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靖營 顧顏婷
摘要:隨著人們對寵物的關注度提高,寵物貓的數量隨之增加,流浪貓也漸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無家可歸的它們獲取了人們的關注,但由于流浪貓的運動軌跡和數量不受管控,可能亂竄到交通軌道上帶來交通及環境等問題。本文從現有的流浪動物管理方法出發,結合流浪貓的生活環境,提出并實施對應的措施。通過對流浪貓的習性以及流浪貓與人的行為交流模式的研究,考慮流浪貓棲息環境的不同,從材料、結構、功能等多個方面對流浪貓家具設計原則進行探究。
關鍵詞:流浪貓;寵物家具設計;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T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02
隨著愛寵人士的急劇增長,寵物用品應運而生。設計師們將視角投放到寵物身上,各類寵物家具也隨之興起,寵物家具的品種、研究、設計越來越多。因此,隨處可見的流浪貓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專為流浪貓設計的家具并成為現有寵物家具市場的一大空缺。流浪貓的出現引發了社會問題,政府對流浪動物采取了相關措施,但對應的效果卻不明顯。人們對流浪動物的關注度越發提高,希望自己能為這些可憐的小動物們盡一份綿薄之力,但針對流浪貓而設計的產品在市場上幾乎為零,因此,流浪貓家具的設計成為新的焦點。
1 流浪貓的來源
寵物貓是由野貓馴化演變而成的[1]。流浪貓是各種外在原因導致沒有固定主人而在外流浪的貓。不同于野貓,流浪貓特指那些曾被人們收養過,后來因為某些原因被拋棄或者丟失以及被遺棄后經過自行繁殖而來的貓。它們沒有固定的食物來源,沒有專門的庇護處,也得不到專門的照顧。由于環境問題,出生的小貓存活率低[2]。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流浪動物主要源于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被遺棄。在人們飼養寵物的過程中,某種意外導致寵物身體殘疾或因為寵物生病,治療費用過高而將其遺棄,也有的是因為身邊某些親密的人不能接受或沒有精力再繼續照顧而選擇拋棄。第二,自然繁殖。在外的流浪貓沒有受到馴養,到了三四月份發情期流浪母貓懷孕而生殖小貓,抑或家貓沒有做好絕育,導致意外生產但無人收養。第三,走失。因主人的疏忽,沒有照看好寵物貓,導致寵物貓走失,并不是每只貓都能熟練地找到回家的路。經調查,部分高校學生因流浪動物的出現受到傷害成為一大問題,流浪動物不只是在高校內活動,流浪動物在外流竄會導致交通不便,影響社會秩序[3]。
2 流浪貓的行為特性
由于寵物貓長期受到主人的悉心照顧,所得到的馴養比流浪貓多得多。因此造成了性格、行為上的不同。
從性格上分析,一般流浪貓給人們的感覺基本是膽小、謹慎,由于以前受到過人類的傷害,對人有一定的防備心。由于長期居無定所,到處漂泊,形成一種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
從行為上分析,在高校的流浪貓大部分出現在地下車庫一帶,但貓是怕冷的動物,一到冬天,寒冷的天氣導致流浪貓無法適應,流浪貓就會四處逃竄。除了地下車庫,校園灌木叢也是流浪貓常出現和躲避事物的地方。通過采訪照顧流浪貓的兒童得知“灌木叢是小區流浪貓最常聚集的地方,灌木叢是它們的庇護所,對于流浪貓來說,小灌木叢就是森林”。由于沒有舒適的睡眠地點,流浪貓多為淺睡,且沒有舒適的環境,每天都達不到充足的睡眠時間,致使它們的壽命比正常貓的壽命短得多。寒暑假階段,大部分學生都不在學校,流浪貓的食物來源急劇減少,導致寒暑假期間貓咪的體質下降,增加了出現健康問題的概率。
據調查,流浪貓的壽命只能維持3至5年,而寵物貓的壽命可維持8至10年,甚至更高。由于貓本身愛干凈,所以它不接受額外的清洗,如洗澡等沾水的動作,這會讓貓咪適應不了。但家貓經過訓練以及沾水后能夠迅速進行烘干處理,因而不會像流浪貓那樣沾水后因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而生病或是帶來更嚴重的問題而導致死亡。在沒有專門的貓窩的情況下,流浪貓在很多時候會因為天氣問題生病,加上沒能得到及時的救助,死亡率大大增加,這是流浪貓平均壽命短的一大原因。因此,急需設立社區或校園的流浪動物救助中心。
3 流浪貓處理方法現狀
針對流浪貓的肆意繁殖帶來的社區問題、衛生問題和交通問題,必須要積極采取措施。現在,國際流浪動物保護協會大力宣傳用捕捉、絕育、放歸措施取代之前的安樂死得到了大部分民眾的支持,即把被捕捉的流浪動物交給當地的動物保護協會照顧,并對這些流浪動物進行絕育,預防更多的流浪動物得不到養育。對于因遺失而成為流浪動物的,采取找回原主人的方法,或讓社會人士領養流浪動物以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在校園或是本地一些小區內建立流浪動物保護組織,讓流浪動物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或收養。
4 流浪貓家具設計原則分析
設計的首要任務是對問題的范圍有清楚的認知、界定[4]。在設計過程中,產品從材料到外觀到功能都取決于采用的設計原則,設計原則是產品界定的基礎。
在高校校園里,流浪貓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校園特有的風景,到處可見流浪貓的身影,這些流浪貓收獲了些許愛貓人士的關注。有些學生為這些流浪貓做過貓窩,也買過一些市場上現有的塑料類的貓舍,但由于不像室內,室外每天風吹雨打,不過幾日,貓窩便會破損。而且,流浪貓沒有睡在陌生環境的習慣,導致很多貓窩被浪費,其使用價值沒有得到發揮。作為特殊的寵物家具,從材料到用途都需要從使用者本身出發,結合流浪貓的行為特性來考慮流浪貓家具所要采用的材料。因為動物的毛發較多,且容易脫落,造成了清理的不便,貓窩的衛生問題又極為重要,且經常清洗貓窩會降低產品的使用壽命,如何清理貓窩成為一大困擾。
4.1 可持續設計原則
當今大眾環??沙掷m性意識已經增強,所謂可持續設計就是通過改善產品的質量來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通常選用可回收或是易生產、易分解的綠色材料和綠色生產方式實現可持續性設計。可持續設計從傳統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發展為“人—家具—環境”的設計觀念,也就是“流浪貓—家具—室外環境”的綠色設計理念[5]。
從選材角度來看,現有寵物家具一般采用具有天然屬性的材料,主材一般有木材、棉布、塑料、瓦楞紙、毛氈、竹藤等。采用塑料、化纖等化學屬性作為主要材料時,用量和材料性能均應符合相關安全標準,否則會對寵物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輔材一般包括膠水、表面涂漆以及連接件等。考慮到使用者的安全問題,一般選用綠色環保的黏結劑,符合相關的安全規定,盡可能地降低產品的有害物質含量[6]。
市場上并無專門的流浪貓貓窩材料,人們通常會選用一些廢棄的舊家具、泡沫塑料、輪胎等可回收利用的材料給流浪貓搭窩。同時,由于流浪貓一般是在戶外居住,材料的選用還需考慮耐用和防潮。采用較好的材料,生產出強度高、符合流浪貓生活方式的流浪貓家具,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減少材料的浪費。
每當人們提及產品設計,首先想到的就是設計師[7]。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在流浪貓家具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結構的設計巧妙地將家具進行一些轉換以達到可持續性的目的,通過可拆裝、組合、模塊化等不同方式達到需求。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出現了商業性設計的問題,由于同行業的競爭力過大,產品設計只考慮外形而不考慮產品功能和內部結構造成一系列具有濃厚商業氣息產品的出現。讓消費者被動地接受使用壽命較短的產品,導致購買需求急劇增長,大量資源被浪費。
因此,可持續性是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必須考慮人、生態、環境、資源等之間的和諧發展,從選材開始就將可持續性原則作為基礎,直到落地成實體,都要貫徹這一原則。
4.2 人體工程學原則
流浪貓家具設計需遵循人體工程學的原則,這主要體現在尺寸設計方面。首先,要充分考慮到貓本身的尺寸變化范圍及基本活動需求空間大小。雖然貓種類繁多,但其體型差距不大,因此,貓家具的設計使用最大尺寸就不會造成寵物進出不便的問題,一般貓窩長度在35cm~70cm。貓咪從出生到成長的體長變化過程中,母貓可達到440mm,公貓510mm[8],因此直徑550mm的圓形貓窩足夠貓咪活動,且貓在睡覺時一般呈蜷縮狀態,因此,一般貓窩長度不超過70cm。
同時,也應考慮到人與寵物的交流接觸而產生的動態尺寸。人和流浪貓進行交流時,多采用下蹲喂食、觀察的動作來提高與貓的熟悉度,可以參考人體下蹲運動范圍尺寸。而人與流浪貓的交流過程中,流浪貓家具是唯一的橋梁,通過流浪貓家具,人與流浪貓會有更為親密的交流,能有效促進兩者的感情。流浪貓家具需要考慮貓的天性,跳躍、抓撓等行為動作需要一定的施展空間,因此,合理地考慮人貓互動時的尺寸和貓伸展動作的尺寸確定貓窩尺寸也成為寵物家具及流浪貓家具所關注的重點。
4.3 安全性原則
與寵物家具一樣,流浪貓家具的安全性也十分重要。安全性首先考慮的是其結構問題,當一款家具的結構達到要求,根基才能算穩定。貓喜歡上躥下跳,因此對家具的結構強度有特殊的要求,各部件的連接部分是最容易出問題的部位,需采用連接強度較強的連接件或連接材料。
同時,造型的安全性也尤為重要,貓活潑好動,跟小孩一樣,因此對于尖銳的部分也要格外注意,特別是金屬材料部位[9]。但由于貓的四肢較小,很有可能造成四肢卡在這些縫隙中而無法取出的問題。
材料色彩也應注重安全性,由于貓是色盲性動物,只能識別出藍色和綠色。在設計中,應該趨向于選用藍色和綠色兩種顏色。選用天然環保型材料,減少因材料安全問題造成對使用者的傷害。
4.4 功能性原則
隨著科技的發展,家具的功能性成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大因素。不同于上述其他原則,功能性原則在家具設計中并不是必要因素[10],但卻是產品的加分項。智能化設計也成為設計師們的切入點,由于流浪貓沒有自理能力,衣食住行都需要人類的幫助,給人類造成了麻煩,因此流浪貓家具的智能化需求漸長。但因為智能設備造價成本不低,不能大批量生產銷售,也不能保證流浪貓們是否愿意入住,因此,智能化的前提是降低成本、提高使用率。
5 結語
至今為止,社會上的流浪貓依然缺乏人們的照顧,很多問題得不到解決。例如,及時的捕捉、絕育、放歸措施得不到實施,衛生安全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等。校園社區等小區域面積的流浪動物保護組織的建立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在眾多校園問卷調查中,人們大都不反對流浪動物救助社團的成立,且少部分人愿意加入其中,這不僅解決了流浪貓的安全問題,同時也為學校的愛動物人士提供了施展設計才能的空間。作為一個關愛流浪貓的倡導者,筆者認為一個好的生存環境是基于居住條件的良好加之心理慰藉的輔助而組成的,可以以社區、校園為試驗點,開展流浪貓家具及產品設計的項目。在人文關懷理念下,以流浪貓為設計主體,設計出更符合主體習慣、使用便利的流浪貓家具,讓流浪貓得到更好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的環境也因為流浪貓得到安置而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 王立增.貓的習性趣談[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1,12(1):30.
[2] 張謙,殷光文.國外流浪動物的救助與管理[J].中國牧業通訊,2007(19):86-87.
[3] 侯銀續,楊廣嵐,周立志,等.合肥市夏季流浪貓流浪狗的初步調查[J].野生動物學報,2009,30(1):9-13.
[4] 許柏鳴.家具設計的整合思考[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1):9-10.
[5] 孫萌,劉祎.基于家具產品生命周期的生態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6):74-76.
[6] 鄒亞潔,張帆,車哲萬.寵物家具設計探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8):27-30.
[7] 施佳露,郁舒蘭.參與式設計理念下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9):26-27.
[8] 劉作模.家貓的習性、繁殖和生長的初步觀察[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4):405-410.
[9] 徐榕,苗艷鳳,于昌盛,等.兒童搖椅的創新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6):18-19.
[10] 趙漢偉,陳于書.從當代家具設計談設計倫理[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7):17-19.
作者簡介:汪靖營(1997—),女,江西吉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工程。
顧顏婷(1983—),女,江蘇南京人,博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家具設計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