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胡蘇茵(1997— ),女,漢族,河南內鄉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鄉村振興、區域經濟。
摘 要:我國的發展戰略是推進農村,建設富饒美好的新農村。這一發展戰略指導和保障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城市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是實施和實施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本文結合實踐,探討了農村經濟素質發展在促進農村發展中的作用機制。
關鍵詞:鄉村機制;鄉村振興;作用機制
主要目標提出的是在農村推廣策略,使這個國家在新時期不斷增加和各方面受益的時候,令農民參與產業發展,徹底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確保農村經濟收入的穩定增長,使農民能夠成為就業的吸引力。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就必須確保農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下文將具體分析高質量農村經濟發展在促進農村發展方面的機制。
一、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當前使用中的問題
(一)發展思想落后
現在,農村的旅游業發展滯后,雖然收入較高的旅游業代替了農民收入較低的傳統模式,但不得不重視的一點是,不少游客到農村旅游受影響程度較低,這也影響了農村旅游業的推進,不少人對農村旅游已經感覺趨于無聊。每年都要有游客去旅游的農村旅游地,由于開發不夠,人數一年比一年少,甚至有些地區還幾乎沒有出現游客。從其他農村地區的情況看,農民過分注重對引發激烈內部競爭的旅游領域的投資,而且由于農地大部分被丟棄,作為農業地區的開拓者,他們的優勢被剝奪。
(二)發展方法較差
開發方法要因地制宜,例如那個地區的土地少而宜人,可以考慮開發特定的旅游產業,或者在地區環境惡劣時;耕地進一步開發必然導致旅游事業的發展。
在農村的不斷開發中,地方政府成功地將余下的指導經濟一體化的工作用在了不集中于研究和開發項目上,例如,對農業部門的投入較少,行政部門的投入也越來越少,因此,許多恢復荒地的項目提高了農業的發展水平,但不斷破壞當地的自然環境,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之本,這樣的做法很可能會導致失大于得。
(三)發展體系堵塞
在長期開發的情況下,要改變未來的發展軌跡,使來訪者能夠體驗到農場的生活,體驗到民俗生活,例如,期待著與農民一起生產水果、蔬菜,體驗更多的食品、民俗生活等。但長期以來,這種發展模式總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為改善在地上工作的生態環境保護所要求的魅力,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與人力投入。但是,在目前大規模的農村開發過程中,工作伴隨著相當多的財政投資,當地農戶對新開發想法并不十分熱衷。
(四)發展勢頭受挫
有些農村能夠發現如此的迅速是因為看到自己的特點,因此業務發展迅速,大大增加了對當地經濟總量和實施戰略,促進農村建立的,但他們沒有長遠發展的新戰略,在今后的發展還是有一大批同類運動中的數量,這使得它們對外國資金不那么有吸引力。在某種程度上,有一種低落的情緒正在蔓延。事實上,地方政府已經對目前的各種情況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因此需要新的發展項目和措施。目前的問題是,同樣的發展制度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從而降低了逐步發展的水平。
二、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機制
(一)有利于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
促進農村產業的繁榮,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所必需的。近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改革穩步推進,城市和其他一些發達地區的行業種類和經濟收入來源越來越豐富。但在農村地區,農業仍然是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第一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沒有改變。實際上,在農村地區,制造業和旅游業要想取得大的發展,設施還不完善,而農業要想取得發展,設施卻很齊全。例如,農村人口較少,但土地豐富,文化優良,技術經驗豐富。因此,在新時期脈絡下,為加快農村和農業的發展,產業在農村經濟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為所有農民的收入,形成自編自織的農民方向,農村旅游等經濟新來源,促進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是實施活躍農村經濟戰略的堅實基礎。優質農村經濟的發展,總是有利于豐富和促進農村產業的門類。而實際上,在農村情況下,隨著農村經濟質量的提高,產業結構優化農場,不再是農村收入農民的唯一手段,而是穩定和農村農業發展增加內生發展動力等產業主義產業主義的興起,農村經濟的新主體也得到了更多的發展。
(二)有利于增強農村創新創業動力
在這一發展階段,因為我國正處于農業轉型和升級,不僅有利于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這個發展階段,而且如果在創新和創業水平上,更能夠為農村的成功轉型貢獻一份力量,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基本上是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村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從中國農村地區工業和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青年工人的短缺和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了農村農業和城市就業,其中大多數仍在農村地區,而性別年齡占比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這使得很難在農業農村產業的發展。在這個問題上,建議利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文化技術,那是一種新的機制,利用現代技術加快農業產業的轉型,鼓勵新型農民,鼓勵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此外,還建議鼓勵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打工,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鄉村建設,創造條件,有利于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以便執行推動的農村的戰略。
(三)有利于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中國幅員遼闊,生活和工作環境因地而異,受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影響。優化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考慮新時期當地條件,充分展示當地資源和產業優勢,推動村特色產業發展。特別是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情況下,要考慮地區類型農業優勢,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同時,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技術和環境效益,開發綠色和誠信農業,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市場份額。與此同時,作為農村經濟振興的一環,可以致力于建立農村產業園區,可以說是為了給農村產業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有利于鄉村經濟基礎提高
在建設農業經濟體系的過程中,要加大經濟投入,農民才能更好的進入建設中去。至于農村經濟建設,農民應該從中獲得經濟利益,通過傳統方法等作物的種植,通過招聘中剝削農村,農民應該從中得到更多的經濟收益由旅游資源的集約發展下的過渡工作,現在整個商業方法。只有在新的發展概念能夠使農民獲得更高的利潤,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能力的基礎上,才能考慮其他建設要素。
(五)有利于鄉村上層建筑建設
上層建筑的內容為了優質的農村發展,包括了農村開發規定、相關條例等。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村經濟,有必要使所有的管理規定都符合地區的現實。
如果要更好地整合村莊的經濟上層建筑,也就是說,上層建筑各方面都要有優質的開發,建設過程的基礎,并指示開發有關農村地區活性化的宏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上層建筑,建設這些工程的經濟基礎,其中就只包括經濟基礎。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高質量發展鄉村經濟
(一)制定合理目標
我們認為只有通過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經濟才可實現高水平發展,并最終實現農村推廣策略,并通過逐步實現方式在建造一個合理的目標,以加強效果的最終目標之間的聯系和發展目標的地級市。首先,分析土地特征,對山東省某地區來說,當地的土壤很肥沃,發現和利用空間是很大,但農業活動的長期過程中,周圍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土壤保護法草案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因此,在未來的開發中使用的方式是當地的農業開發土地系統,應該完成對建設的監控和要素的優化。
(二)然后是建立了相關的規則體系。有很高的農業發展潛力,一方面參加農業生產,讓更多的農民加入,才能做到農民提供額外資金,另一方面,如果能夠在傳遞信息和分析,研究當地市場,目前正在進行的改革和優化作物生長,為市場提供相應的供給,為農民爭取高利潤。最后,對于輔助產業的建設,如果農村支柱經濟體系確實建立得很好,那么經濟體系的其余部分自然會得到完善。因此,它可以在這里創造一個新的商業元素,使它和當地工業共存。
(三)采用新型思想
這篇文章認為,新的創意包含兩種要素,一種是變化的創意,另一種是維持力量的創意,這兩種創意組合必須能夠完全整合。
為了改變農村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旅游,區域經濟發展是短期收入模式,但近年來地方稅收開發的研究在實際條件下不僅被證明為少數游客,而且在區域水土保持方面的努力也達到了極限。未來資產階級將會決定如何開發區域系統,以減少資源的投入,促進農村的發展。可以投入的旅游者更多地參觀當地風景區。
透過思想為主,當地環境、研究、澄清及水資源和土壤資源的分析,和其他的元素應該在未來加以優化,對于整個行業的改革項目一樣,政府通常會花費一大筆錢來維持自己的傳統。因此,公共部門必須保持其傳統,以便從基層進行變革。給其發展注入了活力。
(四)變革工作方法
變更的工作方法是了解農戶目前的需求和資金使用的效率,為相關農戶提供新的技術,在部門設置下屬機構。縣政府下面村級各管理人員在市政府的領導下。這項工作旨在理解民意,在基礎上采用硬件和軟件,全面發揮系統的作用,比如在分配時間的限度內按照上級制定的戰略和目標,將農業生產提高一倍,制定目標的村要對其進行各個生產部門的研究,已確定規定的目標如何才能實現。
(五)注重格局規劃
整個計劃的草案完成后,將進行一步一步的實施,農村有大量的土地并且環境也非常的好,而且上文中也有指出,進行了一項發展后,可以帶動其他發展。因此,工業建筑體系,通過這種方法來發展自由和多元化。研究透露有很多縣的土地資源,而且有自然資源問題,一方面通過補貼農業系統內,使更多農民參與,另一方面通過建造,采用人工景觀湖為例,建筑區內有更多游客,如人造森林,旅游業應該從發展和加強農場經濟制度的制度過渡到一種舒適的制度,這種制度符合富裕和成熟的游客。
(六)發揮優勢
實際上,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伴隨著土壤和氣候的發展而來的,是與自然地理條件緊密相連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農業生產的發展,必須適應自然環境的特點,產品特有的農學性質,決不是最適合當地條件的外部條件的創造。通過進步地區的發展,最終實現了地區農業、規模經濟、經營的開發,從而使該地區工業更具有代表性,能夠進一步拓展農業作物的生產領域。再加上新時期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居民不再擔心自己吃得夠不夠,而是更關心自己吃得好不好。在此基礎上,農村地區可以利用這個市場,從促進綠色種植技術的使用,從“無增長”到工作方法和機制,以適當形式改進農藥、肥料的探索,以及采用"無增長"技術的覆蓋率和防控技術,實現了優質經濟發展新動力的同質化高效目標。
(七)因地制宜,推進產業結構改革
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仍然是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相對同質,不利于高質量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那一年氣候惡劣或農業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農村經濟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在此基礎上,以發展經濟所得到一部分優質促銷戰略,必須把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到一個重要的位置,并促進發展,同時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環境條件等自然和人文,不斷吸引投資,為經濟原有穩定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在具體的例子中,一些農村地區在地理上是相對孤立的,但是,雖然它們非常適合山區、水、干凈的空氣、景觀、休閑和旅游,但它們可以充分利用其在自然資源方面的優勢。是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旅游基礎和競爭力等,深入挖掘自然資源為基礎的有機融合、景觀、歷史文化和地方人力,并進行合理的宣傳來吸引觀眾的東道城市和外國友人鄉下度假、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此外,主管部門可以鼓勵農民利用當地資源發展手工業、電子商務等,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的長期發展。
(八)加強人才培養,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在新時期情況下,要有效促進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專家培養教育。"為此,政府應該通過適當的廣告和教育,積極鼓勵和指示更多高水平人才,以便充分發揮高水平人才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教育,提高農民的種植技術水平,保障農產品增收。另外,面對目前農村地區的腦流失現象,地方職能機關可以通過有效手段,將農村自然資源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積極吸納返回農村的移民和研究生,創造和發展事業,保持農村地區的頭腦,有效解決農村地區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四、結語
最后,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施農村搞活戰略的重要舉措。在中國農村建設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村內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按照黨的方針政策,為農村經濟質量發展深入探索有利因素,積極探索多種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趙承華.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機制與對策探析[J].農業經濟,2020(01):52-54.
[2]張子悅,劉玥琦,陳思.高質量發展對鄉村振興作用機制研究[J].當代旅游,2019(09):1-2.
[3]劉艷霞.創新農技推廣機制 全面助力鄉村振興[J].名城繪,2020(3):274.
[4]呂文靜.我國農村城鎮化的特征及其對鄉村振興的作用機理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9(3):14-19.
[5]唐亨達,陳俊松, 吳同,等. 藝術設計與鄉村振興相互作用機制的典型與經驗調查研究[J].營銷界,2019(38):116+120.
[6]蔡增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現途徑[J].經濟學,2021,3(6):64-65.
[7]信慧娟,段文軍. 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耦合發展機制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0,40(05):54-57.
[8]郝武峰,李哲.鄉村價值視角下的鄉村振興機制與對策[J]. 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9,254(02):61-66.
[9]何愛,羅俊杰,武文溥,等.鄉村振興中社會組織作用與參與機制探討——以增城古村之友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9(6):39-45.
[10]孟曉志.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組織面臨的挑戰及其應對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0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