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清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新課程改革也在進一步推進,社會對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持續提升。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同時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從初中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來講,教師在落實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到本班學情,還需要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促進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發展,為學生物理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觀察能力;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0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21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工作開展的逐漸深入,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也在相應地發生著變化。為了使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的發展需要能夠得到充分滿足,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加大對于物理實驗教學的關注程度,通過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組織實驗教學,使課堂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整體提高。教師在物理課堂中組織實驗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以往在學習中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有效激發。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物理學科自身的特點,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深化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實驗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眾所周知,在實際組織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學過程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實驗結果。初中物理實驗課堂上,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之前,要提前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使學生對于實踐操作過程中的難點問題能夠有更加深入的把握,為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通過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組織實驗教學,并將多種教學模式融入課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實驗的細節問題有更加深入的把握,還能有效降低學生的知識理解難度,達到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教學目標[1]。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就是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而相比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來說,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實驗過程的相關視頻材料,不僅能夠使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的實驗操作流程更加標準,同時針對實驗操作方法的展示也更加清晰,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難度,使學生能夠在觀察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物理學習能力的發展。
而針對觀察能力要求較高以及操作相對復雜的實驗內容,教師則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且各小組使用相同的設備進行實驗。實驗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要求學生對照自己的實驗結果與課本中的實驗結果存在的不同之處,找出這種偏差出現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觀察多媒體課件中所呈現的實驗視頻中的操作,對比自己的操作,并找出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發現自己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反思能力,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
二、借助實驗情境的合理設計使知識學習變得直觀
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組織實驗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課本中一些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化地理解初中物理的相關知識,降低學生的知識學習難度。從本質上來看,物理實驗的過程其實就是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在針對本節課的教學主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通過物理實驗展示事物的變化過程,進而明確物理變化的出現原因。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使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夠真正變得直觀,就需要在課堂上合理設計教學情境。教學情境一方面要能夠融合學生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情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課本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
教師在實際設計物理實驗情境的過程中,要對本節課的教學主題進行充分挖掘,將課堂的教學內容融合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盡量選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實驗材料來驗證物理原理,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物理實驗的操作。生活化的物理實驗情境不僅能夠使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活動的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同時也能有效提升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探究活動的積極性,為學生實驗結論的得出打下良好的基礎[2]。引導學生在實驗情境中進行物理操作,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于課本中的物理知識有更好的掌握,將課本中抽象的物理原理轉化成直觀的形象,也能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為學生未來更加深入地進行物理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借助課堂演示實驗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教師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要加大對于演示實驗的重視程度,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得到充分吸引;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思考以及觀察物理現象,輔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物理結論;還能有效深化學生對于物理課本中相關理論知識的記憶,對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重新構建,促使學生能夠運用本節課學習到的新知識來解決遇到的物理問題,對一些生活現象能夠應用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識來進行解釋,進而為學生物理思考能力以及物理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實驗演示,能夠有效避免單純地進行知識講解而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溜號的情況出現,幫助學生集中課堂學習注意力,實現整體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但是,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要重點注意,一方面要保證能夠規范地進行物理實驗的相關操作,另一方面在對物理實驗過程進行解說的過程中也需要保證語言的準確性。對實驗情況以及實驗結果的解說要貼近本節課的教學需要,針對演示實驗中出現的一些操作偏差,給予學生明確的解釋,找出實驗結果出現偏差的原因,切忌一帶而過,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困惑。教師還要針對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耐心地向學生解釋,提醒學生注意,確保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通過清晰的實驗現象來理解物理課本中的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