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傍弟
【摘要】在傳統的識字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的力氣和時間去進行識字攻關,結果卻出現學生對已學的字詞很快遺忘或混淆現象,并漸漸地對學習失去興趣。為走出此困境,教師要反思以往的教學,以朗讀為抓手,規律重現生字,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構建識字系統,提高識字能力,實現“學一個會一串”的目標;優化課堂評價體系,多用“追問”的方式檢驗學生識字效果;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在對學生充分了解和對教材全面研究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突出重點,以此提高課堂實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和能力。
【關鍵詞】識字教學;朗讀;識字系統;評價體系;教師素養
識字教學是低年段教學的重點,在現行的識字教學中,大多采取集中識字的教學模式,即先出示課文所要認識的生字并借助拼音認讀生字,接著將生字拼音去掉讓學生再次認讀。然后將課文帶有生字的詞語展示出來再讓學生認讀,最后出示單個生字,引導學生用已學的識字方法交流識字。
然而,隨著時間和知識的沉淀,我們不難發現一些中下學生對已學的字詞會出現遺忘或混淆現象,漸漸地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成績自然滯后?;ù罅康臅r間和力氣去教學識字,為什么學生反而“不識字”?
為了走出小學識字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困境,教師務必反思教學,審視教學結果,正視當下識字教學存在的“短板”,端正識字的目的,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鞏固的基礎,故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以朗讀為抓手,規律重現生字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要想讓學生長久記憶,必須做到“入木三分”,教學識字時就要設計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從字到詞到句,結合語境,多次重現生字,幫助孩子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重點字的字義。因此,我們不妨這樣做。
首先初讀全文,學生在朗讀全文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在字里行間與新生字詞碰面并在大腦里留下印象。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對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當再次見到生字詞語時就能更準確地認讀出來,加深印象。
其次讀片段或短文,重復再現不能機械式地出現,而是老師根據課文在創造地讓課文中的生字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出現,既要緊靠文本的中心內容,又要做到靈活有趣。如在教學《識字2》,我就將課文里的生字新詞編成這樣一段話“學校生活真豐富,琴、棋、書、畫任你選;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探索自然秘密少不了;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科技活動樣樣有。”在朗讀這段話的過程中學生再次與生字碰面時就不局限于課文里,而是很好地利用所認知的生字去開展閱讀活動。
第三讀短語,短語的韻味濃,讀起來朗朗上口,也便于記憶。在低年段的課文中大多有許多的短語構成語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短語,特別是藏有生字的短語,學生會對生字更容易地認記。如在教學《歡慶》一文時,我就提煉出文中的短語“金黃的果實 、火紅的旗幟、潔白的鴿子、歡樂的樂曲、美好的日子”進行識字教學,學生在朗讀短語的時候既能通過想象畫面,又能在韻味十足的短語中朗讀理解。
最后讀詞語,字不離詞,一個生字可以引出很多個詞語,如認識“琴”的種類進行擴詞訓練。“彈”跟“琴”是一對好朋友。有誰知道除了“鋼琴”以外還有哪些琴。(電子琴、小提琴、口風琴、豎琴)。最后讀字,有了前面四步的認讀生字過程,學習已經跟生字碰過至少四次面,正所謂“一次生,兩次熟?!钡搅诉@一步,相信學生單獨去認讀字已經有了把握。
二、構建識字系統,提高識字能力
識字教學不僅是簡單地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會識字,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實現學生“學一個會一串”的識字目標。故教師在識字教學要注意形成“字理、偏旁、部首、六書”的識字系統。
在《識字4》教學,通過瑯瑯上口的兒歌形式,介紹了蜻蜓、螞蟻、蝌蚪等夏天常見的小動物的特點,而其中大多數是昆蟲。我根據生字特點引導學生尋找生字的內在聯系,通過相同偏旁進行歸類識字。從而架起一定的結構框架,實現了一串一串地學,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教學片段]
出示詞語:蜻蜓、蚯蚓、蜘蛛、螞蟻
師:難叫的名字我們都讀準了,讓我們一起再準確、大聲地喊喊他們的名字。
(齊讀)
師:讀了他們的名字,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動物名字,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都有蟲字旁。
師: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說明蟲字旁的字跟昆蟲或別的小動物有關。)
師:假如去掉他們的偏旁,你還能認識這些字嗎?
(生自讀)
師小結:漢字中有許多這樣的字,一邊表示他的意思,一邊表示他的讀音,我們叫他形聲字。用這種方法我們能很快認識許多的字。
讓識字形成系統既可以幫助學生統一識字,又可以提高識字的有效性。
三、優化評價體系,檢驗識字效果
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劑良藥,是學生與教師溝通的一座橋梁。在識字教學中,可采用“追問”的評價方式,顧名思義是追根究底地問,它是教師對學生答問結果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的一種有效處理方式,是對學生回答的進一步提問。適時“追問”可以對主體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優化課堂教學,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難免碰到學生出錯的時候,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教師不失良機地善待差錯,因勢利導,讓追問是引領學生從錯誤走向成功的階梯。如,在教學《歡慶》中認讀“樂曲”一詞時。一學生錯誤地拼讀成“lè qǔ”,當時我雖然沒有馬上打擊否定此生,而是采取讓他聽聽別人怎樣讀的方法糾正了此生的錯誤。在評課時,吳主任就提出,假若當時老師對讀錯的學生追問“你為什么這樣讀?”可能對那學生記憶“樂曲”的正確讀音會更深刻。
優化評價體系,把握合理的糾錯時機和掌握正確的糾錯方法,并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學會探索,對學生識字能力的提高具有激勵作用。
四、提高教師素養,教學突出重點
在識字教學當中,不少教師總是過分擔心學生學不會,于是每個生字都花同樣的時間、力氣去進行字字認讀和識記,結果“吃力不討好”,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教師的教學嚴重“脫軌”,背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墩Z文課程標準》說到提高識字教學效率要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學生會的就不必要重復羅嗦教,教師不能無視學生已知的經驗和能力,而是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積累和水平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這要求教師需提高自身素養,加深對教材的研究,全面了解學生,根據學生實情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突出重點,提高實效。
以下為《葡萄溝》的教學片段:
師:昨天, 老師帶領你們游覽了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日月潭,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游覽我國西北部一個葡萄很出名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齊讀課題,引出下文。
師:相信大家都預習了課文,誰知道葡萄溝在我國具體位置?
( 我們一起在地圖上找一找。)
認讀生字“疆”“魯”“番”
重點突破“疆”字:疆的右邊是新疆的地形“三山兩盆地”,三橫是三大山脈,兩個田是指兩大盆地。自古以來,勇敢的戰士手持弓箭,守衛好這塊土地,寸土不讓。
我們要意識到教學識字不是為了識字而識字,識字的目的是為了閱讀打基礎。實事求是,把握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有所取舍,識字教學的重難點突破了,識字教學的效率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諶業祥.小學語文教學[J].大觀周刊,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