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礪丹
【摘要】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必須“趣”化語文課堂。因此,本文就這方面問題作了一些粗淺的探討,以期給當前不斷深化的語文教改帶來一點啟示。首先說明要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發他們的關注點,課堂才會被激活;接著闡述采用游戲、參與、體驗、討論等方法讓語文課堂趣起來;最后概述“趣”化語文課堂的重要意義,增添學生學習語文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語文素養;課堂小趣;方法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涵蓋的知識面非常廣闊;語文也是一種語言文字的藝術,通過語言文字傳達抽象的意蘊。在上語文課時,有些學生聽得昏昏沉沉,有些學生答得簡簡單單,有些學生做得唯唯諾諾,剩下的能有幾位是在興趣這位“好老師”的引導下去學習語文知識的呢?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與發展。”素養應是經過長期積累才能形成的,屬于人的修養,是在深厚的文化、文學積淀基礎上形成的,具有長期性的。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語文課堂得先“趣”起來,學生才會被吸引到課堂中來,才會對語文知識感興趣。如果教師對學生不感興趣的知識,采用強迫性的手段教學,學生不但不會學好,而且還會產生厭學的態度和情緒。烏申斯基因此也強調:“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開展語文興趣教學是非常必要的,而“趣”化語文課堂是其首要的。那么,如何使語文課堂“趣”起來呢?
一、游戲讓語文課堂趣起來
語文有優美動人的語言,有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抓住課文內容的特點,在課堂上以“游戲”的形式傳授知識,讓學生在趣味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獲。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中閏土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時,筆者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自由推選一個人出來扮演閏土,小組的其他學生則分別給扮演者打分。有的學生扮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學生扮演得別別扭扭。筆者在一旁相機點撥。頓時,快樂洋溢著整個語文課堂。學生在活潑、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理解閏土的性格特點。又如,在教學《夏天里的成長》時,筆者穿插了“小樹小樹快快長”的游戲,寓教于樂,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增強學生的惜時觀念。游戲不但使語文課堂“趣”起來,更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課堂氣氛因此變得溫馨可人。
二、參與讓語文課堂趣起來
美國華盛頓一所大學有句名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這句話值得我們思考。參與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演繹課文。師生共同探討,在演繹、探討過程中獲得知識。在上《京劇趣談》一課時,筆者就用了參與法。筆者從道具和亮相兩方面入手,并且借助文字描寫使學生展開想象,感受藝術之美,并尋求文本與情感相融交匯處,讓學生參與進來,體驗實在與虛擬不同的存在感,感受靜態與動態兩種藝感。課時結束后,學生們不禁感嘆:璀璨的傳統藝術京劇真是魅力無窮啊!我們要不斷將其發揚光大。又如,在教學《竹節人》時,課前,筆者布置學生用簡約制作工具——吸管制作竹節人,然后讓他們在課堂上秀了一把——斗竹節人。學生從中感受到童年時光的美好、童年生活的自由快樂。再者,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也得以展現。像這樣參與化的課堂,自然會使學生的興趣大增。學生學有所得、學得有趣,語文課堂還會是“微波不興的一潭死水”嗎?
三、體驗讓語文課堂趣起來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的重復點撥固然重要,但讓學生自個有所體驗更為重要。體驗也能使學生“趣”起來,學生內心真心的情趣將喚發更大的學習動力,這是無可名狀的。正如教育家魏書生所說:“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和高山之間,你呼喊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青山不老》這兩課時,筆者有意把它們放在一起學習,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當學生說了文章內容后,筆者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最初體驗。課前,學生們通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課上,他們有備而來,踴躍舉手,動情發言。學生們受到生活體驗的熏陶感染,接受了保護地球的教育。有位學生在觀察日記中寫道:“雨果說‘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我們可愛的家鄉潮汕,正親歷著這種情況,之前從來不缺水的,可是,干旱持續至今將近一年,因此,實行‘供三停三或‘供三停五。每一回,家里人都得做好蓄水準備,我也慢慢地養成自覺節約用水的好習慣,更深知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還有位學生寫道:“我會記住青山老人的模樣,和他一起走!”寫得多么真切啊。學生們從自己的親身體驗中真正從心靈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師生在課堂中共同創造可體驗的情境,使所學知識趣味橫生;課內外結合,構造和諧、有趣、生動、感人的教學情景,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體驗情感,使師生自始至終興趣盎然。這樣,自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討論讓語文課堂趣起來
給語文課堂插上騰飛的翅膀,放飛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把原本膚淺的知識,經過討論交流變得深刻。如,教學《書戴嵩畫牛》一文,筆者設計了一個討論活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一讀二想三思四悟,從作品人物杜處士、書戴嵩、牧童的身上暢談不同收獲。學生們紛紛發言。通過討論,學生達成共識。這堂課,學生們既得到合理的答案,又愉悅地接受新知識。整個課堂教學也“趣”起來了。
實踐證明,“趣”化語文課堂會吸引更多的學生融入到課堂中來。學生不但愛上了語文課,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當然,“趣”化語文課堂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筆者愿意去學習、去探索,用生命的綠色去調和語文新課程那一片蔚藍。
參考文獻:
[1]《金梭叢書》編委會.小學新課程覽勝[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