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應用新媒體技術給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不再只有傳統的“面對面”教育模式,還能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教育模式進行管理。將新媒體運用到高職院校管理中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的不足,提高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教育質量。
關鍵詞: 新媒體? ?高職院校? ?教育管理工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曾明確指出:肅清網絡信息,加強對互聯網信息的監管工作,建立完善的網絡管理機制,為廣大人民打造出一個清明的網絡世界。年輕人是互聯網的主要受眾群體,更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網絡公約、抵抗不正作風。對于高職院校管理者來說,怎樣利用網絡提高教學工作、教育管理工作效率,讓網絡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作用,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1.新媒體的含義和特點
1.1新媒體的含義。
新媒體主要是指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及無線網絡等多種渠道,利用手機、電腦或電視機等為終端,向群眾提供信息,相對于傳統的廣播、電臺或者報刊等形式更便利,是以新媒體為主的一種傳播形式,主要以文字、圖像、視頻或語音等形式進行信息傳遞,將信息形象化、具體化,能夠更直觀地感受,使人們獲得個性化的信息體驗。新媒體時代,青少年作為網絡信息的主要接受者,這些信息多少會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舉止造成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怎樣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和看待新媒體及網絡信息,是目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課題。
1.2新媒體的特點。
第一,信息的傳播量廣泛,新媒體能夠利用多種不同的傳播載體,傳播大量的信息,再將信息傳送到數字終端,為客戶提供信息來源;第二,信息的傳播速度快,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極快,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把信息傳播到網絡上,并且不受空間的限制,用戶能夠及時接受和關注信息的發展,用戶還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選擇要查看的信息;第三,新媒體具有交互性,在新媒體環境下,可以把社會和不同個體連接,促進媒體與群眾互動,能夠隨時交流,擴大信息的傳播范圍,提高傳播速度。
2.新媒體視域下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最主要的受眾群體是青少年、大學生,他們使用新媒體的時間更長、使用頻率更高,可以說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代大學校園生活中必要的一部分。廣泛運用新媒體,在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產生影響,包括正面的積極影響和負面的消極影響。從正面的積極影響來說,因為新媒體具有靈活性、互動性、傳播性等,能夠更高效、更便利地進行溝通交流,還能進行資源共享,大大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新媒體的信息量更海量、更多元化,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獲得更多面的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消極影響來說,因為新媒體的信息比較多元化,不僅有正能量信息的傳播,還有不良信息的傳播,雖然大學生的心智正逐漸趨于成熟,但是依然處于成長階段,不良信息很容易對大學生的三觀和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增加學校教育管理工作難度。新媒體對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有著多方面影響,要提高高職院校對新媒體的認識,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創新改革,將新媒體的優勢發揮出來,盡量規避新媒體的劣勢,從整體上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質量。
3.新媒體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在2016年的全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曾強調:“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結合到信息技術中,加強時代感及吸引力,讓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在高職院校中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管理工作開展。”
3.1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包含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是指公民在了解媒介特點及相關作用的基礎上,還要具備一定的解讀能力,能夠對通過媒介傳遞出來的信息進行解讀和利用,使其利用新媒體為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的幫助。結合目前社會情況來說,媒介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各種網絡信息的洗禮,但是因為某些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大部分公民的媒介素養不高。高職生作為新媒體信息的主要受眾群,提高其媒介素養不僅能夠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還能進一步規范多媒體的教育環境。
3.2樹立正確思想和文化。
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人才,承擔著重要的社會使命,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德育學習。大學生的思想逐漸成形,形成正確三觀,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思想及行為很容易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對一些低俗的、不正的文化沒有抵抗力,影響自身的發展[2]。高職院校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培養文化自信。
3.3提高黨建工作的開展質量。
受到招收生源的限制,高職院校的學生相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學生,整體綜合素質較低,導致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于入黨存在一些錯誤的認知。高職院校特殊的學習體制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高職院校采取“2+1”的教育模式,部分院校采取“3+2”的模式,導致在設置課程內容的時候,安排過多的專業課程,在入黨教育學習上認識不夠,對入黨教育工作都是斷層的、不連貫的學習,即使是通過考核選出來的入黨職員,因為前期不正確的認識,入黨后經常出現問題,沒有辦法發揮好黨員的帶頭作用。如果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管理中,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象,通過新媒體平臺,學校給學生提供更全面的交流和監管,可以通過QQ或微信等通信軟件進行通知轉告,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信息、掌握信息,還能通過軟件平臺對黨員工作進行監管。
4.利用新媒體進行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
4.1通過新媒體的運用提高新生入學效率。
新生入學是每年的首要工作,入學辦理涉及很多部門,包括教務處、學生處、資助中心、學工辦和后勤管理等,需要通過各個部門的相互合作,確保新生入學環節順利進行。錄取之后,輔導員可以在通信軟件上建立班級群,給學生、老師交流建立渠道,同時可以為學生解答疑問,例如對專業學習上的問題、校園的環境及校園生活總的問題等,老師能夠及時解答。在新生入學當天,學生會或各系干部可以將報道流程、報道須知等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放在顯眼的位置,便于學生掃描。因為部分環節的工作是在網上進行的,所以家長可以關注學生平臺進行查看,平臺的管理人員可以定時回復,有效提高新生入學的效率。
4.2通過社交軟件關注學生身心發展。
在QQ或微信上,因為添加了老師,所以學生發表意見或在朋友圈抒發情感的時候可能會注意自己的言論,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還會發一些語言激烈甚至消極的言論或圖片,教師就要提高警惕,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進行疏導解決。
4.3給學生創造媒介學習的環境。
如今教學不再僅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僅通過課本、教材進行“填鴨式”或“灌輸式”教學,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創新教學方式,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對媒介信息的學習和了解,學會用媒介獲取信息、解決問題。
4.4通過新媒體開展就業指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互聯網時代,信息意味著資源,速度意味著機會,尤其是在就業環節,能夠及時掌握有效的信息,增加就業成功的概率。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高職院校的擴招,近年來畢業生數量不斷增長,導致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人發展,還關系到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發展等問題,通過新媒體,讓學校和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通過社會招聘網站、公眾號等平臺,及時更新學生就業信息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5.在新媒體視域下管理高職院校工作要注意的問題
5.1不要過于依賴網絡。
不管是個人社交平臺還是開放的網絡空間,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捷和輕松,還因為網絡的快速發展,對于一些自制力、自控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網絡、使用網絡,不要過度沉迷和依賴。
5.2重視媒介素養的作用。
高職學生要重視提高媒介素養,通過專業、系統的知識學習,掌握信息分辨、信息使用的能力。雖然現在大多數學生能夠自己探索,但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地認識到網絡世界的復雜性,要通過專業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面對各種信息時獨立思考、明辨真假[3]。
5.3提高教師的媒體素養
教師不僅要教學,還要提高媒體素養和綜合能力。教師通過媒介傳遞信息加以分析和判斷,分清消息的來源是否正規、可靠,發現虛假信息要進行舉報、阻止,避免以訛傳訛。
6.結語
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一定要做好教育部門的管理工作。現代社會,新媒體的介入是必然的,通過新媒體開展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促進高職院校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雪瑛.新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及實踐探索[J].大眾標準化,2020(12):207-208.
[2]李艷.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8):169-170,172.
[3]孫霞.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創新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17):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