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霞
摘? 要: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在基礎化學線上教學過程中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嘗試教學改革、豐富教學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基礎化學課程中“立德樹人”的新內涵,積極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該文以基礎化學課程中氣體的線上教學為例,通過教學設計與實施展示了對在線教學中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為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線上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疫情背景? 基礎化學? 課程思政? 在線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5(a)-0025-03
Abstract: Under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online teaching of basic chemistry, we should upd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cepts, try to reform teaching, enrich teaching resources, carefully design teaching links, and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Moreover, we should also excavate the new connotation of "Lide Shuren" in basic chemistry course, 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online teaching of gas in basic chemistr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hows the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online teaching through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basic chemist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Epidemic background; Basic chemistr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nline teaching
2020年,針對疫情對高校的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高校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目前,關于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在線教學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在線教學中師生適應性調查、在線教學特點分析[1]、在線“課程思政”實施策略[2-3]教學平臺比較等,而大學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主要側重于對實驗教學研究的探索[4-5]與課程實踐與改革[6]。目前,關于高職院校中的基礎化學課程的在線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的相關報道較少。
筆者學校的高職化工類專業屬于文理兼收,部分學生化學基礎相對薄弱,認知特點比較傾向于直觀形象的思維方式,而基礎化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強、知識點多、內容復雜等特點。要實現線上教學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又要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需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以《氣體》的線上授課為例,氣體是物質的一種較簡單的聚集狀態,在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許多氣體參與了重要的化學反應。如何設計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加深對氣體的性質、高壓氣體鋼瓶、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及氣體分壓定律的認識和理解,便于在生活、生產實際過程中運用氣體的相關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由淺入深的教學環節,加入學以致用的內容,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采取案例分析法、問題分析、討論法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環保意識與安全意識的培養與提高。
在基礎化學線上教學過程中(具體情況見圖1、圖2),課前,教師在中國大學MOOC課程學習平臺上先發布相關的預習公告,預習以資料查閱、信息分析與整理為主,培養學生觀察、調查、綜合分析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預習公告的問題大多數是課上需要討論的主題。課上圍繞學習主題展開教學活動,通過在中國大學MOOC上的自主學習、平臺直播、在線互動等豐富的教學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注重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在在線互動環節中,學生有了課前充分的準備,自信地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課后,學生通過平臺完成在線作業,通過互批互評環節,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態度,以及勇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習慣,并且做好課程的總結與提升,切實提高學習效果。
下面以《氣體》的線上教學為例展開分析論述。
1? 拋磚引玉? 問題導入
通過二氧化碳溫室效應的新聞、五顏六色裝點城市的霓虹燈內的稀有氣體,拋磚引玉,引入氣體的相關問題:(1)你了解身邊的氣體嗎?(2)為什么向自來水中加入氯氣?(3)如何除去自來水當中殘留的氯氣?為什么?(4)蒸氣是氣體嗎?你能見“瓶”識“氣”嗎?你會正確使用高壓氣體鋼瓶嗎?這些問題的思考能夠激發學生對高壓氣體鋼瓶及標識的興趣。在對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學習過程中,圍繞“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是什么?如何學習、討論公式?如何應用公式?”進行探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抽絲剝繭? 分析問題
在線互動環節過程中,學生們積極連線,通過對溫室效應的討論,倡導節能減排,綠色生活的方式,如垃圾分類、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等。在身邊氣體的討論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節約與環保意識。
生產自來水時,向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氣(Cl2),這是因為氯氣跟水反應,生成鹽酸(HCl)和次氯酸(HClO),其中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可以起到消毒滅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直接的操作是用鍋或者開水壺把水燒開后打開蓋子放一段時間,氯氣就會隨著揮發。這是運用了氣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性質。通過自來水中加入氯氣的應用討論,啟發了學生對氣體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學以致用。
通過對加油站的禁止煙火、禁止接打手機的標識討論,引發對“蒸氣是氣體嗎?”的討論,蒸氣是物質受熱受壓后由液態變為氣態的形式。通俗來講,蒸氣就是液體蒸發或沸騰后所產生的氣體,所以我們會聞到醋味、酒味、汽油味等。既然意識到了易揮發液體的揮發性,那么更需要關注易燃、易爆、易揮發液體的爆炸極限。通過對化工生產過程中安全事故的反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職業素養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此外,教師在提醒學生75%酒精屬于易燃物品,在家庭使用時,一定要防明火,疫情期間,做好科學防護。
受疫情影響,雖然學生們不能在實驗室里學習高壓氣體鋼瓶的結構與標識,但是可以在線學習直觀的教學視頻,來加深對氣壓鋼瓶的結構、標識與使用的學習,同時樹立安全與規范意識。
通過對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氣體分壓定律的推導與梳理,從學習方法的角度啟發學生對方程的掌握和應用,培養學生具有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以致用 解決問題
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如“在溫度為400 K、壓力為260 kPa條件下,體積為50.0 L的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多少?”的討論,根據其中的數據進行提取,代入理想氣體方程的公式“PV=nRT”,注意公式中每一個物理量對應的單位,在數據代入時要單位換算。從信息提取處理,到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培養了學生理性思維的習慣與學以致用的能力。
4? 化零為整 知識小結
引導學生從氣壓鋼瓶的結構、標識與使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氣體分壓定律等角度進行小結,實現對知識“從零到整”的提升,體現知識的系統性。
5? 承前啟后 布置作業
在學習平臺上布置作業:實驗室里有哪些試劑不可以用酒精燈加熱?課后學生結合自已課上所學的知識,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撰寫報告提交,為后續有機化學實驗中如何選擇儀器做好鋪墊。
此外,根據氣溶膠傳播作為新冠肺炎傳播的三大途徑之一。在學習平臺上布置課外拓展作業:氣溶膠是什么?氣溶膠形成的條件是什么?如何防止氣溶膠傳播?將知識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將知識的學習融入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科學防疫,珍愛生命,并讓學生在疫情防控中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在線教學研究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網絡的學習環境中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發現問題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加強了對學生的專業職業素養教育,培養了學生的安全意識、環保意識與責任意識;還深入踐行了“立德樹人”,提高了在線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明亮,吳冬青,徐海云,等.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高等學校化學類課程網上授課的幾點思考[J].河南化工,2020,37(4):59-60.
[2] 王川川,劉志景,馬志偉,等.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學化學教學的探索實踐[J].河南化工,2020,37(6):68-69.
[3] 陳佼,陸一新.“課程思政”理念下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9):191-193.
[4] 羅春嬋,丁義文,李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效率探究——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實驗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2):31-33.
[5] 李麗.“課程思政”融入有機化學課程的實踐與改革[J].廣東化工,2020,47(22):123-124.
[6] 黃萍,強勁,朱惠娟.疫情背景下的在線“課程思政”實施策略[J].計算機教育,2020(11):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