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浩

【摘? ?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后期學習習慣、學習觀念的形成,都受到小學階段學習過程的影響。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從小學開始就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教師更要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習慣養成以及對待學習、作業、考試等的態度。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學習和工作經驗,在總結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易出現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幾點相應的教學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4-0028-02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Hongshui Primary School, Minle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YI Qihao
【Abstract】Primary school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student learning. The formation of learning habits and learning concepts of students in later stages are all affected by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Therefore, teachers and par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to develop correct learn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 correct learning attitud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the top priority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habit form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homework, examinations, etc.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my own learning and work experience, an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that tend to occur in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process,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s for referenc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Teaching methods
小學數學成績的提高不僅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教授,更需要依靠學生自主地學習。數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一天兩天就可以精通的,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善于探索發現、變位思考等多項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作為其中一項,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而如何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為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教師如何做、學生如何做,都需要進行完善。以下,筆者將在總結小學數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就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小學階段,學生們剛剛接觸數學這門科目,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無論是對數學的了解還是自身的基礎,所有學生基本都是一樣的,但是最終在成績上體現出來的學習成果并非一樣,同樣的課程內容,學生最終所得并不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關鍵人物,同樣也需要注意到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下,即為總結的幾點數學課堂常見問題。
(一)學生學科興趣不高,上課積極性不高
小學對于學生來說,就像是新生兒面對新世界,學生對所有學科都充滿了好奇,對于數學也一樣,學生抱著積極的心態開始學習,但是結果往往不大如人意。數學學科一直是許多學生學習上的“痛處”,這不無道理。數學學習僅僅是理論知識就包括了許多原理和公式,學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畢竟數學最終不是看你公式記沒記住、理論背沒背過,最重要的是應用。數學的學習就像是一個又一個山峰的跨越,有的學生翻越了一座座山峰,最終到達山頂,但是也有不少學生看到第一座山峰就畏懼退縮,遇到難題首先想到逃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不斷地削弱著學生初始對這門學科的好奇與興趣,以至于學生的上課狀態由最初的積極參與轉變到最后的低迷消極,學生失去了對學科的興趣,上課積極性不高,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不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進步。
(二)教學模式傳統,學生參與度不高
我國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但是,仍有許多學校、教師沒有將這一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沒有占據主要地位,被動性較強。在數學課堂上,也有教師扮演著“權威者”的角色。教師站在講臺上教學,學生在講臺下聽講,一節課過去了,只有教師在講,學生在課上參與度極低,學生沒有積極融入課堂,只是消極地聽著教師所講的內容,被動地聽講,被動地吸收課本理論知識,在學習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自身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凸顯。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就教師所講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自身都不清楚自己哪里聽懂了,哪里還不會,只是將這一節課當成一項任務來做,上完課就結束了,因此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
(三)課堂任務形式單一,學生完成度不高
提到數學作業,學生們常常會想到課后習題,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作業形式。教師布置作業常常以寫為主,寫的內容多為課后習題,布置課后學習任務十分單一,學生完成效率不高,學生經?!皺C械式”地完成作業,即為完成作業而寫作業,學生并不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到東西。這樣的方式,只是讓作業失去了他應有的價值,學生寫作業僅僅是消耗了時間。
二、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一)教師積極誘導,提高學生學習樂趣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致命弱點”。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興趣支持,學習對學生來說就會是一種壓力、一種負擔,只會越學越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學科的樂趣所在,重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興趣的提升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著手。比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穿插著一些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名人趣事等,這樣同樣有利于學生上課時集中注意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上課狀態、學習成績起伏狀況等,盡量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發現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什么問題或者因為學習而出現一些不良情緒時,要及時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二)改善教數學模式,讓學生融入課堂
以往課堂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聽這一模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性,參與度低?;诖?,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讓步”,給學生更多的反應及思考空間。比如,教師可以將講臺“讓”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適當適時地讓學生講解一些課本知識或者課后習題。學生登上講臺這一模式已經在部分學校實行,并取得了顯著效果。教師引導學生登上講臺,讓其給同學們講解課本知識或者習題,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在課前積極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自主思考,不依賴于教師,學生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在講解時,與教師講課相比,學生之間互動會更多一些,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學習進度的提高。
(三)利用多種作業形式,激發學生思考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學生在課下學習時積極思考,教師就需要在布置作業時多花些心思。布置作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本,或者僅僅局限于寫,教師可以將作業形式多元化,促進學生積極完成作業。比如,教師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定期發放主題,如“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應用”,要求學生課下積極準備,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最終在課上進行小組結果的展示。在此準備過程中,學生們積極思考,各抒己見,在講解過程中學生們能學會查漏補缺,互相學習。
三、結語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僅對當前的學習發揮著積極作用,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習面的擴展,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個人發展,對學生將來就業等都發揮著一定作用。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需要從早開始,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積極發揮作用,不斷完善課上教學方式,多元化地布置課下作業,多角度推動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霍志鋒.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路徑[J].試題與研究,2020(30).
[2]李久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方法[J].學周刊,2020(23).
[3]龔亞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思路探討[J].新課程,2020(29).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