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福
摘 要: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離開了數學理論的指導,很多科學都不會取得很大的成績,也不會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數學總體來說更像一種工具,因為數學可以進一步提高科學技術,促使國家的綜合國力得到更高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因為數學的發展逐漸提高。數學在教育教學系統中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最重要的學科,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都會應用到數學,只有學生學好數學才能增強自身的思維能力,對世界的認知變得更加理性。數學可以培養學生嚴密的思考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反應速度加快,也會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并最終獲得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受益匪淺。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啟蒙階段,對于數學的知識理解能力還不夠,數學概念對小學生而言也比較抽象,但是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處于發展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小學階段,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在新課改的前提下,小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學會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變革,使教學方法能夠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打造一個充滿樂趣的學習環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教師的教學手段要更加多樣化,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學會使用不同的數學方法去解決數學應用題,讓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變通性和發散性。
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
(一)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引導
在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正是培養數學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變得比較消極,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最終導致學生的數學思維錯過了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引導,及時了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并注重對小學生的數學應用題的過程和解題思路的分析,深入研究每個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教師在進行數學講解的過程中,要學會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做應用題,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正確思維習慣,才能讓學生善于用各種數學思路分析數學問題,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戰勝數學難題的心理,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
(二)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掌握教材的重點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先通讀數學教材,對教材每個章節的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更要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學習數學,夯實數學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在講授數學時,要梳理數學教材的整體結構,整合數學教材的重難點,因為現在的數學教材的編排方式是“螺旋式”的,每個數學新知識點包含著一些舊知識點,所以教師要理清數學教材的每個章節的重點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不能使實際教學脫離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結合著教材的教學目標,合理地選擇對學生難度適中的重點題型,讓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知識,使學生能夠整體掌握數學的框架,教會學生歸納總結數學方法和數學思路,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小學生現有的思維水平致使小學生不能準確理解抽象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概念,學生對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義的理解不全面,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能將數學的基礎知識應用到數學題中,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的魅力,也不會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教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不能單純地依靠教師的幫助來解決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讓學生學會觀察數學題中每個公式的變形,教師可以帶著學生進行數學公式的推導,讓學生對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才能讓學生將數學公式運用到數學應用題當中。教師可以抽出一些時間,給學生布置一些難度適中的題型,不要讓學生只應用固定的數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教師要規定完成數學題的具體時間,并要求在這期間,學生只能自己獨立完成數學題。在實踐練習結束后,教師對例題進行講解的同時,也能開闊學生的數學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總之,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探究做出了上述分析,要通過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掌握教材重點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來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鋒.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8(31):47-48.
[2]杜繼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策略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20(13):160-161.