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龍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教育行業迎來了全新的局面,學校也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目前,社會對學生的期望不再僅僅局限于要學習成績好,更重要的是健康成長,這就要求學校做好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提升道德素養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情感教育的作用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
情感教學,不管是對學生還是老師都十分重要。對于學生而言,情感教學可以升華其情操,豐富其文化內涵。對于老師而言,情感教學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效率,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一、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通過情感教育,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學生也能對教師敞開心扉,能夠正確地了解社會和周邊的事物,避免被外界的不正之風帶偏。通過不斷的心靈溝通,可以有效減輕教師和學生內心的壓力,也能幫助學生找到前進的方向,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其次,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包含許多傳統美德的教學,包括自立自強、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等,通過教學案例的分析和講解,培養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覺悟,以優秀的前輩為榜樣,提高自身的素養。
二、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目前,很多學生還是和教師保持一定的距離,害怕教師的批評,不敢和教師正面多說話,不敢敞開心扉,甚至產生恐懼的心理,長此以往是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打消學生內心的顧慮,教師首先應反省自身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是否做到了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看法?是否一視同仁?要善于在小事中觀察學生,理解學生的性格和特點,多以鼓勵代替批評,給學生多一點自我發揮的空間。多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我,尤其是性格較為孤僻、自卑的學生,要注重疏導,引導學生敞開心扉,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對教師的親切感和敬意也會油然而生,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進步。
初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最強、希望被人認同、渴望與眾不同的階段,但是身心發展還不均衡,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如果學生對教師有不滿、抵觸的情緒,就容易影響自身的學習,甚至產生錯誤的價值觀。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在學生感興趣的情況下,不經意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不容易以及道德培養的重要性,也能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教師,有利于師生和睦,構建和諧的教育氛圍。
(二)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在平時的教學中,由于語、數、外占的分值比例較高,再加上家長、教師平時的思想灌輸,學生認為只要把主科學好就行了,學習道德與法治等太浪費時間。同時,由于道德與法治中理論知識較多,很多學生認為枯燥乏味,容易在課堂上走神。因此,進行情感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在課堂上,教師要改變照本宣科的模式,將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課堂中多舉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有親切感,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產生積極主動性,從內心體會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而不是教師一味的強制灌輸,這樣也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例如,在《在社會中成長》一文的學習中,通過課文中的案例“初二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教小朋友書法”,讓同學們分享自己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通過這個經歷,付出了什么,又有什么收獲。通過分享,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積累社會經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學生的自豪感也會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由于性質使然,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很多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不能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能力,一般背誦過后就會忘記。而很多學生背誦的主要目的也是應付考試,考完試以后書本知識就放下了,更別提能運用了,這和如今的素質教育也是相違背的。而通過情感教學,如讓學生看相關的電影、講故事、去博物館參觀等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內心感悟到道德法治的意義所在。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模仿的方式,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更能心領神會,借景生情,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
例如,在學習《創新改變生活》一文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創新的理解,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通過給學生播放《輝煌中國》片段,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并切實感受到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讓學生對科技產生興趣,并能熱愛創新,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主動投入到創新活動中。
情感教育的作用還存在著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學觀念,重視情感教育的開發和探索,加強理論聯系實踐,通過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養成樂觀的心態和提高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艷芳.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亞太教育,2019(6):45.
[2]賴玉芬.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4):43.
[3]劉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美育滲透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