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志 郭宇峰 王帥 陳鳳 鄭富強
關鍵詞:企業實踐;鋼鐵冶金;研究生;綜合能力;提升
1緒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不斷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體系,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工程技術人才,如今規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是大而不強,許多高校學科,專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導致工科學生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強,處理實際問題能力不突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近年來,為促進我國向教育強國邁進,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著重強調: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學校按照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到北京指南,均滲透著加強高等工程教育戰略發展涉及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的重要信念,為開拓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徑,探索我國現代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目前,部分高校也存在將實踐環節滲入到研究生人才培養中不足的問題,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造成學生畢業前對鋼鐵行業各崗位的狀況不清楚,無法滿足企業的真正需要,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大環境。因此,為加強研究生能力培養和社會的長遠發展,需要加強研究生工程實踐教育的工作。
本文將分析鋼鐵冶金研究生培養期間實踐經歷狀況,強化校企合作平臺建設與研究生實習基地作用,通過依托實踐科研課題,充分發揮導師自身實踐經驗,充分挖掘生產現場實踐機會,提高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的全方位能力,形成具有可操作的、高效地提升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現場實踐機會與能力的方法,實現鋼鐵冶金研究生綜合能力與就業質量的協同提升,為其他工科研究生培養、自我認知就業提供借鑒。
2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強化企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現狀分析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工科教育體系,無論是工科大學數量還是工科大學生數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工程教育這一創新型理念著重于結合高等院校教學理論基礎,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注重工程實際、工程本身的系統性和完成性。因此需要盡快培養一批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來推動國家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和科學技術自主創新。
鋼鐵冶金專業的研究生在本科階段主要是進行理論學習,需要在傳統的“理論+實驗”模式下加入實踐。在加強學生基礎理論教育,讓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有深入地理解的同時,結合實驗教學模式,掌握鋼鐵冶金行業常用實驗設備的方法及手段,讓學生深入鋼鐵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全面了解鋼鐵行業。近幾年來,隨著鋼鐵產品供大于求,冶金市場經濟低迷,導致鋼鐵企業對學生的需求降低,鋼鐵相關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待遇方面不高,學生就業壓力大,信心不足。同時隨著傳統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帶動了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對冶金專業的學生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和核心專業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術技能,在各方面都具有應用性和復合性,才能更好地適應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產學研合作是推動科學研究和生產應用領域緊密結合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推動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有效形式。相比于國外,我國的產學研發展起步較晚,隨著國家對產學研合作的重視程度的提高,相關研究成果的出現,為我國產學研合作效率效果的改善提供了參考。2007年,中南大學和華菱衡陽鋼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建“鋼管研究院”,在科研開發,人才培養方面等方面取長補短,優勢互補。2014年沙鋼鋼鐵學院與蘇鋼集團合作建立“冶金材料工程實踐教學基地”。通過與企業合作,院校有效地將科技成果進行轉化,院校也為企業輸送了大批量的冶金工程人才。
3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強化企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探求
筆者作為一名鋼鐵冶金研究生導師,在相此方向做出了相關分析,并進行實踐。主要圍繞現行鋼鐵冶金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體系,對研究生的學校、研究方向、實踐經歷、行業認識度等方面進行廣泛調查與文獻研究,以期對現行培養模式下研究生現場實踐經歷與本行業合理就業進行總體判斷和評估。
3.1強化校企合作平臺建設與研究生實習基地作用
將企業技術升級、導師成果轉化、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利益訴求有機結合,將校內外平臺和導師團隊指導捆綁銜接,由校內知名教授牽頭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組建導師團隊,將平臺建設與課程建設捆綁結合,由企業導師教授課程,指導實踐,側重于培養學生實務操作能力,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建立考核機制,實現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體系規模化,將研究生學習工程知識、提升工程實踐能力、打通就業渠道有機結合。
3.2依托實踐科研課題,充分發揮導師自身實踐經驗
作為工科出身的研究生導師,自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首先,應當帶領研究生進入鋼鐵廠進行實際生產的講述,不僅讓研究生盡快全方位地了解自己未來所要研究的課題的意義,也增強學生對自身研究工作的責任心;接著,在研究生進入課題研究時,鼓勵校內多學科研究生指導教師聯合指導、校內導師和校外兼職導師共同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強化研究生專業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實現基礎理論知識、工程應用知識和工程管理實踐的有效融合;最后,導師通過引薦介紹,讓研究生自身就能與鋼鐵廠技術人員形成無障礙的溝通橋梁,雙方互通有無,理論聯系實際。
3.3制定研究生現場實踐具體內容
(1)進行安全教育學習,簽署參與鋼廠生產活動的安全協議書.研究生在社會實踐中應加強人身、財產、交通、飲食等各方面的安全意識,掌握實踐過程中應對安全隱患所需的基本常識,提高安全預防措施以及應對技巧;
(2)熟悉企業鋼鐵生產流程,在掌握課本理論知識之余,深入現場熟悉鋼鐵生產流程;
(3)動手實踐,與現場人員交流溝通。圍繞研究生自己所做的課題,結合在鋼鐵生產流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自身動手去實踐,利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驗證鋼鐵生產的操作工藝或者操作原理,與現場操作人員進行交流溝通,幫助解決或改善目前鋼鐵廠在該方向所存在的問題或者不足之處;
(4)科研工作之余,生活上深入企業。在現場實踐休息之余,了解鋼鐵企業的公司文化、發展需求、經營狀況、員工福利待遇等問題,學習工人高效的辦事方法,接受企業氛圍的熏陶,同時尊重企業當地人情風俗習慣,和諧處理社會人際關系,提高自己人際溝通能力;
(5)在學校期間建立與企業的溝通橋梁。在工程實踐結束之后,對實踐工作進行總結,規劃自身課題下一步的科研方向、內容及方法,與企業之間保持聯系、建立溝通橋梁,及時將科研遇到的問題結合現場生產實踐進行反饋求知,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
4取得的效果
針對鋼鐵冶金專業的研究生,以實踐教學貫穿培養方案,注重工程教育實踐培養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充分了解鋼鐵行業發展,明確未來的就業崗位能力需求,在深入企業實踐過程中,加強培養創新型應用復合型人才的同時也為校企合作探究了產教融合新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學校教師團隊為導向,企業導師相輔,建立雙導師責任制度,培養新模式,增強創新思考能力。導師通過引薦介紹,讓研究生自身就能與鋼鐵廠技術人員形成無障礙的溝通橋梁,雙方互通有無,理論聯系實際。學校作為人才的培養中心,輸出人才是放在首要地位,有效的企業實踐能使學生迅速成長,提前適應工作環境。深入企業實踐,對上能做項目策劃,獨立與客戶進行技術交流,對下能參與指導現場工藝的常見問題,直接與員工進行問題探討,學生通過前期在企業與學校聯合培養,提早接觸到企業崗位與環境,通過這種方式,大大縮短了研究生步入社會的步伐。
在產學研發展的背景下,擁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老師或者學生深入企業生產環節,將企業存在的問題作為學校發展的橫向課題進行研究,作為學生項目課題或者畢業設計題目,借鑒企業使用的生產設備和操作工藝,幫助學生完成項目結題或畢業設計。
5結語
在國家大力強化工程教育背景的前提下,鋼鐵冶金專業面對行業結構調整升級,也將學生培養模式優化創新,發展高等學術教育的同時,引入“理論+實驗+實踐”的培養方案,注重工程教育實踐培養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充分了解鋼鐵行業發展,全面提升,明確未來的就業崗位能力需求,為鋼鐵冶金行業培養大批量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