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以及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為了實現更高質量的教育,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被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這一現象從側面推動了教育改革的深入與發展。新媒體教學正逐漸成為一種主流,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新媒體教學有著諸多的優勢,能夠很好的提升課堂效率。本文將針對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教學方法進行相關探究,更好的將新媒體與課堂教學相融合。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小學美術;教學方法;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開始意識到新媒體教學的優勢,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但是在實際應用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效果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課堂內容不能夠吸引學生,導致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嘗試,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讓新媒體技術帶動美術教學的進步。
1.合理使用新媒體工具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用于教學的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只要能夠合理運用這些技術,并且根據需求進行教學工具的選擇,實現課堂教學安排和內容的優化,就能夠很好的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加投入的進行學習。現階段很多教師在選擇多媒體工具時,沒有進行合理的取舍,選擇的工具過多,導致在很短的課上時間中不能夠將輔助工具的作用發揮出來,甚至造成課堂混亂復雜,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缺少重點。為了更好合理使用新媒體工具,就應當依據自身課堂的性質和講解特點,選取合適的輔助工具,進而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下,美術教學可以變得十分輕松有趣,教師在選擇新媒體工具時,要注意教學的側重點,結合課堂上所要講解的知識來進行工具的選擇。例如,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美術作品,在課堂上從更多的角度來對畫圖方法進行了解,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對美術的一種感知。
2.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則是被動的進行知識的接受,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學生很容易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對此,應當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去學習。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掌握主動權,進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的去了解美術、學習美術。對于教師而言,就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準備好學習的資料,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遇到問題時教師再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加入更多的主觀意愿,能夠更加自由的進行創作,真正的實現寓教于樂。
3.增強課堂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隨著新媒體教學模式的出現,小學美術的教學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導致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更好的順應這一趨勢,促進小學美術課程的有效開展,就應當從多方面來對課程進行改革,實現更有效的美術教學。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入更多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元素,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進而激發出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更好的掌握美術技巧。在新媒體的幫助下,可以輕松的將趣味性和互動性元素融入到課堂之中,進一步的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讓教師能夠更快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學生也會對教師放下戒備,更主動的去進行學習與互動。
4.活躍課堂氛圍
在小學階段,學生都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在美術課上學生的好奇心就更加明顯,但是對于美術課而言,學生對于新知識不知道從何下手。所以美術教師教學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對新鮮事物進行探索,對此教師僅僅需要精心準備一份教案,再利用新媒體設施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有更加直觀更立體的記憶。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讓學生能夠更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并對新知識產生一種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設置對應的教學案例,同時配合新媒體技術將學生的好奇心放大,在高質量教案和新媒體技術的共同作用下,必定會讓學生更加投入的進行學習,達成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果。
5.加強教師綜合素養
達成高質量的教學不僅僅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工具,還需要教師較高的綜合素養,只有在綜合素養較高的教師手中,新媒體技術才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輔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對此,應當加強對美術教師的綜合能力的培訓,保證美術教師具備良好的知識技能,進而更好的發揮出新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增進學生與教師的情感距離,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教師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
結語: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行業也逐漸融入了新的科學技術,教學設備和教學理念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新媒體環境下,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小學美術教學,就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美術的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張雪. 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的探究[J]. 精品,2021(7):91.
[2]朱蕾蕾. 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探究[J]. 新智慧,2019(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