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貞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社會各界對教育的質量越來越重視,對教育事業的要求逐步提升。一些民族地區的教育越來越被關注和重視,雖然如此,現狀并不樂觀,需要重點去研究和解決。基于此,針對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強措施進行研究。
關鍵詞:寄宿制;特殊家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有效措施
一、為學生提供溫馨舒適的校園生活環境
為了加強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認識到學校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對于寄宿學生來說,學校不僅是他們學習的地方,更是他們生活的地方,為此學校和教師要通過硬件設施的完善和軟件管理的優化,來給學生營造溫馨、舒適、寬松的成長環境,讓學生能夠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讓學生在學校中能夠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適感,從而愛上學校,將學校當成自己的家,這樣學生才會保持健康的心態去面對學校內的學習和活動。在硬件設施方面,要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增加經濟投入,比如,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一些多媒體學習室、讀書閱覽室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學校中不僅能夠學習到豐富的文化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能夠在課余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和魅力。教師需要在明確這一教學管理目標的前提下,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讓學生能夠開心學習、快樂成長,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同時要選擇一些富有愛心的教師作為學生的生活教師,負責學生日常的生活管理工作,在學生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都可以尋求生活教師的幫助,共同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發揮集體優勢,讓學生在集體中感受到溫暖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具有自己的個性是非常正常的一種表現,但是學生想要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就不能脫離集體,團結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為此想要加強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教師要充分發揮集體的優勢,在集體活動中讓學生不再感覺孤獨,感受到朋友給予自己的重大幫助和積極影響。同時在集體活動中能夠改變部分學生“自私自利”的缺點,讓學生能夠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友誼,讓每名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例如,學校可以組織一些運動會、文藝匯演、興趣活動大賽、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集體活動獲得勝利,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互相配合,培養學生的默契,同時讓學生端正自己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積極的思維模式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交到更多的朋友,同時懂得尊敬師長、友愛同學。
三、通過家校共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為了加強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家長之間一定要做好配合,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共同的作用,來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通過家校共育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要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讓其能夠提高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學校和班級的一些重要決定或者是要組織的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微信、QQ、校園網等網絡平臺上發布公告,讓所有的學生家長能夠知曉。同時家長針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隨時在線上與教師進行單獨的溝通,如果很多家長都詢問同樣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這個問題在QQ群、微信群內統一解釋,一定要確保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收到并理解這個消息。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定期組織線下家長會,讓家長能夠定期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給予孩子應有的關心和照顧,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這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打擊,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加強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教師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通過學習和實踐來總結經驗,找到切實可行的措施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促進寄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能力的全面提升,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黃亞亮.針對寄宿制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開展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4.
[2]鄧文.如何提高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質量[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4.
注:1.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甘南藏區高中特殊家庭寄宿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教育干預研究”(立項號:GS[2020]GHB1685)的研究成果。
2.本文系合作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甘南藏區寄宿制高中特殊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合作市高級中學為例”(立項號:HZS[2020]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