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星妹
【摘要】積極教育這個概念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并不陌生,其源于美國心理學領域中一股新的時代潮流。積極教育著重強調對人的正向引導以激發情感內的正能量,以豁達、開朗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并獲得幸福感。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實踐證明,正向的積極教育比負面的批評教育效果更佳,且帶給學生的情感體驗截然不同,而將積極教育從與班級管理相融合,挖掘其潛在價值以助力學生成長已成為熱議話題。本文就積極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滲透策略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積極教育
一、在班級管理中融入情商教育
經過諸多心理學家的多年研究,我們發現人類的心情處于積極狀態時,思路會更加清晰、開闊,在此影響下的行為也會演變出更多種選擇,且對于行動的欲望更為強烈。諸如,美術創作、音樂創作、文學創作等具有創造意義的工作都是在積極快樂的情緒下完成的。我們常常會發現,最終讓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具有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由此可見,情商培養對于小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而積極教育理念中更注重對情商的培養。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情商培育的重點不在于為人處世的技巧,而是應該傾向于情緒把控,高情商就意味著情緒管理能力更強,讓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行為目的,減少或者盡可能地克服不良情緒,幫助學生能善用積極情緒去學習、去社交,進而實現高效學習效率以及更加和諧的同學關系。
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融入情商教育,一方面是為了引導學生正確感知情緒、有效調控情緒;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障班級的穩定和諧,讓學生個體逐漸適應班級整體,并以此為基礎凸顯班級群體特性,創造既普通又特殊的優秀班級。通常情況下,低年級學生并不能很好地辨識情緒,班主任可召開以“情緒控制、正確處置”為主題的班會,給出實際答案。例如,“小明不小心摔壞了小紅特別喜歡的一個杯子,如果你是小明怎么做?如果你是小紅又會怎么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給出千奇百怪的答案,有的要把小明的杯子也摔了;有的表示要找小明賠償。無論討論的結果如何,班主任都要給學生展示機會,讓學生在其他同學面前去說一說自己的見解,最后再由教師做針對性總結,以其中某位最貼近“正確答案”的學生為基礎進行正向延伸,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做法。這不僅能讓學生在探究、表述的過程中深刻融入到集體氛圍之中,更能以“學生的口吻”來公布“正確答案”,有效提升認同感,并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逐步了解情緒、把控情緒,可謂一舉多得。
二、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幸福教育
幸福,說白了就是一種能讓人們全身心都感到快樂的體驗。我們經常會聽到“幸福感”這個詞。對于成年人來說,有好的工作、有好的薪資、有住房、有車、生活壓力小可能就算是幸福;而對于活在父母襁褓下的新時代小學生而言,他們對幸福的評價不會摻雜那么多生活的苦楚,但其依舊會受到生存環境的影響。他們過的一般都是家、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普通家庭的學生少不了父母關懷,那么決定其幸福與否的最大影響因素就取決于學校,畢竟學校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下,教師是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尤其是一些班主任以主觀判斷作為班委評價標準,且又不對班委人數進行調整,將一些未能入選的學生直接安排進了班級小社會的“最底層”。試問,這樣的他們又怎么會感到幸福?因此,班主任要轉變“中央集權”的傳統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展開班委會選舉,并提供更多的班委名額與管理崗位。這樣,學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與此同時,教師要適當地進行放權。除了必要的引導外,教師還要有耐心、細心地聽取學生意見,充分地尊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可行的方法直接試用,不可行的也要深入分析問題出在哪里;用包容的心、欣賞的眼去培育有創造能力的人,將美德教育與幸福教育相融合,身先士卒做美德的踐行者、傳播者,培養健康幸福的學生。
三、在班級管理中融入利他教育
心理學研究表明,利他不僅能讓他人幸福,更能讓自己幸福,幫助他人尋找快樂其實就是自己實現快樂的過程。班級是一個整體,坐在你身邊的不管和你關系怎樣,都是離你最近、最有可能與你心心相惜的人。小學低年級學生是單純的,他們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對他人的關心。但是,也有很多小學生是比較內向、比較靦腆的。還有些學生不知道怎樣去關懷身邊的同學,往往會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方式方法,適得其反。還有少部分學生由于受家長的過度寵溺,利己思想較重,不懂得利他。在此背景下,根據班級學生所展現出的不同表現,班主任應該多從身邊尋找正面教材,當著班級學生通過著重表揚、發獎勵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哪些行為屬于利他,以及班主任、班集體對利他行為是認可的,讓學生深入探究應該朝著怎樣的方向去思考。慢慢地,學生的心里就會有一桿秤,一桿衡量個體與集體利益的稱。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還是會想要教師的表揚或獎勵,但這種對自己、他人、集體利益關系辨識的基本框架卻在潛移默化中扎根于心。而一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班集體不就是我們作為管理者最想看到的一種狀態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滲透積極教育是可行的,并且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學生引路人的小學教師要多學習心理學知識,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并將先進的理論內容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個性特征等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對傳統班級管理模式及方法進行改革創新,積極踐行積極教育理念,讓學生享有幸福而快樂的學校時光。
參考文獻:
[1]蔣春輝.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6).
[2]江蘇省無錫市東亭實驗小學.過一種積極的學校生活[J].教育視界,2021(1):2.
[3]林麗卿.著力于積極教育與核心素養教育的契合點——安溪縣實驗小學積極教育續新篇[J].新教師,2018(9):26-27.
[4]追尋積極的學校教育——江蘇省無錫市東亭實驗小學“積極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2014(39):43.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