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王芳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農業政策學;教學改革;四川農業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3 — 0168 — 03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后,“供給側改革”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點話題。新時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獲取信息渠道多樣化,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仍然面臨較多問題,可見人才培養供需結構不平衡,人才培養供給端未能有效對接需求端等問題依然存在。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核心課,《農業政策學》教學原有的供給方式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基于供給側改革視角的《農業政策學》教學改革,目的是讓課程的供給和需求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本文首先分析《農業政策學》教學供給與需求的不匹配現象,從教學供給端入手,通過分析課程教學供給和需求的現狀、存在問題及思考對策,優化教學工作,滿足學生對“三農”政策的新需求。
1.學生對《農業政策學》教學供給現狀調查。本研究從教學供給內容和形式的現狀調查、學生對當前該課程教學供給的滿意度調查、師資隊伍建設的供給、影響教學發揮作用的因素和提高教學供給能力的途徑等方面來了解當前教學供給的現狀。
2.學生對《農業政策學》教學需求現狀調查。從當前學生對我國農業農村政策了解情況、《農業政策學》教學活動對自己學習、工作的影響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要等三個角度展開調查以了解當前學生對教學的需求現狀。
3.問卷設計。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為受訪者基本信息,共有4題。第二部分主要涉及《農業政策學》教學供求方面的狀況及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供求問題,共有8題。
本次調查的主體為大二、大三、大四全日制在讀本科生、近10年農經專業本科畢業生。調查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調查地點為四川農業大學,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問卷495份,有效問卷490份,回收率99%,有效率99.99%,有效問卷的受訪者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為了獲取更加全面有效的調查數據,調查對象包括了經管類、農學類、其他文史類、其他理工類等不同專業類型的學生,其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全部調查,共224人。
表1 受訪者基本信息
1.教學內容和形式供給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農業政策學》教學質量改革研究,需要了解課程教學供給內容和形式的現狀。關于教學供給的內容,7.76%的學生認為當前教學供給的內容是“農業政策的制定、執行、評估及調整”,29.39%的學生認為是“農業政策的制定、執行、評估及調整,外加幾個專項政策”,60.82%的學生認為是“農業政策的實施過程及主要農業政策的系統梳理”,2.04%的學生認為是“其他”。這說明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判斷《農業政策學》教學內容。
其次,關于學生認為當前《農業政策學》教學供給的形式,此題設計的是多選題,100%的學生認為當前教學供給的形式為“課堂教學”,1.02%的學生認為是“第二課堂教學”,45.71%的學生認為是“實踐教學”,9.80%的學生認為是“線上教學”。從調查的情況看,大家全部認可課堂教學形式,對于“第二課堂和線上教學”的供給形式關注得比較少。
2.師資隊伍建設供給
關于師資隊伍供給的不足,79.39%的學生認為當前《農業政策學》教師數量少,81.84%的學生認為教師參與政策實踐機會少,72.04%的學生認為教師對政策解讀與闡發缺乏身邊實例,9.18%的學生認為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3.影響教學供給能力提高的因素
關于影響當前教學發揮作用的因素分析,61.43%的學生選擇了“社會大環境”,45.71%的學生選擇了“學時學分壓縮”,52.04%的學生選擇了“師資隊伍建設”,87.76%的學生選擇了“教學方式”,59.18%的學生選擇了“學生個人的需求”。關于提高《農業政策學》教學供給能力的主要途徑,98.37%的學生選擇了“教學內容的管理”,52.24%的學生選擇了“建立學術水平高的師資隊伍”,91.43%的學生選擇了“改進教學教學模式”,71.222%的學生選擇了“組織社會實踐等活動”,27.55%的學生選擇了“創新教學理念”。學生們的選擇就是課程主要改革對象及改革內容。
1.當前學生的學習現狀分析
關于當前學生的學習現狀分析,75.10%的學生認為當前學生“專業水平有所下滑”,61.02%的學生認為“心理素質不夠健全”,50.20%的學生認為“職業規劃不科學”,9.80%的學生選擇了“其他”,教師在課堂上應適當加以引導。
2.《農業政策學》教學對學生工作和生活的影響
關于教學活動對學生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分析,選擇“非常大”的學生為0,選擇“比較大”的學生僅占23.27%,52.24%的學生選擇了“一般”,24.49%的學生選擇了“沒有影響”,這說明教學活動對學生工作、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小的。
3.學生對《農業政策學》教學內容的需要
關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需要,95.71%的學生選擇需要“建立良好的線上溝通機制”,89.18%的學生選擇需要“加強案例教學”,72.86%的學生選擇需要“加強第三課堂的作用”,46.94%的學生選擇需要“建立健全獎懲機制”,19.80%的學生選擇“其他”。
當前是農業4.0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跨界融合,作為一門直面農業農村發展若干方面政策的課程,《農業政策學》課程教學依然按照總論、個論的體系講授,沒有主動把生物技術、人工智能、農業農村治理等方面的政策進行系統梳理,沒有把“新農科”的知識進行交叉融合。
案例多來自于網絡資源,教師對案例背景和宏觀環境掌握不全面,案例講解過程中難免缺乏深度;案例與案例之間聯系較少,不能真正地達到建設全過程案例教學;同時有些案例還具有地域性,不適合所有高校使用。
課程組目前有2位老師,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使得教師課下的工作任務較重。為了打造高質量課堂,提前準備教學所需資料和課程教學設計至關重要,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
本課程共48學時,理論學時44學時,自修4學時,將重點章節內容深入淺出地講解時間較緊,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難度較大,大量地占用了學生和教師的課下時間。
每個教學班學生人數過多百,總量大,每位教師還要承擔其他課程,授課任務繁重,不可能掌握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實際完成任務進行考核時難免會有偏差。采用試卷考試,受考試時間和卷面的限制,考查知識點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實際掌握程度。
本研究自2019-2020-1學期開始,從供給側視角對課程師資隊伍、使用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系列改革,以期對接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程教學效果。主要改革舉措如下。
學院以打造教學團隊為抓手,選派研究生課程《農業農村政策學》主講教師與新入職博士加入本課程團隊。課程組安排新入職教師從協助批改作業、完善課件、隨堂聽課開始,再逐步走向講臺,由其他老師隨堂聽課4次,給予指導,并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以提高新教師授課水平。
教學用書選擇由課程負責人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農業部“十三五”規劃教材《農業農村政策學》,在總結汲取原有相關教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克服了傳統教材中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弊端,針對性更強、信息量更大、實用性更好、特色更鮮明,能更好地服務于高等教學改革,培養致力于中國農業、農村事業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等專業人才。
1.豐富課堂教學
隨著新“三農”問題逐步呈現,農業農村政策調整頻繁,任課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查找經典案例及時事熱點案例,在實際調研中挖掘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并在教學內容中及時更新,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加強實踐教學
帶領學生實地參觀崇州農業“共營制”、溫江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運行等重大政策實施情況,動員學生參加科研訓練競賽,尤其是農經專業的專業技能提升計劃——鄉村振興調研大賽,鼓勵學生深入鎮村調研,激發學生投身鄉村振興的熱情與使命感具有積極作用。
任課教師通過觀摩學習非常成功的國家級案例教學,將其運用于本課程進行探索。這里以“群眾聚集與權力腐敗的博弈——漢源移民事件啟示”為例介紹案例教學過程。
1.介紹案例主要內容。2004年9月21日,四川漢源縣由于瀑布溝水電站移民問題爆發沖突,一度使漢源縣整個社會處于癱瘓狀態。在移民的正當訴求定性問題上,是“暴動事件”還是“聚集事件”?群眾事件與權力腐敗有關聯嗎?任課教師在課前首先拋出系列問題。
2.策劃和準備。本案例分析的基本邏輯是:簡要概述漢源事件內容,了解事件發生原因、經過及事件爆發的核心問題,認識群眾事件該如何正確定性,探討地方招商引資如何保障群眾利益等。將學生分成5個組:搬遷農民、縣鄉級領導、省部級領導、紅頂商人、新聞媒體,要求查閱大量相關資料,準備本組觀點。
3.討論或爭論。調動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緊緊圍繞自身角色在小組內討論,寫下統一觀點,再由各組組長闡述觀點。由于觀點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出的,所以發言很精彩,爭論激烈。
4.總結評價。針對案例中的主要問題做出強調,尤其是涉及到的政策和理論指導等,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把握。對討論不夠深入、不夠確切的地方,做重點講解。
課程教學考核分為四部分:課堂考勤與課堂表現、小組作業和任務完成情況考核、線上學習情況以及期末考核。考核環環及格、環環相扣的多元化考核形式能有效降低期末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比重,是一種符合現代教學理念的科學考核方式。
〔參 考 文 獻〕
〔1〕譚曉麗.基于“供給側改革”視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優化研究——以桂林部分高校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楊爽,于廣敏,張玉秀,等.供給側改革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2018,(10).
〔3〕肖娜.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普通高校課程改革研究〔J〕.教學考試,2017,(13).
〔4〕王勝剛,王磊,余暢.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
〔5〕谷莘.基于學生視角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 本科教學實踐改革探析 ——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為例〔J〕.高等農業教育,2018,(05):68-73.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