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兵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考評體系;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3 — 0165 — 03
高等院校在教務管理、考試管理、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等各種工作中都在廣泛應用信息化的管理平臺,輔導員的考核評價體系也應該借助現代化的信息化平臺來提升管理效果和效率。在建立輔導員的考評體系時要充分結合其日常工作,并且將輔導員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全部都融入考核體系中。建立信息化系統時必須從軟件架構、功能等方面來理解學校管理人員、輔導員以及學生等眾多角色的需求,然后在這一基礎上設計出優秀的軟件管理平臺。
高等院校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學業就業指導、班干部選舉、獎學金評價等各種事務性的工作。因此,輔導員的工作實際上涵蓋了學生在校求學期間的方方面面的管理內容,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業規劃、職業規劃、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價值觀念等都會受到輔導員工作的影響。構建高校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的目標是督促和激勵輔導員根據自身的管理職責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政策和措施。然而當前不少高等院校將輔導員定位成完成各種學生管理事務的行政崗位,輔導員的作用被工具化,學校對輔導員的日常考核也大多集中在各種行政事務工作的執行率和執行效果上,至于輔導員是否落實培養人才、塑造人才的職能則并不關注,甚至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沒有將立德樹人作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而這種目標定位缺失的情況也會制約高校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1〕。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對接學生和上級管理部門,學校在考核評價輔導員的過程中會劃分出多種層次,邀請不同的評價主體參與評價工作,表面上看這種評價方式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出各種與輔導員工作相關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也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有些學校將輔導員考核評價和打分的主體確定為輔導員隊伍的上級管理部門,并且對這些領導層設置了較高的評分權重。然而,這些學校的管理層往往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和行政管理職能,其對學生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較低,尤其對細節掌握較少,其評分標準很容易失去客觀性〔2〕。另外,學校雖然也將學生納入到輔導員的評價主體中,但是學生的評價對最終的結果影響較小。
輔導員的工作中涵蓋了很多不可量化的內容,例如,針對學生心理健康所開展的輔導性活動、學生黨員干部的評優活動等,這些工作的特點是引導學生參與,并且其實施效果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有些學生評價高,有些學生評價低。在考核評價此類工作時往往以書面性的總結材料為主,不能實現量化評價。而高等院校設計的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整體上還是將具體管理事務的完成情況作為主要依據,主觀評價性的內容則相對不足。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對學生的關愛程度、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等往往難以從考核評價體系中表現出來。在這種考核體系下,輔導員為了通過學校的考核要求,也會主動按照考核指標體系來開展工作,雖然數據上表現優異,但是并沒有體現出教書育人的核心要求,很多真正關系到學生成長的指標并沒有納入到考核體系中〔3〕。
高等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大多都已經采用信息化的方式來進行,學校專門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平臺,而輔導員考核評價作為重要的學校管理內容也應該融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但是實際情況時不少高等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圍繞教學教務管理、考試管理以及主要的行政財務管理工作,對輔導員考評體系的信息化建設還不夠重視,整體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
首先,很多高等院校在評價輔導員的工作成績時將書面的總結性材料作為主要依據,但是這些材料往往都是被考核者自行編制的,其中信息的可靠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并且很多工作的實際效果要根據具體操作環節中的表現來判斷,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反饋。然而現實情況是有些輔導員善于制作書面材料而不善于開展實際工作,雖然其在考核中總是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但實效較低。其次,對輔導員工作能力和工作結果最具發言權的是學生和其他的輔導員,但是高等院校一般都是在期中和期末的時候借助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完成輔導員的學生評價,學生在其他時間和場合下并沒有評價輔導員的機會,即使學生存在意見也不知道該向那個管理部門反饋〔4〕。而同行之間的評價就更少,甚至完全缺乏這一環節。
基于信息化手段來建立高校輔導員的考核評價體系實際上就是將原本的線下考核評價功能改為線上方式,將輔導員考核與評價工作所需的資料收集、流程推進等利用信息化的方式來完成。那么在構建這一系統之前必須對其基本需求展開全面的分析和掌握,進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具體涉及的需求如下:1.上傳考核材料。學校的各級考核評價人員在給輔導員打分或者給出評價意見時必須參考一定的數據和資料,這些基本資料主要是反映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實際,涉及到各種事務性工作的完成率、考勤、加班等信息〔5〕。2.學生評分資料。高等院校年度評價與考核中還要針對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來獲得學生的評分,學生一般是通過訪問網絡頁面來完成在線評價,這些問卷資料大多設置多個答案,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對應具體的分值,計算機最后自動完成分數統計。學生評價的結果會直接進入電腦系統,作為學校上級管理部門的評價參考依據。3.自動生成統計報表和考評結果。信息化系統的優勢在于根據事先設計好的軟件功能來完成很多數據統計和展示的工作,這一原理在高校輔導員信息化考評系統的建立中也具有重要的應用效果。相關的統計報表可自行生成,根據信息展示的需求,將可顯示的部分自動顯示在軟件系統的頁面上。
這種校內的軟件應用系統通常不會產生太大的數據量,尤其是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其產生的數據量非常小,學校完全可將這一軟件功能嵌入到原有的校內管理系統中。從軟件開發的角度來看,這種軟件系統一般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前端操作頁面。各級用戶登錄到學校的軟件系統之后要從特定的前端頁面進入到系統的邏輯層,這些頁面上設置了很多與輔導員考核評價相關的功能按鈕、輸入框或者表單。當操作者想要借助軟件系統來上傳某些資料時,可直接從這些數據錄入界面或者導入界面來完成。另外,輔導員或者學生提交的數據經過后臺軟件系統的處理之后還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展示在前端界面上,為相關人員查詢和讀取考核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軟件編碼層。軟件系統依靠后端的軟件代碼來實現具體的業務邏輯,例如,當學生依據問卷調查頁面上的具體問題對教師實施評價之后,將結果自動提交給后臺。這一過程先是借助前端頁面上的單選框將具體的選項標記組織成數據,然后按照HTTP協議的要求,將數據傳遞給代碼處理,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計算、邏輯判斷以及數據存儲。
第三,數據存儲。輔導員上傳的資料、學生提交的評價資料以及其他評價人員提交的資料都要存儲在數據庫系統或者服務器的物理磁盤上。當用戶通過前端頁面查詢這些數據時可直接從數據庫調取數據。并且為了保障數據的安全性,還應采用數據備份的策略。
第一,管理人員。1.設置考核功能。管理員登錄之后可在軟件頁面上選擇或者設置考核時間段,具體的考核內容、評價標準、評分說明、數據提交的格式、各部考核部分所占的比重等都可通過系統直接設置。另外,在由于考核工作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并且各個用戶在上傳和提交數據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錯,因而在系統考核日期沒有截止之前都可實時修改或者重新上傳,系統要自動去采用最新數據資料〔6〕。2.設置學生開展輔導員評價的指標體系。教師要根據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以及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交互關系來設置出體系完整的學生評價指標,如輔導員在交流過程中的態度、對學生指導的有效性、處理學生問題時的公平性等。管理人員可在操作頁面上增加新的評價指標、刪除或者修改不合理的措辭。3.數據導入功能。學生工作中涉及大量的數據導入需求,例如,輔導員在開展獎學金評價時就必須根據學生的成績來得出最終的結果,這就要求相關系統要具備較大數據一次性導入的能力。并且導入方式上要支持EXCEL表格形式。4.導入和導出學校考評結果的功能。學校對輔導員的考評工作可能涉及到多個部門,并且各級考評人員在完成考評后還要在相關的文件上簽字,這些資料最終都要上傳至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作為重要的依據。并且在考評完成之后還支持將結果以表格的形式從軟件系統中導出的工能。5.查詢和展示功能。軟件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根據搜索框中的查詢條件來展示相應的數據。學校的輔導員考核評價系統中就要支持根據輔導員的姓名或者工號來查詢各類考核評價相關數據的功能。管理者在整個系統中的權限非常高,其能夠查詢的數據范圍也很大,其中涵蓋了輔導員信息和學生信息。
第二,輔導員。1.自評。輔導員自評是要求其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情況來提交工作總結性的內容,然后在這一基礎上完成自我打分。輔導員的自我評價要做到客觀公正,其呈現形式包括文字描述和具體數值兩個部分。2.互評。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在過去常常只考慮到上級管理部門和學生兩個方面,而輔導員之間的相互評價很容易被忽略,實際上輔導員之間的了解程度是最深的,因為他們對工作內容、執行情況等都有更深刻的發言權。因此,在輔導員這一角色中還要增加相互評價的功能。3.查詢功能。教師在軟件系統中可根據自己的姓名或者工號等唯一信息來查詢自己的最終考核結果,其中要將輔導學在各個指標中的實際得分展示出來,讓輔導員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哪些工作中還存在薄弱點〔7〕。例如,在學生評價中可直接觀察所有學生給出的平均分。
第三,學生。學生也是高校輔導員評價工作中的重要主體,實際上這一部分的功能設計要根據學校賦予學生的考評職能來確定,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學校只為學生提供評價面,選項事先已經設計好。為了確保學生評價的有效性,頁面提交工能要驗證是否所有的問題都已經做答,如果不是則要向學生發出提示信息。
傳統的輔導員考評體系存在客觀性不足、指標體系不健全以及評價主體不全面等問題,因而基于信息化系統來設計高校輔導員的考評體系時要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筆者試圖根據輔導員考核的各項內容設計出系統全面的指標體系。具體情況可參考表1。在建設信息化的輔導員考核評價體系時要將表1中的各項指標充分地融入進去。有些指標在實踐操作中總是難以實現量化考評,如輔導員對學生班級活動的主持效果,對學生學業指導的有效性。而且有些輔導員僅僅是完成了相應的形式,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好學生面臨的困難。此時,要借助學生評價表將這些工作的實際效果反映出來。
表1 高校輔導員考評指標體系主要內容
高等院校的輔導員考核評價工作對監督和激勵輔導員隊伍的工作態度和提升其工作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還應該借助網絡化的平臺來完成高校輔導員的考核評價工作。建設相關系統時要明確學校管理部門、輔導員以及學生三種角色的實際需求,并且根據教育工作對輔導員在業務能力、道德品質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設計出完善的信息化考評指標。
〔參 考 文 獻〕
〔1〕馬銥蔓.信息化背景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研究〔J〕.人文之友,2020,(05):103.
〔2〕李志良.信息化環境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探討〔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04):167-168.
〔3〕林韓輝.高校輔導員考核系統開發分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4,(02):66-68.
〔4〕王雅坤.高校輔導員評價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10):85.
〔5〕王鋒峰,楊敏.高校輔導員在信息化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網絡作用發揮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27):347-348+377.
〔6〕高地.全國高校輔導員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4,(02):85-91.
〔7〕余建想.信息化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77-78.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