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任秀平(1974-),女,漢族,山東濰坊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要: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企業面臨著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規模擴大的同時,其財務管理體系需要進一步改革與完善,以科學應對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市場競爭與挑戰,提升自身的內部管理水平以及經營質量。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對我國社會構成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相關主體而言,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度。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突破傳統模式,挖掘新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有計劃的創新,從而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與質量,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經營。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基于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兩個概念進行基本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分析財務管理的問題、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所產生的各方面影響,并以此為依據,探索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抓住契機,實現創新的措施。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創新路徑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基于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分析制定的財務決策關系著財務管理的水平,影響著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對于企業而言,新會計制度的頒布決定了其財務決策以及相關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方向、標準以及要求。因此,作為企業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以及財務工作人員等各個相關主體,需要明確新會計制度,尤其是財務管理的工作人員,需要基于新會計制度的要求,有效落實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從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新會計制度中,關于財務管理的內容包含了財務報告、報表等信息報告的要求,客觀上財務人員需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對新會計制度有全面而詳細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創新財務管理工作,科學歸納、整理以及分析財會信息,從而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實現企業可持續經營與發展。
1.核心概念界定
1.1新會計制度
新會計制度是為了促使我國財會管理制度能夠適應社會與企事業等主體單位的發展需求而制定的新制度,是多年來我國會計制度的突破性進展,客觀上是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進入新時代的標志性代表作品。區別于傳統的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在體系、內容、條款等細節性的要素方面更加完善,更加凸顯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特色,同時,與國際會計制度之間的銜接性更強。總之,作為我國會計制度的突破性產物,新會計制度的制定綜合考慮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情況以及國際會計制度的運行情況,是為了適應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型會計制度。
1.2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版塊,是基于國家財務經濟等相關制度管理下,基于財務管理原則以及企業規章制度,組織財務管理活動與措施,以對企業經濟、財務關系進行處理的管理措施。我國的財務管理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漸被企業認識到重要性,而且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化企業單位愈加重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將其視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
2.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2.1財務管理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
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面臨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但隨著發展機遇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挑戰,例如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面臨新的形勢下,企業必須要通過加強內部控制與管理,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實現全面改革,融入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以及技術,對企業內部的人、物、財等方方面面展開全面科學的管理。此外,在財務管理方面企業需要確保完善的監管體系,以確保必要且有效的財務管理措施的運行效率。但是,實際上,企業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具體來講,
第一,企業文化中缺乏強化企業管理的內部控制,企業領導缺乏專業的管理理念以及意識,使得從上至下忽視了管理內部控制、監管制度的制定與完善。第二,由于長期的財務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監守自盜,出現多種違規現象,甚至在財務信息、數據的記錄、整理方面出現非法編造的情況,對企業造成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第三,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存在以下現象,即雖然制定了財務管理的制度以及實施了財務管理措施,但是由于缺乏重視以及針對性的原因,使得財務管理制度、措施的實施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流于表面,呈現形式化的特征。
2.2財務管理團隊專業能力不足
一方面,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專業性略有不足。具體表現如下:首先,由于財務管理的特殊性,財務管理的工作人員需要對最新的相關政策、制度等信息及時且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將其應用于實際的財務工作中。但是,部分財務工作人員對最新的知識信息了解不全面,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不足導致其不能適應財務工作需求,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整體財務團隊和部門的工作效率。其次,財務工作人員缺乏創新能力與意識,針對新會計制度以及新的財務管理模式缺乏科學且全面的認知,自身的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最后,企業的財務管理乃至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忽視了財務人員的專業指導與培養,不能助力財務人員專業成長與發展,對于整個團隊的發展而言是較為不利的。
另一方面,財務管理創新性人才基數的不足,使得團隊難以優化,難以實現整體的進步。現代化企業發展與改革背景下,人才是重要因素。雖然企業開始引進高新的財務人才,但是缺乏專業的培訓以及相應的激勵監管機制,人才自身缺乏自我發展與成長意識下,不能有效的強化自身的專業技能,從而影響整體的工作效率,也無法在財務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
2.3企業預算管理方面的不足
預算管理是企業通過有效的財務預算管理措施實現有效控制及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目的的重要措施。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預算管理措施必須要結合企業的經營情況科學規劃,并有效落實。但是,實際上,部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重視預算管理,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在經營過程中各項生產、經營過程的資金規劃以及使用不合理,無法有效控制成本,同時,增加了經營風險。客觀上,這種不完善的預算管理機制以及措施,必然無法助力完善的財務管理模式的形成,而且,必然會影響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
3.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
區別于傳統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對以下內容有了新的規劃以及調整:重新定義了財務人員的標準,要求上更為嚴格;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薪資待遇、福利政策等有了新的要求,相較于傳統模式有所提升;內容更為豐富,如會計處理準則。整體上,新會計制度的制定作為一項突破性成果,對財務管理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能夠進一步促進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助力財務管理規范化目標的實現。具體如下:
3.1促使財務管理的目標有所轉變
基于傳統會計理論的學習,我們明白企事業單位設立財務管理的部門與崗位,其目的在于為了提升企業的價值、實現利潤最大化。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我國經濟體制也隨之趨于完善方向發展,企業的基數、規模有了新的變化。新會計制度的運行,客觀上促使財務管理目標有所轉變,從傳統的利潤最大化目標轉向為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措施,合理規劃企業各項規劃的費用,尤其是科學研發費用,從而促進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3.2有效降低企業財務以及經營風險,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
一方面,新會計制度建設的目的在于完善會計行業準則,對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以及要求提供必要的制度作為約束。在這一背景下,新會計制度的運行,促使企業的財會人員必須學習新會計制度,以新會計制度的標準以及規定嚴格要求自己,促使自身端正財會工作態度,提升財會工作能力。客觀上,財會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轉變以及能力的提升,能夠促使財會工作效率的提升,進而促使企業經營水平的提升,降低財務管理方面的風險。
另一方面,新會計制度中規定了公允價值的定義以及使用方法,新增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內容,對企業而言,能夠進一步的促使其抗風險能力的提升。
3.3促使財務管理價值得以提升
新會計制度作為一項突破性的成果,其促使我國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距得以降低,會計制度之間的銜接性、關聯性有所增強,客觀上促使我國資本市場能夠有所創新、有所進步。從這一影響方面看,新會計制度的運行更加凸顯了科學的財務管理重要性與價值。此外,新會計制度運行以來,體現我國政府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重視,而在這制度的有效運行下,企業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價值。
4.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的創新策略
4.1優化企業財務團隊,建立財務人員培養體系
根據新會計制度關于財務、會計人員的要求相關信息可見,從事企業財務會計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需要具備創新意識與能力。因此,企業需要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人員培養體系,展開有效的財務人員培訓管理措施,從而優化團隊,建立高質量的財務管理隊伍。具體來講,第一,人才招聘是引入新生力量,優化團隊的第一項措施。在會計人才招聘過程中,企業需要從兩方面引進高質量的優秀人才。一方面在于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挖掘企業財會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確的招聘要求以及標準,拓寬財會優秀人才的引進渠道,在校招、社招之外引入內推等多樣化的方式,從而把好第一道關。另一方面,在于企業針對財會人員的激勵機制。即通過高水準的薪資福利政策吸引優秀人才的加入。第二,針對企業現有的財務工作人員,企業需要組織不同主題的專業培訓,例如新會計制度的學習,根據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結合考核措施量化財務人員的培訓情況,以此作為信息調整后續的培訓計劃以及內容。第三,為企業財務人員制定詳細的激勵、考核措施。通過考核評估財務人員的工作表現以及能力,通過激勵措施激發財務人員的積極性,努力工作,積極創新,促使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基于不同的考核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長期工作效率低、培訓效果不佳的財務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崗、降薪、離職等,從而優化企業的財務團隊,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4.2創新企業文化,融入財務管理理念
新會計制度的運行,在結構上更為合理,促使企業在財務管理目標上更為明確、在財務管理效率上得以提升,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有所轉變。因此,企業必須要重視新會計制度的學習,同時借此提升財務管理效率,結合新會計制度解決財務管理的問題。鑒于此,企業必須呀將在企業文化中融入財務管理的理念,重視新會計制度,加強新會計制度的宣傳力度,從而促使企業從上而下的重視新會計制度的學習以及財務管理的創新。在此基礎上,企業需要引導財務管理的有關人員,加強新會計制度的培訓,引導財務人員利用新會計制度解決問題,運用考核機制考核員工的新會計制度應用能力,從而促使意識層面的更新與轉變。
4.3創新與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實現強有力的監管控制
企業財務管理機制的完善,需要從核心的制度制定與改進出發。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能夠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監管力度,優化資源配置,促使資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企業財務管理與經營風險。因此,企業需要從預算管理機制、內部控制制度、檔案管理等多方面完善財務管理機制,科學評估財務風險,進而促使財務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第一,在預算管理機制方面,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深入到各個部門,與各個業務部門建立緊密的聯系,從而能夠結合歷年來的財務信息數據以及來年的業務經營規劃,基于企業發展的前景下科學規劃預算,科學統籌各個經營版塊的資金使用情況,提高預算方案的精準性。
第二,完善企業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完善各部門的考核激勵機制,落實崗位責任制,從而促使工作人員積極性的提升,責任意識的加強,進而實現企業內部強有力的監督與管理。
第三,在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工作中引入精細化的管理理念以及手段。根據財務管理的內容,細分財務管理版塊,從各個版塊入手優化工作流程,以明確的制度制定工作標準,促使業務規范化,確保會計檔案管理能夠實現高質量的記錄以及管理工作,促使效果提升。
此外,完善企業的內審監督制度,根據企業內審需求,結合企業的經營業務,從企業可持續的穩定、健康的發展目標背景下,制定企業的內審制度,確保內審制度的有效落實,從而促使內部監督的效果改善。
4.4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實現信息化的財務管理工作
現代化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考核因素。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幅度提升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工作中,企業需要引入信息技術,構建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加強財務人員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培訓工作,從而促使財務人員能夠高效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財務工作,降低錯誤率,降低風險,促使財務管理信息化效率的提升。
5.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的形勢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需要跳出原有的模式,結合當代企業發展的需求加以創新。新會計制度的頒布以及運行,能夠促使企業轉變自身的經營管理理念,客觀上能夠促進企業關注財務管理,進而進一步促進模式的完善與創新。因此,在新會計制度運行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必須要創新,從模式、制度、人員、規定、手段等方方面面進行創新,落實每一項財務管理的工作,優化團隊,落實崗位責任制,從而通過有效的財務管理措施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讓企業能夠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得以發展、得以可持續經營。
參考文獻:
[1]平安.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今日財富,2021(01):142-143.
[2]董德昌.淺談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探討[J].財經界,2020(34):131-132.
[3]劉玉秀.新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實踐[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31):202+201.
[4]雷蕾.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財務管理合理化模式探討[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11):216-217.
[5]歐陽瑜.新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改革技術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20):122-123.
[6]劉艷華.基于新會計準則視角下財務管理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30):23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