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朦
摘 要:新課標倡導全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需要基于生本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以生本教育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和嘗試教育理論為指導,探索設計了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六環節”的實施路徑:“六環節”即“學(自主預習、問題導學)→研(合作釋疑、互助研討)→展(成果展示、激勵評價)→點(精講點撥、拓展延伸)→檢(達標檢測、反思總結)→梳(梳理鞏固、提升能力)”。該方法是教與學的不同思維在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本高效課堂;構建
一、自主預習、問題導學
學生自主預習,以前置性學習(前置性作業)為抓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根據前置性學習中布置的學習任務和問題,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自主展開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同時完成前置性學習提供的自我檢測題(課堂上不再重點討論的問題知識),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找準疑難和困惑,為小組交流做準備。預習時間可以采取課前預習或課上開始一段時間預習,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
問題導學是指教師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設計前置性學習,要將知識問題化,將問題變成學習活動,以此為載體引導學生自學。若在課上自主預習,教師可以通過點撥、示范、提醒、激勵等引導學生解決疑難,即“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若預習在課前,教師要課前檢查前置性學習上自測題及咨詢學生,了解預習情況,把握好學情,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二、合作釋疑、互助研討
教師創設情境,激情導課,出示學習目標后,首先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討論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困惑并展示交流自學預習收獲,謂之“小展示”,圍繞困惑對學、群學,合作學習后仍不能解決的疑難,后面可以尋求全班同學及老師幫助。這一環節要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間的交往互動,創設情景讓學生多互動、多探究,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就要讓學生解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學生自主預習,以前置性學習(前置性作業)為抓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根據前置性學習中布置的學習任務和問題,嘗試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自主展開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主動建構知識。同時完成前置性學習提供的自我檢測題(課堂上不再重點討論的問題知識),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找準疑難和困惑,為小組交流做準備。
三、成果展示、激勵評價
討論結束后,讓小組代表在全班范圍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課堂展示是預習成果的交流,既向師生展示預習的具體內容,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學習所獲,又要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以便在后續的課堂教學環節中討論解決。展示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問答式(師問生答)、大展示(投影)、小展示(小組內展示交流)、板演式、課堂發問式(向教師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小組內不能解決的疑惑)等,可以讓發言者充當小先生,采用一組主講、其他組補充更正的方式,之后隨機發問或者搶答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表演”,積極探究。教師從學生的身上捕捉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問題,共性的和個性的,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接下來的講解做準備。老師講什么,怎么講,完全取決于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反映出的學情。
四、精講點撥、拓展延伸
教師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出現的的問題進行精講點撥。精講提高,貴在講得精巧。這一環節中,教師的適時精講點撥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本環節中,教師還要注意給學生設置一些生成性較高的題目或活動,給學生一些他們想知道又感興趣的內容,以便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五、達標檢測、反思總結
在經過自主學習、課堂合作探究后,學生對文本中的基礎知識至少已經有兩遍的記憶了。本著“當堂內容,當堂達標”的原則,教師要針對本課中的學習重難點加以考查,以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達標訓練”應放在課堂的最后10分鐘時間內進行。鞏固檢測的內容可以是文言基礎知識,也可以是對文本的閱讀理解等。鞏固檢測的形式可靈活多樣,可讓學生獨立做題、可對學生個別提問,也可小組合作完成開放性的問題,但不論是什么方式都要注意“學以致用”的原則。
這一環節,教師可先讓學生自主總結,暢談體會和收獲:首先小組內對本堂課進行總結,相互交流、達成一致;然后,小組派代表總結發言,其他小組傾聽補充;最后,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制作簡單的知識樹或知識構架圖。同時,教師也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總結,對學生的學案完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評等各環節表現給予總結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把量化的分數匯總,評選出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給予表揚。
參考文獻:
[1]曹玉峰.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初探[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3):27-18
[2]唐有.激勵式自主互助學習探索[J].新課程(上),2014(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