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南
關鍵詞:文旅融合;公共圖書館;發展;作用
摘 要: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背景下,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如何促進地方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成為公共圖書館面臨的新課題。文章以汕頭市為例,從公共文化服務的角度梳理了汕頭文化旅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了汕頭市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服務資源優勢,對其在促進汕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7-0018-05
1 背景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標志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結合。這一決策部署有助于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有助于推動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擴大文化影響力,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影響著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文化與旅游融合不僅能為旅游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也促進了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旅游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生活,也是一種文化生活,是一種行走的文化。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成為全新的理念和實踐,文化使旅游的品質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通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時代,作為公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陣地,圖書館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2 地方文化旅游融合的發展情況及問題——以汕頭市為例
2.1 汕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現狀
汕頭作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地方文化獨具特色,現有47個全國重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村落,1個廣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3條廣東省歷史文化游徑及2020年汕頭市“十大文旅精品線路”等文旅景區和線路。2020年8月,汕頭市制訂出臺了《汕頭市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一核一帶四區”,即以中心城區為主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核、濱海文化休閑體驗帶、僑鄉文化旅游區、都市文化旅游區、古韻文化旅游區、深澳鎮明清海防古鎮文化旅游區的文化旅游資源配置。
汕頭市以亞青會為契機、以汕頭美食為招牌的全域旅游,以革命史跡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旅游,以小公園專題博物館群和騎樓建筑為代表的開埠歷史文化旅游,以和美僑鄉為聚焦的華僑文化旅游,以風土人情為特色的濱海文化旅游、古村文化旅游,是汕頭文化旅游發展的重點方向。融入地域人文特色的“美食文化旅游節”“傳統文化旅游節”步入軌道,發展空間廣闊。
2.2 汕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汕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包括:①文化底蘊挖掘不足。當前,汕頭大部分文化旅游景區(點)的開發、運營仍然比較粗放,缺乏文化底蘊,不能展現其文化獨特性,無法讓城市、景觀、人文三者高度結合、塑造具備汕頭文化底蘊的文旅之城。②文化景點活化度低。一些文化旅游景點雖然外觀修繕一新、配套設施齊全,但運營模式落后,缺乏與游客的交融互動,缺乏溫度與生命活力。③文化場館參與度低。當前,汕頭市只有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小公園專題博物館群進入文旅路線、研學路線,一方面未能充分發揮文化場館宣傳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也錯過了打造場館品牌活動的機會。④文旅信息資源零散。由于沒有一個集中的汕頭文旅信息資源平臺,市民、游客、文旅從業者、政策制定者、課題研究者難以一站式獲取書目、資訊、知識點、政府文件、相關數據等信息。⑤圖書館尚未開展文旅融合服務。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場館和文化知識的保存空間,自身也是文化旅游的景點之一。對比其他城市,汕頭市公共圖書館在這方面還處于空白階段,也未進行“圖書館+景點”模式的探索。
3 公共圖書館資源優勢分析——以汕頭市圖書館為例
3.1 汕頭市圖書館館藏資源特點分析
3.1.1 紙質資源情況分析。汕頭市圖書館館藏紙質資源豐富,館內收藏紙質圖書102萬冊(件),報刊300多種,基本形成了以潮汕地方文獻為特色的藏書體系,為提供信息交流服務、保障讀者文化權益奠定基礎,為滿足旅游的多層次、高質量需求提供了公共文化支持。
3.1.2 數字資源情況分析。汕頭市圖書館現有數字資源庫數十個。從種類上看,數字資源包括圖書、期刊、報紙、講座、視頻、多媒體資源庫及專題數據庫等;從形式上看,數字資源有電子圖書、音頻圖書及文獻書目資源等;從特點上看,根據地方文化特色和館藏特點建設有潮汕美食多媒體資源庫、潮汕民俗多媒體資源庫、潮汕地區解放前報紙資源庫等數十個潮汕地方特色數據庫。汕頭市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體系較完備,特色鮮明,可以充分滿足游客、讀者及學者對汕頭文化旅游的學習和研究需求。
3.1.3 館史資源分析。汕頭市圖書館1921年3月開館,在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汕頭市圖書館積累的館史資源包括零次文獻(未經系統整理的圖書館檔案)、一次文獻(不同時期的圖書館員工手冊、借閱章程等)、二次文獻(涉及圖書館歷史的資料匯編)、三次文獻(不同時期介紹圖書館的工具書、圖書館年度工作報告等)、非書史料(反映圖書館歷史的影像、證件、押金單及其他相關實物等)。館史資源信息來源豐富,時間脈絡基本連貫,內容較全面,是汕頭市圖書館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汕頭城市變遷、公共文化發展的見證,對其進行整合、開發、利用將能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發揮學術價值。
3.2 汕頭市圖書館服務資源分析
3.2.1 大眾讀者服務資源分析。一般性服務指的是公共圖書館滿足讀者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務,主要是指借閱服務與讀者活動。在借閱服務方面,汕頭市圖書館設多個借閱區域及分館,為讀者提供借閱服務,并通過汕頭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項目,建立了汕頭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為讀者提供圖書文獻通借通還服務。在讀者活動方面,汕頭市圖書館每年舉辦展覽、講座、讀書會、分享會、朗誦會、觀影會、體驗課、文化沙龍等活動一百多場,打造了多個活動品牌。
3.2.2 專業性服務。專業性服務指的是圖書館滿足讀者特定文化需求的服務。汕頭市圖書館通過設置專業的服務區域、建設專業的服務平臺,為讀者提供專業性服務。目前,專業性服務項目有專題性閱覽室的查閱服務、線上專業平臺的專業館員服務以及為特定用戶提供參考咨詢、專題服務、定題服務、課題委托、代查代檢等信息咨詢服務。
4 公共圖書館在促進地方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的作用——以汕頭市圖書館為例
4.1 為提升地方旅游文化內涵提供服務
4.1.1 館藏古籍為歷史文化研究提供服務。地方古籍文獻及其影印本是地方歷史文化的載體,與文化旅游息息相關。汕頭市圖書館共收藏古籍2.3萬多冊,其中明清古籍618種、6,319冊,地方古籍文獻343種、2,350冊,包括方志、指南、政府文件、文集等,在人文、歷史、地理及城市發展等方面為文旅融合研究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依據。汕頭市圖書館還擁有館藏古籍書目資源庫和中國典藏古籍數據庫等古籍數字資源,為學術研究提供支持。
4.1.2 館藏清代民國報紙為挖掘開埠文化內涵提供服務。清代和民國的報紙全面反映了中國近代史以及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汕頭市圖書館收藏有自清光緒年間至今出版的報紙共303種、9,824冊。其中,1900—1949年間出版的報紙共有181種、492冊,集中反映了清末以來汕頭各行各業和城市建設的發展水平,體現了開埠文化和商埠繁榮。館藏清代及民國報紙資源是研究汕頭開埠文化的重要歷史資料。
4.1.3 館藏地方資源為挖掘潮汕民俗文化內涵提供服務。潮汕民俗文化是指潮汕平原和粵東沿海的民俗文化,包含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國外習俗文化等。汕頭市圖書館現館藏地方紙質文獻17,000多種、33,000多冊,擁有潮汕民俗多媒體資源庫、潮汕民俗文化專題片等多種地方數字文獻資源。汕頭市圖書館豐富的館藏地方資源包含大量潮汕民俗文化內容,對潮汕傳統節俗文化、潮汕禮儀習俗文化、潮汕宗族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可豐富汕頭文化旅游內容,增加文化旅游內涵,提升文化旅游體驗。
4.1.4 利用館藏地方資源挖掘潮汕美食文化內涵。當前,地方特色美食體驗成為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潮汕美食是海內外頗負盛名的美食菜系,各類平臺都有不少相關信息,但都缺乏更深層次的展示。對此,汕頭市圖書館可以加強對館藏潮汕美食文獻資源與潮汕美食多媒體數據庫的研究,從歷史名人與潮汕美食的故事、美食文化資源與民俗文化整合、潮汕美食與民間傳說聯結三個方面,挖掘潮汕美食的歷史、民俗與故事,將成果應用于汕頭美食的宣傳中,豐富汕頭文化旅游內容,令文化旅游的體驗更加完整。
4.2 發揮總分館服務體系優勢,提升旅游人文氛圍
在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以總分館建設為契機,延伸服務空間,讓圖書館與旅游深度結合,構建全民閱讀新空間。汕頭市圖書館可發揮“汕頭市公共圖書館一證通”總分館服務體系的優勢,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4.2.1 專題圖書館分館。專題圖書館分館就是將專題圖書館建于館外,成為總分館體系中的分館。汕頭市圖書館的潮汕地方文獻閱覽室、潮汕民俗文化閱覽室等專題閱覽室可以為景區(點)的專題圖書館分館提供館藏,讓游客了解本景區(點)的文化知識,如:在小公園開埠區建設開埠文化專題圖書館分館,在南澳島建設海洋文化專題圖書館分館等。
4.2.2 構建“圖書館+”文化旅游模式?!皥D書館+”與旅游的“住、食、行、游、購、娛”六要素結合起來,是公共圖書館促進文旅融合的最直接舉措。“圖書館+”突破了傳統圖書館的地域限制,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范圍。汕頭市圖書館可以“圖書館+景點”“圖書館+場館”“圖書館+民宿”及“圖書館+流動”四個模式,讓景區(點)飄滿書香,讓旅途充滿知識,推動全民閱讀。
4.3 建設地方旅游數據庫群
地方旅游數據庫的建立,為詳細描述本區域的旅游資源,揭示本區域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提升本區域旅游業的文化品位,以及為旅游行業提供信息服務與宣傳,提供了全面的資源支持。公共圖書館作為區域內的信息中心,可以發揮數字化建設方面的優勢與經驗,完善本地旅游的數字化配套。
4.3.1 建設本地旅游資源信息中心。在信息爆炸時代,旅游信息非常詳盡,但信息的針對性也相應降低。汕頭市圖書館作為地區信息中心,應發揮引領作用,整合網絡旅游資源和自建數據庫資源,抓取有效信息,建設汕頭旅游資源情況信息中心平臺。中心平臺除了集中展示旅游方面的權威信息,更是全域共享、互聯互通的旅游資源平臺。
4.3.2 建設地方文化專題數據庫。公共圖書館應擔負起揭示本地旅游業文化底蘊的責任,著重開發地方文化專題數據庫,并升華旅游資源的文化底蘊。汕頭市圖書館可利用館藏專題數據庫的建設經驗,結合館藏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汕頭僑批數據庫、汕頭開埠歷史文化數據庫、紅色旅游專題數據庫等富有濃烈地方特色文化的專題數據庫,供游客查閱與了解,豐富汕頭的旅游信息資源,促進汕頭的文旅融合發展。
4.3.3 建設學術性數據庫,為文旅研究提供信息服務。汕頭市圖書館可從制度、管理、人文、歷史等方面建設各類學術性文旅數據庫,如旅游事業管理文獻信息數據庫、旅游資源及環境研究文獻信息數據庫、旅游文化文獻信息數據庫、潮汕歷史文化研究數據庫等。
4.4 發揮圖書館文化惠民服務優勢,在景區(點)舉辦多種主題活動
針對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中存在的文化景點活化度低等問題,公共圖書館可發揮舉辦讀者活動的經驗和優勢,結合“圖書館+”模式,主動走進景區(點),在借閱服務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讀者活動,讓文化景區(點)的文化氛圍更加立體化、深度化。
4.4.1 景點導讀。汕頭市圖書館以館藏地方文獻資源為依托,結合本地文旅路線,推出“文獻導讀+實地游覽”主題活動。讀者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文獻導讀活動先了解景區(點),在實地游覽中聽導讀員講解相關的歷史、民俗、人文知識,加深理解與感受,真正讀懂景點,游進心坎。
4.4.2 講座沙龍。文化景點中的歷史建筑景點凝結著建筑藝術,具有歷史文化魅力。公共圖書館通過舉辦主題講座、讀書會等,可促進景區(點)的活化,解決歷史建筑景點停留于靜態觀展的問題。例如,汕頭市圖書館可在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舉辦潮海關歷史講座,在蔡楚生電影史跡館舉辦電影文化讀書會,在小公園舉辦汕頭開埠史讀書會等。這些活動既能發揮公共圖書館的教育與宣傳功能,也能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4.4.3 真人圖書。近年來,“真人圖書”活動在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勢頭迅猛,汕頭市圖書館也打造了“汕圖有話诐”品牌真人圖書活動,社會反響良好。汕頭圖書館可以發揮“汕圖有話诐”的品牌優勢,到文化景區(點)開展“真人圖書”活動,邀請與景區(點)有一定關系的嘉賓口述歷史,與讀者進行交流,更好地宣傳推介汕頭的歷史文化資源。
4.4.4 節慶聯動。節慶旅游正在不斷興起,汕頭地區的節慶游主要分為官方主導的文化旅游節和潮汕民間的“時年八節”,游客大多對其文化內涵缺乏了解。汕頭市圖書館可以將品牌活動“汕頭文化大講堂”辦到這些節慶現場,邀請學者解讀節慶背后的文化內涵,如:在“汕頭·澄海薄殼美食文化旅游節”舉辦“汕頭文化大講壇之潮汕美食文化”講座;將節慶中的文藝活動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結合起來,如:在春節、元宵節期間與廣東潮劇院聯動舉辦潮劇體驗活動,體驗這項國家級非遺的臺前幕后;將講座、沙龍搬到節慶活動現場,寓教于樂,豐富節慶旅游的內涵,賦予游客一個新鮮的參與角度。
4.5 為地方文旅發展提供信息咨詢服務
4.5.1 一般性咨詢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工作是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點,而一般性咨詢是完成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重要環節。一般性咨詢主要通過當面或電話的方式指導讀者解決在使用圖書館時遇到的問題。針對汕頭市文旅信息資源較零散的問題,圖書館可以擴大一般性咨詢服務范圍,走進景區、交通服務站、民宿等,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為游客解惑答疑。
4.5.2 專題、定題、課題服務。針對文旅從業者、研究者難以一站式獲取所需信息的問題,圖書館可以主動深入了解其需求,整合相關文旅書目、資訊、知識點、政府文件、相關數據等信息,提供文化旅游專題、定題服務、課題服務。汕頭市圖書館可發揮自身優勢,做好相關服務,如收集整合汕頭年度、季度文化旅游大數據、汕頭各區縣文化旅游扶持政策。
4.5.3 決策咨詢服務。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政府政策的制定、實施與落地的過程越來越復雜,需要更多權衡舍取的參考依據,圖書館決策咨詢服務剛好滿足了這一需求。汕頭市圖書館長期為各級黨政機關領導提供決策咨詢服務,滿足其信息需求。例如,2020年,汕頭市圖書館為文化旅游融合決策推出了咨詢服務產品《文旅內參》,該刊物通過收集海內媒體(包括港澳臺地區)關于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動態和觀點,并匯編成冊,為相關部門提供文化旅游發展的參考資料,輔助他們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
4.6 開展研學旅游服務
研學旅游是一種將教育與旅游結合起來的新興游學模式。將公共圖書館開發為研學旅游的基地,提供研學服務,打造研學品牌,是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社會教育職責的重要體現。
4.6.1 開發研學活動基地。具有鮮明建筑特色和歷史文化底蘊的公共圖書館是很好的研學旅游場所。汕頭市圖書館在建筑的空間規劃、功能設計上都別樹一幟,是城市的公共文化標志。汕頭市圖書館可從兩個方面開發研學活動基地:一是在自主接待方面,汕頭市圖書館可以通過館員與志愿者為研學游客開展導覽服務,介紹館舍、館藏、服務及歷史人文。二是在社會合作方面,汕頭市圖書館可以開展館校合作,與中小學、高校協同開發研學旅行課程與研究課題。
4.6.2 打造研學活動品牌。將研學活動品牌化,可以向研學參與者傳遞更立體、更豐富的知識信息。汕頭市圖書館擁有“汕頭文化大講堂”系列講座、“書香古韻——中華古籍之魅力”讀者體驗活動等多個品牌活動,可以將研學內容融入品牌活動中,并聯合區縣館推出研學旅游團,邀請名師專家帶隊主講,形成獨有的研學活動品牌,
4.6.3 利用館藏資源,建設研學旅游資源庫。公共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是研學旅行者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研學旅行者研究的重要對象。汕頭市圖書館可以將潮汕地方紙質文獻和地方特色數據庫資源與研學旅行的普適性相結合,推出研學旅行讀物列表,開辟專門的閱覽區域,建設專題數據庫,如汕頭研學旅行數據庫,為研學旅行者提供信息資源支持。
4.7 開發文創產品
公共圖書館要以文化旅游需求為導向,挖掘館藏資源,貼近館藏特色,結合信息技術開發有地域代表性和行業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產品。
4.7.1 利用文獻資料,開發與旅游信息有關的文創產品。旅游信息能夠幫助文旅者了解當地的民俗、歷史、文化及美食等,對于文旅者十分重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區域內的信息中心,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開發文化旅游信息產品,如專題地圖、導覽手冊等。汕頭市圖書館可以整合館藏資源,結合地區學術成果,編輯出版汕頭紅色文化景區(點)地圖、《汕頭民俗旅游手冊》《汕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手冊》等文旅信息匯總產品。
4.7.2 結合館藏特點,開發圖書館特色的文創產品。開發文創產品時,公共圖書館應在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理念基礎上,凸顯圖書館的標志性。公共圖書館最大的標志性就是館藏特色,汕頭市圖書館可以將古籍和民國地方報紙兩大館藏特色制作成各類用品,如書簽、手賬、日歷及文具等,滿足文旅者在紀念和文化體驗上的雙重需求。
4.7.3 結合信息技術,開發具有科技和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圖書館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呈現優秀的文化創意成果,搭建“科技+文化+旅游”平臺已是大勢所趨。汕頭市圖書館應結合館藏特色,開發具有汕頭特色的高科技文化創意產品,如:與音頻平臺合作,講述汕頭文化旅游系列故事,打造“有聲故事庫”,錄制“雙語版”“方言版”音視頻,推出便攜式“迷你留聲機”,方便讀者隨時收聽。
參考文獻:
[1] 韓曄,胡娟,陰宇軒.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與模式研究[J].圖書館,2020(2):27-34.
[2] 侯慶.旅游景區圖書館分館建設模式研究[J].云南圖書館,2020(1):56-58.
[3] 趙靜.文旅融合背景下專題圖書館發展路徑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20(3):8-11.
[4] 劉曉輝.文旅融合視角下圖書館文創開發策略探討[J].晉圖學刊,2019(6):28-33.
[5] 田韶峻.我國圖書館文創工作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刊,2020(4):92-98.
[6] 廖鑫欣.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實踐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圖書情報研究,2020(2):55-60.
[7] 張巧娜.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與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6):106-111.
[8] 李子峰.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10):18-24.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