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語文綜合性學習”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對小學各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語文教師應積極領悟綜合性學習的豐富內涵,探尋綜合性學習的有效路徑,適時、適當、適切且創造性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引領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創造性地學習,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真實情境;綜合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2-0086-03
【作者簡介】趙莉,江蘇省徐州市津浦西路小學(江蘇徐州,221003)校長,高級教師,首批江蘇省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人。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語文性、綜合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征,以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是整合語文學習要素,融合多學科內容,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程形態。基于真實情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生活、自然環境、文化積淀中促進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發展。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
1.綜合性學習堅持問題導向。
課標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提出了如下要求:第一學段“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第二學段“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第三學段“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由此可見,帶有問題意識的情境性是語文核心素養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特征,教師應堅持問題導向、問題驅動,重視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2.綜合性學習堅持思維發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重視語言思維訓練的實踐性,通過真實情境的語言活動設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建設語文學科及跨學科的學習團隊,讓學生形成語文學科素養的同時,其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也能得到發展。
3.綜合性學習堅持以文化人。
課標提出的“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提高文化品位”,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相契合,這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4.綜合性學習堅持創設情境。
課標倡導學生應在綜合性學習情境、閱讀情境、實踐活動情境等不同情境中進行語文學習。學校應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及問題情境,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活動情境,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助力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物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學校通過“物聯網+植物工廠”學習空間的建立,積極探索基于真實情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堅持從改變學校空間開始,改變教師教的路徑及學生學的情境。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途徑
1.立足國家課程:豐厚學科素養,培養學科能力。
為促進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筆者所在的學校為學生建設了基于真實情境的“物聯網+植物工廠”場館。教師基于語文學習要素,梳理了1~6年級的教材內容,選擇與“植物工廠”場館緊密契合的學習內容,開展基于真實情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活動。教學時,教師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其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根據低年段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教師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緊密結合,鼓勵學生觀察“植物工廠”中的動植物,并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口語交流、繪本制作、朗誦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針對中年段學生,教師結合“觀察能力”這一語文要素,通過觀察方法、觀察品質、觀察要素的教學,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記錄新鮮感受,并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及能力解決在觀察中發現的問題;高年段學生則根據學校自主建設的“植物工廠”,獨立設計活動主題,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探究,通過查閱資料、請教他人、參觀等多種方式學習語文,并撰寫研究報告,這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2.拓寬校本課程:基于兒童立場,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校強調語文學科與社會生活的有機結合,并充分利用身邊值得開發的課程資源,設計學科融合的拓展性學習內容,以期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云娃逛徐州”的研學課程,就是基于這樣的課程設計理念而設計的。教師引導學生在行走中追尋徐州的剪紙、香包、趕廟會、打花鼓等非遺足跡,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探尋徐州的歷史名跡,彭祖樓、燕子樓、黃樓、戲馬臺、戶部山在學生的筆下一一呈現;研學故黃河的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學生感受到了時代變遷;面對家鄉拆遷,學生用日記、詩歌、繪畫、采訪等多種方式記錄即將消失的家鄉,這一充滿溫情的學習歷程承載了學生濃濃的情、深深的愛、滿滿的不舍以及對新家園的憧憬。在行走中,那些不期而遇的人、事、景都將化作學生的成長經歷。教育不能僅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要讓學生在行走中感悟自然、了解歷史,接觸更為廣闊而真實的世界。如此,學生的心胸會更加寬廣,目光會更加深遠,內心會更加強大。
3.面向未來課程:拓展學習空間,指向未來學習。
開放、多元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需要我們更加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積極觀照新時代接班人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發現、理解、探究、創造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創生有價值的研究項目,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重視其傾聽、探究、創造、反思、批判與合作能力的培養。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學科內的橫向整合,學科間的縱向整合,學科與生活的巧妙整合,學習方式的有機整合等多樣化的實踐,指向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基礎學力。基于真實情境的“植物遇上最美詩詞”“魚植共生研究報告”“鳳仙花室內外對比研究”等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創造力。“豌豆生長記”跨越邊界的全學科學習,從種植、養護、挑選、摘取、體驗豌豆的買賣、學習桿秤的使用方法到嘗試做豌豆食品,學生通過日記、繪本、電腦動畫、實驗報告等形式呈現全過程,有效提升了其綜合能力。
語文課程是充滿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有效整合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知識、課程資源、課程實踐以及學科素養,有助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