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中申
新時代的高中數學教師,要正確理解有效性,并要了解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采用有趣、有效的方法,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潛在學習能力和意識,培養并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積極性,保證課上課下學習、復習的有效性和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在具體的工作中實現有效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升華數學教學的意義呢?筆者總結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教學
高中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教師為了提前結束新課的教學任務或者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練習和檢驗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為了節約時間,實施“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雖然這樣的教學沒有原則上的錯誤,但畢竟教學要有效率,還要有質量,要給學生空間、時間,讓學生發現問題,有時間請教,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考慮到他們能否跟得上、聽得懂,這就既讓學生感覺到極大的壓力,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也讓課堂教學效率大減。因此,針對學困生學習能力較差、知識基礎薄弱這個特點,再加上高中數學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差異的分層教學。首先,教學目標要有差異,對于學生,要求他們要掌握基礎知識,會解決一些相關典型題,就完成了課堂學習目標;其次,在課堂練習的設計上也要有差異。對于學生的練習難度要適中,注重鞏固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方法;最后,對學生的評價也要有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表現,如回答問題、提問、發言、練習作業等進行評價,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這個時候,教師也要注意學生差異,掌握時機,用科學、藝術的評價語言鼓勵和肯定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肯定和關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們總聽人說,現在的學生都很聰明。可就基于這個“都很聰明”的情況下,還有學習成績差的,尤其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這種問題更突出。究其原因,我發現除了一些學生學習態度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會學習,尤其面對比較難的高中數學,學生想要改變學習情況,更是無從下手。所以,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想改變學生的學困現狀,就要教給學生一些方法。首先,讓學生重視課前預習。大多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對于課前預習不積極,甚至應付,導致他們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久而久之,出現學困的現狀。要想改變學困的問題,學生不但要重視預習,還要會預習。在預習的時候,提前找到重點,對學習內容有大概的了解,這樣就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其次,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聽講,不要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要能抓住關鍵的知識點,學會融會貫通。比如,在學習“函數”時,學生要注意數形結合的思想。在學習“三角函數”時,學生要掌握的重點就是倍角、差角公式,正余弦定理以及相關公式之間的聯系與變形技巧等,只要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掌握重點,并能結合課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復習,學生的學困情況一定能得到改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有所提升。
三、明確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不但能讓教師在教學過中有的放矢,對知識點的布置更加科學、合理,講解的節奏與方法更能讓學生接受,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有目標,從而讓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認真聽講,力求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命題及其關系”的教學時,我首先在教學前明確告知學生這節課要掌握的主要內容。首先,掌握重點,了解命題的概念和幾種命題間的關系;其次,幾種常見命題間的真假判斷及其關系;最后,結合一定的知識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拓寬學生思路等。這樣明確又條理的目標,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當然也就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不但是為學生傳授有效、豐富的基礎知識,還要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為課堂有效教學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魏欣靜.關于優化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20):59-60.
[2]高寬寧.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2019(3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