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鴻
摘 要: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已經是新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學語文在教育改革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小學語文在進行教育改革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為了讓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更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就要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小學語文生活化,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加貼合生活實際,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教學生活化
在新課標改革中,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以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小學生想象能力、培養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實踐能力為主進行創新性的教學,小學生是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讓課堂更加高效地進行。
一、設置生活化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在新課改后就有了新的要求,即小學語文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這樣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語文知識學起來就更好把握,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小學生受年齡階段的限制,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在心智上處于快速發展期,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強,但是對于接收到的信息并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靈活地進行應用分析,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在新課改中將以小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基礎對小學生實行生活化的教學,讓小學生借助生活實際學習、理解語文知識并應用到實際生活的實踐中。小學生對于看不見的、摸不到的一些知識只有抽象化的概念,無法進行具體化的學習,所以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科技進行輔助授課,讓小學生在充滿語文學習興趣的情況下進行學習,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方式,還有很多方式能更有效地讓小學生學好語文[1]。比如,教師在教小學生語文作文寫作技巧時,就可以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各種事物進行觀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事進行跟蹤調查并記錄,表達自己對于觀察結果的看法或者認識。然后在語文寫作時就將自己的親身體驗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雖然小學生對于自己的觀點表達得不是很合理,或者表達得并不全面深刻,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說也是一次歷練,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寫作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整體水平。
二、滲透生活化教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標準影響下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多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內容,以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以助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語文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于語文學習中,就要讓小學生產生學習探索興趣。情感共鳴是讓小學生能夠專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貼近生活實際,在教師以實際案例進行引導時,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就會不自覺地被激發出來,能夠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吸收與掌握[2]。比如,教師在講《落花生》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談論的花生的好處以及作者一家人收獲花生時的情景,讓學生聯系生活中自家種植一些農作物豐收的情景進行對比想象,再結合多媒體技術播放視頻動畫,讓小學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情感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小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住文中每個人的形象特點,并且對于這篇文章所包含的寫作手法等也有了深刻理解。
三、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選取的都是接近生活實際的文章。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全面均衡地發展,一些帶有想象力的文章也會被選入。面對這種富有想象力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或者設計情景模擬等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3]。比如,教師在講《小蝌蚪找媽媽》時就可以利用動畫短片讓學生了解小蝌蚪變化的過程,小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動畫短片中也明白了小青蛙的來歷,在教師的引導下,小學生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然后又對毛毛蟲變蝴蝶的故事大膽改編,這樣充分調動了小學生的創作激情,也讓小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有了更大的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中到處都有語文知識,小學的語文教學也離不開生活實踐。新課標在語文教學的改革中也在不斷發展。小學教師要對小學生語文課堂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讓語文課堂能夠更高效地完成,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潛能,為以后的全面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梁紅蘭.新課改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 讀天下(綜合),2020(5):1.
[2]王學蘭.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2):93.
[3]寧曉暉.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J].語文課內外,201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