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國
摘 要: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變化,促使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創新變化,要求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及個性化發展。對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進行相應的個性化教學,通過對“個性化作業”的有效設計與評價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針對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的有效評價進行實踐研究,基于當下情況總結出評價創新模式,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有效評價;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5-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5.024
“個性化作業”的有效評價是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從學生個性出發進行探討的,希望從作業評價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其能夠客觀地認識到自身問題所在,并針對自身不足之處做出相應的改正,對自身做題思路重新梳理,鞏固自身數學知識。
一、創新“個性化作業”有效評價理念
首先,個性化作業與傳統數學作業是有區別的,它十分重視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高低進行“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在針對“個性化作業”進行有效評價之前,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評價方式,要深刻意識到“個性化作業”的精髓所在。對此,要求教育相關部門針對小學教師進行相應的“個性化作業”概念的傳播以及做好教師對“個性化作業”的設計培訓。同時,要嚴格確保小學數學教師已經掌握“個性化作業”的模式,針對“個性化作業”培訓進行相應的考核,確保教師將個性化作業落到實處。其次,在實行“個性化作業”有效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牢記“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和素質教育觀。對此,校方要做好教師的素質教育理念培訓,讓教師向著素質教育理念教學方向轉變,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并在“個性化作業”評價與設計的時候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像傳統教育一味地追求結果忽略學生感受。最后,“個性化作業”評價關注學生個性培養與發展。有效評價的作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清楚自身情況并能從自身情況出發進行學習。對此,教師可以從學生根本出發實現每個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的提高。
二、增強“個性化作業”有效評價針對性
在傳統的數學作業評價當中都是一概而論的,教師并不會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情況,也不會針對每一個學生的數學知識差異性進行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更不會在進行作業評價的時候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有效評價,而是只看作業完成情況、完成結果。對于數學作業完成不了和做錯的學生,教師不能一味地認為是學生懶惰、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并沒有從學生根本出發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在進行“個性化作業”評價的時候應當增強針對性。首先,小學數學教師在接手一個班級的時候先對班級學生進行相應的摸底測試,了解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其次,在進行數學作業設定的時候應當實行“個性化作業”設計,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作業布置,讓作業類型多樣化。同時,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應當預留好相應的空間,便于后期開展有效評價。最后,在進行“個性化作業”評價的時候,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并不能只說結果更應當針對學生作業的每一個過程進行評價,要肯定學生的付出,并適當給予相應的激勵,讓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從另一個角度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開設多元化“個性化作業”有效評價模式
在傳統數學作業評價中都是以教師視角進行評價,很多時候學生不清楚自身問題在哪里,是從哪一步開始思維不正確的。單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對于自身的了解不全面,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不全面。對此,在進行“個性化作業”評價的時候應該開設多樣化評價方式,讓學生對自身有充分的了解。
(一)學生自我評價
教育改革中學生轉變成學習主人,對此必須要讓學生參與到“個性化作業”評價當中。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批改評價,讓學生重新梳理所學內容,培養學生對自身學習行為負責。具體實施方式如下:教師首先針對“個性化作業”進行全面講解,或者是把解題思路與解題答案給到學生,讓學生對照解題思路進行自我作業的批改。同時,要求學生在進行自我作業評價的時候將當時的思路清晰地記錄下來,并對比課堂知識和教師解題思路思考,并反思為什么當時自身的思考方向和教師給的不一樣。同時,學生也要大膽地對教師所給思路進行質疑,思考根據自我思路如何得出正確答案以及問題出現在哪兒,并針對自己的思考最終進行相應的總結整理。另外,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復述自我評價,培養學生敢于表達自身想法的能力。對此,在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過程中對于自身解題思路重新進行梳理復盤,能夠清晰地清楚自身問題所在,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數學知識認知能力。
(二)學生相互評價
新課改背景下更注重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團體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在進行“個性化作業”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互評,了解身邊同學的解題方式與思路,豐富自身的數學知識與解題思路。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如何分配學生以及如何組織學生互評。“個性化作業”是針對不同數學知識認知層面的學生進行的,因此教師應當將學生劃分好階層,讓同階層的學生互評。如此一來,才不會出現低水平學生不能理解評價內容,也無法實現有效評價的情況。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按照班級學生實際數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分組,并把同組學生歸類到一起,然后交叉發放彼此的作業,讓學生進行作業批改,并對批改學生錯誤的點做好詳細的說明,如錯誤的原因、如何避免錯誤,以及正確的解題思路是什么等。教師讓學生進行相互批改的時候從這幾方面進行批改,并將批改的整個過程具體化,讓學生記錄下每一個步驟。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們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與思路。如此一來,學生在進行其他同學作業批改的時候能夠認真思考對方思路,并在腦海中對比自己的思路,進而總結出更好的思路,內化成具有自我個性的思考方式,同時也能全面多維地了解解題思路,鞏固數學學習效果,進而實現數學認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