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加強教學理念的創新、改善教學模式,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質量。在新課程理念下,加強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分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為了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整體質量,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加強教學的案例分析方法的應用,加強研究,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物理;案例分析;策略
隨著學生學習的內容逐漸增加,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創新,結合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過程,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說,案例分析也是其中一種效果最顯著的方法。教師應當把案例分析運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中。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學習過程中,物理學科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全面的知識,但學習初中物理卻不是簡單的事情。物理學習需要學生對學習內容具有思維性、邏輯性以及推理性的思考,因此也成了較為困難的學科,導致很多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抵觸、對物理不感興趣等各種問題。在實際物理教學中,并沒有較好的措施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盲目地灌輸式教學,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加上課堂枯燥無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最終失去了興趣,不但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果,也降低了教學質量。相比其他學科,物理知識具有多樣復雜性,因此就需要教師做一個好的引導者。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開小差,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無法全身心投入物理學習中。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分析與研究
1.教師發揮導向性作用,加強案例分析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是對課程理解最深的。因此,初級學習階段,就需要教師發揮其導向性的作用,讓學生理解最基本的物理知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鋪墊。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規律和物質的基本學科。當然物理研究的對象不單是物質,其中還包含時間、空間、能量等研究,通過物理了解各個分支的規律。教師在教學方面可以與學生溝通,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圍繞學生開展教育,先簡單了解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印象;然后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鍛煉思維邏輯能力的同時,加強案例分析教學方法的應用,有效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需要選擇相對應的教學方案引導、輔助學生學習,起到導向的作用[1]。
2.完善教學方案,選擇合適方法
教師在教學時應當事先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及對知識掌握的程度。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的問題,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提前為課程教學打下基礎。針對學習內容,教師則需要簡單化,明確主題。對學習內容依據框架的分類及重點內容進行劃分,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分析。對于部分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演示讓學生了解內容,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的方式得到答案,讓學生通過自身操作思考、分析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采取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授課,將難以理解的內容以故事或者視頻的形式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獲取相關知識,加強案例分析。
3.改善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物理案例分析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是否對物理學習產生了興趣;是否有著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課堂上學習物理的態度是否有轉變;對問題的理解、分析、思考的思路是否正確;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率以及實踐操作后得出的結論等得出相對應的結果,加強教學反思,不斷完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提高初中物理案例分析教學的整體效果。因而在課后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學生吸收知識的程度簡化地布置,以列出框架的形式讓學生找尋關鍵內容的分類,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完成及自主查詢的能力,學生利用自己查找的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創新案例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加強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培養全方位發展的學生[2]。通過加強案例分析,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案例分析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全面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的鍛煉和培養。通過加強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李穎.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1(2):128-129.
[2]於紅梅.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新探[J].中學生英語,2021(6):36.
作者簡介:趙炳明(1978—),男,漢族,山東利津人,本科學歷,一級老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課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