析,將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在數學學習和解題方面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哪里,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升。
(二)能夠幫助學生定期進行強化鞏固
通過反思習慣的培養,如自主整理錯題集,并且定期翻閱錯題集,重新回顧過去經歷的錯誤點、訂正的內容,幫助學生對之前做錯的題,或者是解決問題的經歷進行重新認識和強化鞏固,從而盡可能強化鞏固相關思維過程。
(三)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反思習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很多學生在形成數學反思習慣后會自發引入其他學科,如英語、語文等,從而促進學生在其他科目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長遠來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如何開展反思習慣訓練
(一)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反思訓練之前,首先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導向,就是通過反思訓練,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豐富知識體系。在形成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再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反思習慣的訓練,比如,可以將錯題進行細致的梳理、分析,然后帶領學生有重點地對一些比較容易出錯,解題過程比較新穎的錯題進行重新回顧、重新練習,并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例如,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復習課講解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出現計算錯誤的題目及計算步驟歸納起來,讓學生在糾錯本上對這些錯誤題目進行檢驗和反思,看看自己犯錯的原因是什么,正確的計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二)注重細節,提升效果
由于學生平時會接觸大量的數學習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學生面對自己腦海中越積累越多的數學題目,就比較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如感到思緒混亂,或者沒有耐心再一條一條去認真剖析;再如有的學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為此,教師應教會學生形成良好的做數學筆記的習慣,并且在日常做數學筆記過程中要進行仔細的抄錄和標注,在每個關鍵問題、關鍵內容邊上都要用其他顏色的筆仔細標注自己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標注詳細的解題思路和蘊含的數學規律,以便日后詳細歸類總結。通過這種做法,學生不僅能夠有效避免日后翻閱起來忘記了某些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的情況;同時,當學生看到這些標注,也能夠一目了然地抓住其中的重點,有效提升反思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多邊形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兩個相似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如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等問題的解決過程進行著重標記,在日后開展反思訓練的時候更容易抓住重點。
(三)分類匯總,不斷提升
在帶領學生進行反思習慣訓練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從反思活動的過程中準確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以及提高反思活動的效率。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定期(比如一個禮拜一次,10天一次等等)對做過的一些新題、典型的錯題進行分類匯總,這里介紹兩種分類匯總的方式:一種是可以根據題目的難度來進行分類匯總,如“簡單題目集”“可擴展題目集”“陌生題目集”等;另一種是可以根據題目的主要題型類別來劃分,如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實踐與應用等。這樣學生在進行反思訓練的時候能夠有的放矢地積累和掌握不同的數學解題技巧。
總之,反思訓練對于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有著重要價值,而在具體運用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關注學生在反思活動中的方式和效率,要善于通過引導學生日常翻閱與思考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等方式全面提升效果。
參考文獻:
[1]周云.如何培養學生反思習慣[J].基礎教育,2015(17):28.
[2]劉蘭蘭.小學數學教學中反思習慣的滲透和引導[J].江西教育,2017(11):17.
作者簡介:全穎霞(1990—),女,漢族,江蘇昆山人,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兒童閱讀時間管理指導策略的研究、兒童閱讀分享指導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