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婷
摘要:首先闡述信息技術的概念界定,揭示其含義;然后詳細論述信息技術應用于寫作教學的有效性: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采用直觀高效的教學方式、創設主體參與的教學過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寫作教學;有效性;初中生
時代的進步加速了高科技元素在學校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也因此開始致力于高科技手段輔助語文教學的深入研究。信息技術逐漸風生水起,展示出強大的科技力量和神奇魅力,在語文寫作教學中成為主流教學模式,從而直接優化了語文寫作教學的實際過程與教學局面。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界定
信息技術是指應用于語文教學以多媒體設備或電子白板設備為展示平臺的高科技手段,且擁有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強大支撐。信息技術主要借助教學課件為初中生的語文認知和寫作訓練提供學習素材和知識載體,以此實現初中生的直觀認知,有效弱化語文知識的抽象性、深奧性和復雜性。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是語文寫作教學的“魔力棒”,能夠為初中生的寫作訓練創設一個充滿科幻性、新奇性、趣味性、直觀性和實效性的開心認知方式。
(一)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
信息技術能夠播放音樂、歌曲、視頻、圖片等趣味化信息,能夠在賞心悅目、心清氣爽、輕松快樂中讓初中生進行知識積累、合作探究和快樂成長。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在寫作教學“起點位置”為初中生播放一些音樂或流行歌曲,既有效放松初中生的身心,又切實吸引初中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
例如,教師可以在語文寫作教學開始之前,提前來到課堂上為初中生播放人氣指數較高的正能量歌曲,如《陽光總在風雨后》《怒放的生命》《明天會更好》《隱形的翅膀》《感恩的心》《我們的回憶》《蝸牛》《月光》《旅途》以及英語歌曲Big big world,Yesterday once more,We go on ,Take me to your heart,God is a girl等具有一定勵志作用的歌曲。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寫作訓練需要而營造主題情感氛圍,如初中生在進行關于“母愛”的寫作任務時,教師就可以為初中生播放《燭光里的媽媽》《母愛》《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吻》等歌曲,讓整個課堂都充滿濃濃的母愛,初中生自然就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對于媽媽的感恩之情就會慢慢地訴諸筆端、盡情揮灑。
(二)采用直觀高效的教學方式
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初中生需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文字材料輸出任務。而寫作內容又大多是初中生主觀構思、憑空想象的虛擬建構過程,由此可見,寫作任務具有一定的認知難度。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將寫作訓練任務直觀展現出來,用直觀認知和有感而發代替過去的“憑空想象”,自然吸引力大增。
例如,“景物描寫”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寫作基本功之一,然而很多初中生并不習慣在主觀想象中進行景物描寫,經常處于眼中無物、心中無情、紙上無詞的尷尬境地。因此,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將初中生最急需的“景物刺激”帶到“寫作現場”來。如,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播放一段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有蝴蝶的自然風景視頻,讓初中生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一邊進行寫作訓練活動,讓初中生在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想、有所寫中輕輕松松地去感知、開開心心地去悅納、徹徹底底地去自省、痛痛快快地去表達,以此推動初中生完成高質量、具有真情實感的寫作任務。
(三)創設主體參與的教學過程
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初中生不僅需要完成認知信息的積極悅納,還要對頭腦中的既有信息進行個性化處理和主觀化輸出,以此完成初中生的寫作訓練任務。因此,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直觀展示初中生需要完成的寫作訓練任務內容,以此引導初中生積極觀察、主動選擇、快樂歸納和科學處理。
例如,“故事敘述”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寫作基本功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將“事件”直觀展現在大屏幕上,讓初中生由“故事情節”的主觀建構轉變為“直觀信息”的個性編輯,以此有效降低初中生進行“故事敘述”的難度。如,教師將初中生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的視頻在大屏幕上播放以后,初中生就會由“空想狀態”變為“直觀狀態”,自然就會在再感知、再感到、再感觸中獲得良好的信息積累、情感激發和溢于言表的信息處理過程,初中生必然能夠因此創作出優秀的寫作訓練作品。
總之,信息技術是時代力量和科技元素輔助語文教學的杰出代表,為初中生的語文認知和寫作訓練提供了全新的認知方式和交流界面。因此,教師以信息技術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究信息技術應用于寫作教學的有效性,并借助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采用直觀高效的教學方式、創設主體參與的教學過程而付諸實施,大力促進初中生在語文寫作訓練過程中的認知,加速初中生的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靜.淺論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9(33):191-192.
[2]劉春紅.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作用[J].師道(教研),2013(5):115.
[3]司紀茹.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7):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