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楠 王婉霞 程昀
摘要: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和國家提出“課程思政”理念,旨在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研究生群體是我國未來發展需大力依靠的高層次人才,其綜合素質高低至關重要。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師隊伍水平直接決定了研究生培養的質量。文章探討了課程思政視域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又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導師隊伍整體水平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課程思政 研究生導師 立德樹人
一、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由此可見,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擺在了首要位置,更提出了利用“課程思政”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思政工作這一切實可行的途徑。
2018年2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指出“要落實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群體中研究生數量逐漸增多,培養規模穩步擴大。在我國現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和過程中,導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在課程思政這一大背景下培養出新時代我國發展所需的德才兼備的高級人才,如何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無疑成為了一個不容小覷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能力高、素質好的高水平人才。而高水平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的導師隊伍。導師不僅利用專業課程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本領,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大力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根本要求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視對高校青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和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在多次講話中強調要高度重視青年價值觀的培育,做好相關工作。研究生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群體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價值觀的塑造更應被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最直接也是第一責任人,理應肩負起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新時代黨和國家培育的高級人才,應是本領過硬、品德高尚、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可靠接班者。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青年學生本領強、素質高,研究生導師自身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抵擋住形形色色錯誤思潮及不良誘惑。為此,黨和國家多次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二)是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水平的內在要求
就我國現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和過程而言,導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師個人能力素質的高低、價值取向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所培養的研究生的未來,而研究生群體作為目前我國國民教育培養的最高層次,其走向甚至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最直接也是第一責任人,其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隨著近年來我國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導師隊伍也在迅速擴張中。而有部分導師,過分關注科研成果及論文數量,對于學術研究把關不嚴,甚至觸碰學術規范底線,不能給學生樹立良好榜樣。還有部分導師,扭曲師生關系,模糊職責界限,過分壓榨學生,忽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給學生的心理留下陰影。如此種種,都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改變現有不良、不合理的研究生導師發展局面,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是新時期黨和國家為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水平提出的內在要求。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路徑探索
如何抓住“課程思政”這一契機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進而提升我國高層次人才的整體素質,是當前我國高校面臨的一個普遍課題。本文將從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升導師德育能力、加強導師的理念和指導制度建設等三個方面,試圖說明課程思政視域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當前,我國高校的導師制教學模式與課程思政理念的結合已初具規模,但要達到交互滲透的層面還需時日。無論是高校學生、輔導員還是思政教師等都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生活中去,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更加全面和具體,要關注高校學生在生活、情感、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情況,要求在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兼顧個性的培養。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掘馬克思主義在教學實踐中的指導作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滲透到教學、科研當中去,對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們在人文關懷和情感關懷下健康成長,并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提升導師德育能力
導師是學生學習道路的引路人,更是人生藍圖的總設計師。實踐表明,課程思政理念改變了原先專業教師只管教書、思政教師孤軍奮戰的現象,使全體教師都肩負著育人職責,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更為廣泛,教育方式也更為靈活。要想真正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導師隊伍是關鍵。一方面,導師自身要不斷增強育德能力,以“課程思政”為契機,積極參加相關培訓,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修養。另一方面,導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除了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以外,還需通過組織參與思政教育主題講座、紅色經典學習活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形成高尚的行為習慣,加強學生對人生理想的正確定位能力、職業素養的準確評估能力、心理健康的適應調控能力等,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健康等多方面協調發展。在課程思政的過程中,導師要不斷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更好的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者和建設者。
(三)加強導師的理念和指導制度建設
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課程思政”更多的來源于非思政專業教師的引導,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將直接影響“課程思政”的效果。在備課、授課過程中,可以吸取思政教師專業性的知識,通過采取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結對備課的形式,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推進“課程思政”的開展。此外,引導研究生指導教師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高等教育事業,在導師評聘過程中,引入“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相統一”要素,從根本上樹立“立德樹人是教師的根本使命”這一理念。以教學培養研討會的形式,定期開展理論研討和師德經驗交流,評選和表彰師德先進標兵等,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納入研究生指導教師評聘的考察范圍。
四、結語
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始終,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提升導師德育能力、加強導師的理念和指導制度建設,從而更好的提升研究生整體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李娜,靳曉紅,鄭偉,馬榕,朱麗華.課程思政下高校導師制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2).
[3]羅嬌.研究生導師在課程思政工作體系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