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梅
【關鍵詞】語文教學;《金色的魚鉤》;循言探意;育人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52-0117-04
教學革命傳統教育類文本時,教師不應空洞說教,而應立足語言文字,循言探意,用語文的方式讓紅色文化在學生心中扎根。如何把握語文要素和育人要素的融合點,讓革命題材類文本在新形勢教育環境下發光放彩?筆者結合六下《金色的魚鉤》一課的教學實踐進行探究,嘗試在循言探意中探尋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一、走進文本,理清脈絡初步探意
師:同學們,《金色的魚鉤》是一篇略讀課文,共有34個自然段,我們怎么才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呢?
生1:可以連詞成句、一目幾行快速默讀。
生2:可以運用《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理清故事內容的方法。
師:很好!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故事情節,完成活動單上的時間軸。
生自主完成,并與同桌交流,然后進行展示。
師:對,作者就是這樣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選取了幾個印象深刻、發生特殊事件的日子,娓娓道來,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
葉圣陶先生提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在本課第一板塊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閱讀提示,運用在《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自主梳理文章脈絡。這樣一來,一篇較長的課文便露出了筋骨,學生在“循言”中“探意”,不僅提升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其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品文析句,移情入境深刻悟道
王尚文教授提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和諧統一的整體,二者關系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边@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習作時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表達”。而本課的導讀提示提出了三個問題:老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來的?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在第二個板塊的教學中,筆者緊扣要素,要求學生瀏覽最感動的情節,聚焦老班長最能打動人的言行,在前后勾連中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悟課文的主旨。
1.觀其言行,感悟精神。
片段一:
師:老班長的哪些言行打動了你?
生(讀第15自然段):老班長白天要帶戰士們行軍,晚上宿營時,還要給戰士們找吃的,真是一位吃苦耐勞、盡心盡職的老班長。
師:言為心聲,請你再讀這段文字,讀出老班長的吃苦耐勞、盡心盡職。
生深情朗讀。
師:其實,老班長給戰士們找食物的場景在課文中隨處可見,你們找到了嗎?
生1:到了宿營地,他就到處找野菜,和著青稞面給我們做飯。
生2:老班長到處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這些東西怎么行呢?老班長看著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其實,這些天他比我們瘦得還厲害呢!
生3:從那以后,老班長盡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營,把我們安頓好,就帶著魚鉤出去了。
師: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這么做?
生1:指導員臨別時的囑托。
生2:老班長對革命必勝的信念。
師(出示: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啊,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是的,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片段二:
師:在彌留之際,老班長的言行一定深深打動了你,讓我們一起來交流。
生1(讀第28自然段):老班長在奄奄一息之時,把救命的魚湯留給戰士們喝,從這兒我再次讀懂了老班長的舍己為人!
生2(讀第30自然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班長的心中想的還是黨,這種忠于革命忠于黨的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
師:是的,老班長的心里一直有黨。那么,他的哪些語言描寫能說明這一點?
生1:小聲點兒,小梁!咱們倆是黨員,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訴別人。
生2: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真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去向黨報告呢?
生3:小梁同志,共產黨員要服從黨的分配。
生4:不,你們吃吧。你們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見著指導員,告訴他,我沒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把你們照顧好???,你們都瘦得……
師:他不僅心中有黨,還用行動為黨旗增輝,他自己就是一面飄揚的旗幟!
寫人一定要把握住人物形象,因為人物的精神是通過形象反映出來的。在第二個板塊的教學中,學生聯系課文第13自然段指導員的囑托與第15自然段老班長的語言,讀懂了老班長不忘初心、牢記指導員囑托,白天帶戰士們行軍,晚上宿營時還想方設法為戰士們找吃的這種不辭辛苦、盡心盡職的精神。在此基礎上,筆者以點帶面,引導學生找到上文中老班長找野菜的三處語句,進行朗讀。這樣看似不經意地一拎一串,簡單的教學方法就表現出了文本意蘊的豐滿,老班長盡心盡職的形象在學生心中就立起來了。接著,學生還從老班長奄奄一息時的話語中,讀懂了他忠于革命、忠于黨的革命情懷。在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筆者還引導學生把思維的觸角深入課文的每一處,將上下文老班長的話語聯系起來,深刻領悟老班長始終心中有黨、話語愛黨、行動護黨。人物形象越是飽滿,其精神便越突出。人物形象是言與意、文與道之間的中介,教學時,教師必須緊抓不放。
2.移情對話,入境悟情。
情動才能辭發,情感是語言與思想的紐帶。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痹诮虒W中,師生與文本共情無比重要。由此,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師:當老班長的手突然間垂了下去,戰士們悲痛欲絕地呼喊著,他們會呼喊些什么呢?而老班長心里又有多少話語沒來得及跟戰士們說呢?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并寫下來。根據下面提示,一、二組的同學以戰士的身份補白,三、四組的同學以老班長的身份補白。
戰士們:老班長,您堅持住,我們背也要把您背出去,
老班長:不是我不想陪你們走下去,
生自主完成后,在班級進行展示。
生1:老班長,您堅持住,我們背也要把您背出去,這一路上要是沒有您的照顧,我們早就不行了,我們怎能丟下您,您快喝下魚湯??!
生2:不是我不想陪你們走下去,是我真的不行了,不要浪費了這魚湯,你們趕緊喝下去,記得,一定要走出草地!
…………
此環節,筆者利用了移情體驗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角色,使學生如同置身于那荒無人煙的松潘草地,正目睹可親可敬的老班長慢慢閉上眼睛,離他們而去,使他們內心受到強烈的沖擊。這種對白式的練習設計,引領學生直指人物內心,想人物所想,感人物所感。教學時,筆者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感受寫下來,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在深情對白中,不少學生被老班長的獻身精神所感動。這就達到了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入境”的效果。
3.思辨課題,升華主題。
師: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老班長的事跡,為什么不以“老班長”為題?
生1:整個故事都是圍繞魚鉤展開的,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生2:這個魚鉤是老班長生前給戰士們釣魚做魚湯用的魚鉤,它飽含著老班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崇高精神,閃爍著金色、燦爛的光芒。
生3:這金色的光芒,象征著老班長金子般的心靈。
師:讓我們帶著理解再次齊讀課題——金色的魚鉤。
舞龍之生動,離不開點睛之筆。好的標題是整篇文章的“眼睛”,它可以告訴我們文章所講述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文章的靈魂所在。這篇課文主要寫老班長的事跡,為什么不用“老班長”為題?筆者在第二板塊教學結束時的追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在這個思辨的過程中,學生既領悟到了文本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明白了標題對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三、拓展交流,豐富資源致力育人
師:你還知道哪些像老班長一樣的革命戰士?
生1:年僅29歲的張思德在陜北執行燒炭任務時,窯洞突然塌方,他奮力把戰友推出洞,自己卻被埋在窯洞里。
生2: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戰士,自己被凍死在雪地里。大雪覆蓋了他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師: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路走來,那些紅色故事中的革命人物,宛若天空中一顆顆耀眼的星星,照耀著大地,照耀著后人,永不隕落。
師(播放一段相關短視頻):看了這段短視頻,你們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們要銘記歷史,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出一份力。
師:是的。毛主席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绷暯娇倳浾f:“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庇H愛的同學們,中國的未來,看你們!
一個老班長是無數共產黨人的寫照。百年風雨,“老班長”們宛若空中顆顆閃耀的星星,照耀大地、造福后人。課堂結尾,筆者播放短視頻,帶領學生走進一道悠長的革命人物紅色長廊,這里有歷史偉人,有革命英烈,也有無名英雄,學生在觀看中了解了他們曲折的人生和輝煌的成就,理解了他們永不放棄的革命信仰和至死不渝的革命情懷。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斷體會,深刻理解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么“歲月靜好”,有的只是一個個為我們的美好生活挺身而出的“老班長”,一個個有著普通身軀卻承載著神圣靈魂的人,他們從小便在心中鑄起了英雄夢、愛國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考察時提出:“學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授美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語文學科更應具有這一育人的責任和使命。有靈魂的生命才是有意義的,有思想教育和思維火花的語言積累才是有生命力的。革命傳統題材課文,既有有張力的語言文字,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元素。教學時,教師應以愛國主義為精神指向,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主線,使學生在讀文本、學表達,提升語文能力的同時,受到革命傳統文化的熏陶,真正落實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永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