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
摘要:化學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優秀的初中化學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且為高中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初中化學的學習需要教師制定全面的教學策略和靈活的教學計劃,從化學的預習入手,再到復習鞏固,引導學生積極配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夯實基礎。要想扎實地掌握化學知識,就需要學生熟知課本的內容,清晰地知道課本的側重點,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進行精準預習。
關鍵詞:精準預習;初中化學;重要性
引言: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學好化學可以幫助學生對于生活日常有著不一樣的理解,而且化學涉及很多神奇的化學反應。教師應該將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喜歡化學。學習化學的第一步即熟悉課本,進行預習。預習不只是簡單的瀏覽閱讀,需要學生了解一定的知識框架,并且針對預習內容提出問題。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尤為關鍵,不僅要預習還要做到精準預習。這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強調預習的側重點,幫助學生精準預習。
一、初中化學課堂預習存在的問題
(一)課前預習流于形式,學生課堂效率低下
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課前預習只是簡單地應付老師安排的任務,并沒有起到預習應有的學習效果。大部分學生的課前預習只是走流程,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地深入進去,比如進行知識框架的梳理,對重點內容進行初步地理解,保留疑問,從課堂上尋找答案。尤其針對化學這種偏理的學科,更注重知識的理解。如果學生不進行精準的預習,跟隨著課堂直接學習,很容易出現思路跟不上、不知所措的狀況發生,導致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教學效率低下。學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做到精準復習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學業繁重,面對大量的作業任務,學生很難有時間進行認真的預習,只是在課前閱讀一遍課本,沒有深入理解化學的知識點。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把預習當作任務來完成,如果老師不布置,就不進行課前預習。上課只聽老師講一遍,沒有提前自己思考知識,這導致學生無法有效的吸收知識,學習效果不明顯。教師沒有做好引導工作,使得學生無法抓住預習的重點,只能大體瀏覽一遍,預習方式過于單一,無法做到精準預習。學生一般順應教師的節奏,采用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模式,忽略了預習的重要性。
二、做好初中化學精準預習的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教材,做好精準預習
學生的預習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通讀課本,無法抓住教材的重點。可以使用探究式的導學案,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實驗。利用導學案,給出課時知識的具體框架,分別標出側重點和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和氧氣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實驗,例如觀察蠟燭在不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下的燃燒狀況,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化學的學習。學生通過利用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配套的導學案,兩兩結合,做好精準預習。
(二) 增加化學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初中化學知識有很多實驗,教師在進行預習指導時,不應該只是單純地進行課本重點知識的簡單劃分。教師可以增加一些化學實踐活動,比如在預習課上進行重點實驗的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化學公式。比如利用干燥的鋅遇到碘會劇烈反應生成氧化鋅,加之碘遇熱升華的特點,會出現有趣的化學現象。可以提供簡單的化學實驗材料,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能自覺地進行化學預習。
(二)巧設預習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設立巧妙的預習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學習,提高化學預習的效率。問題不僅要符合課本的內容,還要聯系生活實際。比如加油站為什么為什么禁止明火。班級分成若干化學小組,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簡單的生活問題引入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探索欲和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知識的情況,由易到難合理設置問題,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指導,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進一步掌握知識。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輔以一定的輔導書加深理解,也能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更好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活躍課堂氛圍。可以增加化學的一些實驗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應該首先使學生明確預習的重點和難點,再輔以合適的預習方法,實現精準預習。
參考文獻:
[1]曹瑰華.化學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5(6):27-29.
[2]孔凡哲.“導學案與“先學后交”異化現象及問題診斷[J].教育教學研究,2012,(9).
[3]唐云波.初中化學探究——創新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