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山峰 張軍培
關鍵詞:長葛市;果樹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措施
長葛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北距鄭州60km,南距許昌25km,地理坐標東經113°34′114°08′,北緯34°09′34°20′,總土地面積為648.6km2。自然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光充足,地熱豐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4.3℃,年均降雨量711.1mm,無霜期217d,水資源豐富,雙洎河、清潩河、汶河、石梁河等過境河流28條。土壤類型有褐土、沙壤土、潮土。隨著中央對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涌現出了農業公司、種植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職業主體,果樹種植業出現了多元化趨勢,主要種植果樹種類有葡萄、核桃、水蜜桃、油桃、梨等,且果樹種類逐年增加,質量和經濟效益逐步提高。但在果樹種植品種選擇、果實品相及品質、銷售渠道等還存在許多問題,在技術管理和融資方面存在嚴重不足。
一、長葛市果樹種植產業現狀
(一) 果樹產業的發展和效益
2019 年長葛市果樹栽培面積952hm2,比2014 年增加733hm2。果樹總產量2 198萬t,其中,葡萄產量906.25萬t,桃產量850萬t,梨產量260萬t,總產值6 594萬元。隨著全市果樹面積、產量的不斷增加,果實品質不斷提高,果樹產業穩定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農業新型主體初具規模。長葛市近幾年注冊成立了豫k葡萄公社、惠賓果業、豐景園、合田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主體,實行“公司+農戶或公司+超市”的生產模式,在生產和銷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是引進及推廣優良果樹品種。在引進果樹新品種時,首先考慮品種的種植條件與環境因素。其次是品種的種植管理技術。堅持引進試驗、示范后再推廣的原則,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引進推廣優良的果樹品種。近幾年,引進推廣的葡萄品種有夏黑、陽光玫瑰、巨玫瑰、金手指等,優質桃品種有冬雪王桃、映霜紅、中蟠13號、黃金蜜3號、中桃5號、中油16、中油13等,梨品種有豐水梨、晚秋黃梨等,種植推廣率已達85%以上。繼續引進試驗、示范小雜果種植,如,長葛市豐景園家庭農場引進無花果品種“波姬紅”,長葛市田韻家庭農場引進一邊倒桃、火龍果、鈣果,長葛市永毅佳家庭農場引進樹莓,長葛市合田家庭農場引進優質桑樹(桑葚),這些小雜果的引進有效地帶動了果樹產業的發展。
(二) 品牌效應和“三品一標”認證價值
果樹產業通過品牌效應,提高企業知名度和當地的文化內涵。長葛市家庭農場協會注冊“葛天神農”商標,覆蓋了全市141家農場使用,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促進果實產業優質健康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市場占有率。食品安全是廣大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果樹種植企業為了使消費者食用放心產品,從種植管理、科學用藥、綠色生產嚴把生產質量關,截止2017年10月,長葛市取得國家認證的“無公害產品”和“綠色產品”的企業已達19家,所生產的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價格比普通產品高12.5元/kg,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輻射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熱情。
(三) 高效集約化種植
在果樹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種植主體大力推廣無公害、綠色種植模式,選擇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要求的地理環境條件、無污染源的地塊種植,采用果樹標準化種植技術、整形修剪技術、果實套袋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綠色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果實保鮮技術、果實儲存和貯運技術等,提升了果品生產的質量和檔次。
(四) 帶動都市生態農業發展
長葛市在2016-2020年的區域規劃中,把農業都市生態發展列為重點項目,以“生態廊渠,采摘廊道”為主題的生態農業,南水北調干渠為主線,兩岸為石榴、桃、梨、葡萄等經濟作物的采摘廊道。以“愛情河畔,世外桃源”為主題的豫星農業公司開發綠色、無公害果品的同時,在果園散養珍珠雞、柴雞,以生態柴雞蛋、五谷雜糧的推廣和營銷,帶動農家小院等都市生態旅游項目,還有許多企業,如中萬農業公司,以休閑觀光旅游、養殖、種植和果品采摘為一體的生態游園。這些公司帶動全市節假日都市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設施建設薄弱
由于果樹種植投資周期長、見效益慢、對操作技術要求高,大部分果園的基礎設施設備比較薄弱,道路、機井、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倉儲和冷藏設備欠缺,銷售平臺落后等問題。
(二) 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
從業人員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和農業技術的傳播。目前,農業種植主體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接受新型的種植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械等能力低,生產經營憑老經驗,缺乏科學系統化生產經營和管理能力;對市場預測經驗不足,盲目跟風,不能有效應對市場變化和需求;生產經營品種大眾化,對作物病、蟲、草害防治不及時,沒有意識到農業“綜合防治”的重要性,生產管理粗放,思想保守,大膽創新意識薄弱;缺乏中長期規劃,發展方向不明確。
(三) 果樹種植搭配不合理
合理搭配種植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果樹種植要做到樹種搭配、品種配置合理,做到果實錯開成熟,早、中、晚果品交叉上市,錯開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如,2020年6月份是桃上市的季節,長葛市種植的品種集中上市,導致滯銷現象嚴重,致使很多果實腐爛,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四) 管理技術缺乏
在果樹種植管理過程中,一是部分農業種植主體采取傳統的種植和管理模式,專業技術力量不強,管理水平低,造成生產能力低。二是果樹種植盲目發展壯大,所種品種不對路,給果樹生產帶來嚴重的后患;三是管理技術水平低,造成果樹盛果期不掛果,或掛果率高,但品質低,果實商品價值差,造成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成本增加。
(五) 資金扶持及信息供求不到位
在農業種植管理過程中,資金鏈斷的現象時有發生。擴大生產規模,不但需要租賃土地、購買農資,前期還需要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土地平整、水利設施建設、購買農業生產機械等。大多數農業種植主體由于自身資金積累不足,往往需要一定的資金借貸,而金融機構大多不愿意為農業種植主體發放農業生產設備、林權抵押貸款。
農業種植主體經營中的最大問題就是銷售。目前,缺乏銷售信息平臺,導致農產品積壓腐爛現象屢見不鮮,增產不增效的矛盾突出。
三、建議與措施
(一) 合理規劃布局
果樹種植產業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風險的行業,政府要按照當地的生態資源、環境、種植需求合理規劃布局,對老園區精心策劃健康發展,建立惠農政策;新建設項目要科學嚴謹、合理規劃、目標準確,合理利用地理資源,保證建設項目持續性和嚴肅性,避免規劃重復、種植重復的局面。果樹種植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大力發展主導果樹的種植,積極引種小雜果優良品種的種植;發展特色種植,發揮區域優勢。
(二) 大力宣傳和政策扶持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業種植主體的積極性。各級黨委、政府對果樹種植產業要高度重視,營造支持果樹種植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和輿論環境。政府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解決果樹種植技術、融資渠道、基礎設施建設、水肥一體化建設、網絡銷售平臺等難題。爭取工商、稅務、國土等部門對農業種植主體的登記、稅收的減免、農業建設用地等方面予以優惠。
(三) 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業種植主體的前提條件和必要基礎。因此,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爭取實現全市、鄉鎮、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糾紛調處體系全覆蓋,為土地流轉搭建便捷的溝通和交易平臺,為農業種植主體合理流轉土地創造條件。
(四) 積極調整種植品種結構
積極發展有市場前景的小雜果,豐富果樹品種的多樣性。優化品種布局,促進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利用現代設施和技術延長和調控果品上市期。加強果樹種植主體的聯合,發展果品貯藏和深加工產業及信息共享模式。
(五) 加強產業化和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扶持培育壯大果樹產業種植主體和農民與農民合作社合作,推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通過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提高果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強果品采摘和加工處理,提高果品的品質、商品率和檔次,延長市場的“貨架期”,提高果品價值。進一步深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強化新型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廣果樹種植標準化操作規程,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建立品牌化,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動果品市場向安全、綠色、環保、健康發展;建立高效、優質、生態、優美的果樹種植產業。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推廣適宜當地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保證果樹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六) 建立市場銷售體系
發展果樹種植產業,要建立市場銷售體系,推動果品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推進果品市場建設及配套運行設施的建設;發展果品運輸“綠色”通道,加強果品運輸、物流鏈條的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農村淘寶網的建設,保障流通領域的暢通,完善市場監管機制,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形成完善的市場體系,為果品產業銷售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