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明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小學生的作文創作能力受到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影響,而這些能力將會影響到學生后續的學習與發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作文;有效措施
本文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指出重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意義,最后從學習興趣、學習環境、學習目的以及學習方法四個方面指出如何才能切實提高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效率。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階段很多小學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作文的重要性,把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放在對漢字、拼音以及基礎詩詞的學習上,很多學生是沒有接收到專門的作文教學,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有所欠缺。而導致目前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寫作課程,也并不具備專業的寫作指導教師,很多寫作課程都是由語文教師兼職擔任,而語文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上可能并不會側重于作文的教學。再加上教師缺乏專業性,因此,學生也沒有辦法受到良好的作文教育。同時,很多教師在開展作文課程教學的過程,錯誤地將重點放在作文技巧上。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雖然很華麗,但是卻沒有感情,學生也沒有辦法做到借助作文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意義
1.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學生表達自己的一個關鍵渠道。良好的表達能力可以反過來鍛煉一個人的思維邏輯能力。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過程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渠道。優秀的語文作文基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表達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情感,還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思維體系,讓學生用語文的邏輯體系去思考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而且,學生在學習語文作文的過程中,能夠利用自己在生活中所積累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看法,還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學會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閱讀和借鑒別人的語言和文字,培養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通過閱讀和寫作優化自己對世界的了解和看法。
2.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作用
小學的教學活動具有啟蒙性質,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走向;教師們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作文課程的掌握程度。然而,學生的創造力會給教師帶來啟發性的教學體會。學生和教師之間相輔相成,共同進步。但是,有的教師在開展小學作文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通過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潛力,反而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作文技巧的掌握上,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的靈氣與創造意識。學生不能給教師帶來驚喜,教師也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反饋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從而導致教師教學能力的停滯、小學作文教學效率的下降,阻礙了小學作文課程的發展,給學生的創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礙。
3.對社會發展進程促進的作用
小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將會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在社會層面和民生層面,小學教育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參與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各種活動都要求學生具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順暢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小學作文就對這些能力進行培養。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多種專業學科人才來共同推動。具有良好理解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學習外界的知識。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加大小學作文課程的投入,并結合實際需要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出各個專業所需要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有效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動力。很多小學生沒有辦法創作出好的作品,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對寫作不感興趣,并不想參與到寫作中來。興趣是學生學習一個本領的基礎。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相信自己可以創作出不錯的作品。教師需要扮演的角色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引導者,還需要充當傾聽者的角色。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從作文的作用方面啟發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意識到作文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到優秀的作文創作能力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意義,從而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作文的創作中來。
2.營造一個良好的寫作環境
受應試教育影響,小學生不僅面臨升學的壓力,還需要通過很多課外輔導班來不斷地提高自己。過于“充實”的學習生活磨滅了小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從根本上厭倦語文作文的學習,感受不到作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快樂。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并引導學生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展開作文創作。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借助作文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為了減少學生無話可說的寫作現象,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展開作文訓練,通過舉辦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之后談一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即使學生創作的語言不夠華麗、不夠準確,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感受到作文創作過程中的快樂所在。
3.寫作內容使用社會需要
人類是社會動物,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優化和完善,找到自己價值和意義。語文作文的學習來源于生活實際,所以,語文的學習和鍛煉也應該回歸到生活實際之中。小學語文教師是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主要開創者。教師需要將作文創作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逐步引導學生對事物談談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對于應用型文章的創作,教師需要加強對作文創作技巧的教導,還需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如,可以讓學生給自己寫一封信,還可以讓學生給教師、家人等寫一封信,讓學生把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這樣,可以從根本上加強學生的學習記憶和應用能力。
4.寫作內容融入生活
寫作源于生活,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變成了學生。為了從根本上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要用心體會生活中的一切。豐富的寫作素材源于生活,優秀的作文作品不一定是細致入微的獨特描寫。由于小學生社會經驗不足,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一件事物的觀察。
四、總結
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氛圍。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不斷地鼓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愿意參與到作文的學習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237.
[2]禹慧蓮.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課外語文, 2017(9):77.
[3]金燕.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語文課內外, 2020(9):126.
[4]宋艷明.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好家長,2017(32):64.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