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不僅是溫暖的,更是每一個人的軟肋,而象征著團圓的中秋節也在經典港劇《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里展現得淋漓盡致,向觀眾們傳遞出家與中秋節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性。在劇中,以兩個家庭的情感與事業的羈絆為主線,向觀眾展現了家庭里會發生的方方面面,其中那真摯細膩的情感讓更多的觀眾去體會家庭中的溫暖,去了解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真正意義,并傳承下去。
【關鍵詞】家庭;團圓;中秋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9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0-0087-02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因為這一天月亮會變成圓月,所以人們也因這一跡象想到了團圓,這才有了中秋節應當“闔家團圓”這一寓意。本文圍繞《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這一影視作品,不僅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而且突出了中秋節對中國人的意義。
一、電視劇的文化背景
《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是2008年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推出的“溏心”系列的姊妹篇,不僅采用了原班人馬進行拍攝,還繼續沿用了“團圓”這一宗旨,讓第一季的粉絲也對這一部姊妹篇產生了好奇與期待,而《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也在未播出的情況下就有了相當高的期待值。而事實上,這部劇也不負眾望地取得了好成績。
據統計,自開播以來就創下了香港自1991年以來的最佳收視紀錄,平了2005年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在香港創下的最高收視紀錄。同時,還奪得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劇集”和壹周刊電視大獎“十大電視節目第一位”。
不僅如此,就連在觀看劇情的時候,彈幕里也有觀眾提起:“當年剛播出,香港可謂是萬人空巷啊!”由此可見,有了這一龐大的受眾群體才能更好地去傳播中秋節“家好月圓”的核心理念。
二、如何將中秋與家相連接
(一)用劇情和人物向大眾傳播中秋文化與家的重要性
關于中秋,人們所熟知的影視作品并不多,但在這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里,人們卻看到了中秋節的許多面,從劇情初始,講述了女主人公荷媽因為善心收留了遇難的夫妻倆,之后他們所生下的孩子于素心與女主人公的六個孩子組合成了“家、好、月、圓、慶、中、秋”,在這里也呼應了這部影視作品想傳達的中秋團圓之意。
接下來的劇情在這個美好家庭的破碎后向觀眾徐徐展開。從逃難夫妻的丈夫拋妻棄子之后,妻子殷紅與男主人公Jo鮑暗生情愫,之后因為殷紅的計謀使他選擇拋棄自己的糟糠之妻,站在法庭上與妻子荷媽對峙搶奪孩子的撫養權,從這里開始,“家、好、月、圓、慶、中、秋”七個孩子便分居兩地,有了不一樣的眼界和生活,但七子之間的感情一同往常,甚至更明白了要如何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
也是在這段時間里,殷紅設計讓Jo鮑去奪得岳父經營了幾十年的“家好月圓”這塊招牌,如此就能促使自己的公司更有知名度從而賺錢,也正是因為這件事,兩家人的恩怨再次升級。
多年后,孩子們長大成人,Jo鮑也想在自己年齡逐漸增長之時盡享天倫之樂,在一系列家庭與生意之間的斗爭里面,男主人公Jo鮑和女主人公荷媽終于甩開那些沉重的包袱重歸于好,而“家、好、月、圓、慶、中、秋”七個孩子也終于團聚。
而在劇情當中,有不少關鍵情節里,對家和中秋文化,進行了不一樣的刻畫。也無數次地向觀眾們展示了中秋節對于中華民族的獨特之處。
在大兒子阿家成功戒下賭癮之后,接的第一單生意便是幫助Jo鮑的“家好月圓”餅家公司宣傳公司的“家好月圓”中心理念,由于殷紅的嫉妒心在背地里使壞,想讓阿家的活動不能照常進行,而荷媽不想讓阿家認為自己做不好工作,所以選擇與Jo鮑一同站上宣傳活動的舞臺,與Jo鮑一起回憶起了當年他們如何共同撐起了自己的餅家,并且是怎樣一起見證了吃到他們做的餅的一張張笑臉,也正是因為這些一點一滴的細節,才讓人更加明白原來幸福如此簡單,原來家的溫暖如此讓人眷戀。
同時,在Jo鮑和荷媽離婚之后,一直和Jo鮑居住的四兒子阿圓,也在與荷媽的疏遠中向觀眾講述了在這個家庭里隱藏著另一個故事。阿圓一直以為荷媽不疼愛他,甚至在他摸黑跑回荷媽家的時候,被荷媽送上回Jo鮑家的計程車上,這件事讓阿圓心寒不已,而誤會也由此產生,在之后殷紅對于阿圓的悉心照顧中,阿圓也同殷紅親生女兒于素心那樣喚殷紅為“媽媽”,甚至在殷紅的挑撥離間中以為荷媽做了傷害“自己家庭”的事,還義憤填膺地讓荷媽別再去找殷紅的麻煩,荷媽痛心疾首。也是在這時,一向看殷紅不順眼的大哥卻幫著殷紅說話,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帶著疑惑,鏡頭轉向了殷紅一家接受采訪的畫面,在采訪的時候,殷紅再次提起阿圓小時候她為了阿圓的學業不小心滑胎這件事,讓阿圓的愧疚再度涌上心頭,而大哥也終于忍受不了這些謊言,更不愿聽見他們污蔑荷媽,便當著媒體和家人的面戳穿了殷紅的謊言,阿圓這才明白了荷媽的愛。
而正收拾下班的荷媽看著在馬路上穿梭著的車輛,回憶起了離婚之前,孩子們每天放學的模樣,也就在劇情的刻畫下,讓荷媽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當初的畫面——兒時的阿好幾個孩子下車給荷媽打招呼與現實重合,而最讓人潸然淚下的是,阿圓也一同來了,荷媽欣慰的笑容和阿圓奔向荷媽的步伐也帶動著觀眾們的情緒,二人相視一笑,好像之前的誤會在一瞬間消失了。
之后阿圓雖和荷媽關系日漸好轉,卻在Jo鮑和奶奶認清殷紅真面目的時候,阿圓卻依舊向著殷紅,也是在這里才知道因為殷紅與他的前夫于克強的設計,阿圓在泰國出差的時候觸犯法律,因此殷紅和于克強二人便威脅如果阿圓不聽從殷紅的安排就讓阿圓坐牢,阿圓心生害怕不敢幫助Jo鮑,但當荷媽和Jo鮑知道這件事之后并沒有怪罪阿圓,而是成了阿圓的后盾以及勇敢承擔錯誤的力量,讓阿圓重新正視自己的過錯,到這里他才終于懂得什么才是愛,什么才叫家。
直至《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接近尾聲之時,疼愛孩子又可愛的奶奶因殷紅的失手墜至樓梯下,因重傷送入醫院,而不知自己因重傷加重病可能馬上就要離開人世的奶奶,還在最后的時間里警告殷紅不要再去欺負荷媽他們,并希望孩子們都能幸福時候,抱憾離去。
故事的結尾,觀眾在Jo鮑的悔恨中,又一次聽到了他與荷媽走過的風風雨雨,或許也是在經歷過后才能明白,有些幸福,其實唾手可得,千萬別因一時引誘釀下大錯。在大結局中,每個人都擁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故事也在中秋慶典上落下帷幕,只可惜,奶奶不能親眼看到這大團圓了。
通過一波多折的劇情,團圓這一寓意進行了像男女主人公做餅時的揉、搓、捶、烤這幾個步驟中融合在了一起,也象征著這個故事中的情節與人物的磨合過程,最后明白家庭團圓的可貴,并懂得珍惜。
(二)關于影視作品的傳播,受眾群體不受限制
關于《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的受眾群體,用電視劇中的彈幕評論來說:“當年剛播出,香港可謂是萬人空巷!”由此看來,這部劇的一個個情節都對觀眾們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而觀眾對于影視作品的獲取途徑其實是非常便捷的,可以通過電視、網絡等途徑去進行了解,而相比網絡發達的現今,2008年播出的《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可以做到像彈幕所說的那般萬人空巷,除了說明演員的優秀,還能看到劇情對于觀眾們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部以“家”出發的影視作品,表現出了人物的細膩情感與真誠善良的品格,讓受眾所接受,這才是一部作品的真正意義。
三、將愛與中秋文化傳承
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的劇集中,多次出現與家人一起吃飯的畫面,并且在推動劇情發展的許多關鍵部分也是在飯桌上進行的,其實也是在呼應著故事一開始外公想要中秋節和七個孩子一起吃個團圓飯的心愿。
原本在二兒子阿好的撒嬌之下,Jo鮑一家也答應了在中秋節的時候讓孩子們去外公家里吃團圓飯,可殷紅卻在此時收到了有人誤以為荷媽的餅店是Jo鮑的“家好月圓”分店的消息,殷紅對此頗為不滿,同時讓Jo鮑去荷媽家中提出讓荷媽將“家好月圓”同名招牌拆下這個不合理條件,然而荷媽為了滿足外公的心愿也答應了下來。
在荷媽一次又一次的退讓中,荷媽的妹妹阿sa看到這樣的局面認為十分不公平,但荷媽以及孩子們卻認為團圓一次不容易,招牌再重要也僅僅只是一個招牌而已。從這一事件看出,荷媽一家把身外之物看得尤為淡泊,只想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就已心滿意足。而觀眾們也跟隨著劇情的發展,和演員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嘆著團圓的幸福,這部劇所傳達出的意義,不只是故事表面的團圓,也是在呼吁著讓更多的人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和中秋節對于中國人的獨特情愫。
四、結語
闔家團圓是中秋節的核心理念,有家才有了中秋節的意義,無論經歷了多少,不過是想要在家中得到外面得不到的溫暖,而中秋節也給了一些不善言辭的人們一個機會,讓他們的家人知道,在他們的心里,家的分量,以及中秋節的重要性。希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能夠實現在每一戶愛家愛中秋節的家中。
參考文獻:
[1]王曉易.《溏心風暴2》很強很瘋狂追平《大長今》[N].重慶晨報,2008-09-26.
作者簡介:
張艦心,四川大學,藥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