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蓮
摘 要: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調整,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成為合格的人才。在此,主要介紹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提出了促進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教學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熱情,使學生學習化學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代對教育工作的要求,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全方位指導,對學生發展很有利。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契合學生個體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化學能力及品質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本質。教師對學生進行化學核心素養培養滿足了新課改要求,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有助于學生健全品質的形成。具體來說,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觀念變化及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及模型認知、科學探究及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五個方面。教師應站在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角度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以此更好地推動學生發展。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創新化學基礎知識教學活動
在化學知識中,化學概念和原理屬于基礎知識,在培養學生化學素養中,對學生化學概念和原理教學的強化有利于深層次影響學習。對教師而言,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充分關注學生對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的掌握程度,并采取科學的手段來優化概念、原理知識教學,促使學生充分把握化學概念、原理的本質。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指引學生學習“化學物質分類”知識點時,在進入課堂后,教師先為學生講解關于化學物質分類的方法,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分類觀念。之后教師指引學生通過分類思想,探索化學反應類型、化學元素及分散系等基礎知識,強化學生的感悟。又如,在典型元素及物質的內容講解過程中,教師將化學物質研究方法傳授給學生,對學生的元素和微粒觀念等進行有效的培養,隨后教師指引學生自主認識更多元素、物質,從而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引導學生內化知識
教師應對班級中所有學生進行全面分析,根據學生學情實施針對性教育,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自學活動。與此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大膽地將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惑、疑問提出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集中講授等方式來突破難點,便于學生知識內化,強化學生能力發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例如,在指引學生探索“電離平衡”內容時,教師可以課前提供微課讓學生預習,學生通過學習平臺將預習成果上傳上去,便于教師分析。由于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強電解質、弱電解質與化合物結構之間的關系,經常會出現弄混的情況。鑒于此,在課堂上,教師將全部學生分成兩組,一組負責探索強電解質與化合物結構關系;另一組學生主要分析弱電解質與化合物結構關系,小組活動期間教師主要承擔著巡視、啟示的作用,解決學生探索中的疑惑。兩組學生完成探究后,需要列出具體的關系圖,通過形象、直觀的關系圖來讓另一組學生深入理解。采用該種課堂活動設計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點,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最終促使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三)關注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最關鍵的一部分,高考中化學實驗所占分值也很高,所以在平常教學中,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實施實驗教學,借助實驗操作讓學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并顯著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探究意識,最終讓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強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對各種素材進行靈活運用、合理設計、組織實驗活動。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氯氣的性質”時,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現有的知識體系及教材內容,嘗試自己設計一個實驗室制取氯氣的裝置,實驗中讓學生對其原理進行分析。教師分析完學生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后,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操作,并在實踐中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等進行認真的記錄,依據自己做的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在實驗結束后,教師還需要指引學生開展實驗總結活動,以此強化學生的體會,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的發展。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從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入手,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改革,通過更有趣、多樣的方式講解化學知識,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把握化學知識本質,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劉鳳慧.淺談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J].國際教育論壇,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